來的最多的移民,是威尼斯移民,其次居然是日本移民,這就讓我感到很蛋疼了。對於日本人,還是很反感的,於是就把他們安置在了比較邊緣,質量比較差的草場。然後就是我們異常勤勞,踏實肯幹,不計報酬的華夏移民了,這些華夏移民幹起活來,比奴隸還要吃苦耐勞,很快就紛紛發家致富,最不濟的也有著一畝三分地,過上了富農的日子。唯一讓我感到沮喪的是,華夏移民中,科學專員的比例非常低,這麼大的基數,隻有1個科技專員。而移民數量最少的德國移民,卻提供了最多的科技專員。
再到後來,從海上來了一些船隻,是荷蘭移民,我就讓這些荷蘭移民直接在海濱地區安家落戶了。
由於潘帕斯草原主體並入領地,給我帶來的海岸線,使得我的領地,從一個純粹的內陸領地,變成了一個沿海領地。而荷蘭移民乘船而來的事情,讓我這個非常側重大陸軍主義,注重陸權的家夥,也不得不正視這片海岸線,和其附屬的200海裏的經濟專屬區域。
騎兵技術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遇到了瓶頸,一時間無法取得重大突破的情況下。在多年的科技空白後,投入科技專員數量最少的航海技術,率先打破了僵局,取得了初步進展,研究出了“帆船技術”。
“帆船”是利用風力在水上航行的船隻。要成功實現風帆航行,有一係列的技術是必須要掌握的。第一,要能夠造出適合航行的船隻。第二,要能夠造出結實的織物(帆)以便將風力轉變成船隻的動力。第三,要能夠造出結實的繩索、滑輪和支架來控製船帆。最後還要能夠對船隻進行導航,而不至於發生迷航、翻船或者其它不幸的情況。
人類最早的水上航行記錄可以在初始紀元前4000年左右的埃及圖畫中找到。作為沿河文明,古埃及人是非常出色的水手。他們的船隻普遍裝備了槳和帆;槳可以在風力不是很強或風向不對的時候使用。
初始紀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人大膽冒險,乘船到達了腓尼基地區。埃及人同時也沿著非洲海岸南下,獲取地理知識、開展貿易和積累財富。
最早的戰船——雙列槳戰船、三列槳戰船等等——都是由槳和帆提供動力,並在船首裝有撞角(或稱“喙”)。在戰鬥時,舵手會試圖在高速下用撞角撞擊敵方船隻,同時還要避免敵人的撞角襲擊。一些船隻還配備了弓箭手遠距離攻擊敵船,而另一些船則配備登船手,他們會乘與敵艦並排靠攏的機會跳上敵船並將其俘獲。
希臘人——尤其是雅典人和其他海洋城邦的居民是海戰的行家裏手。最能說明此點的就是,他們在戰勝遠比他們強大的鄰居波斯時,正是雅典海軍牢牢控製住了愛琴海,從而一直威脅著波斯那脆弱的後勤線。
求收藏,謝謝,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