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平夏鐵鷂子(1 / 2)

戰爭持續了倆年,西夏周慶武(君主),集結了我們這群實戰經驗少的可憐的裁決者和一批半裁決者,畫了一個大大的餡餅,但是,實際上的收益少的可憐,當然,這是和預期相比。

自從認識了周慶武之後,我就再也不敢對於個人級專屬能力的裁決者有一絲一毫的歧視,這一次,周慶武又展現了自己“獸王咆哮”能力的驍勇風采,1個連的鐵鷂子,直接擊穿了蠻族1團的部隊,150人擊破2000人的壯舉,使得我們認為收複慶興府和西平府就如同囊中取物。

這裏不得不提起西夏的國家能力,“鐵鷂子”和“擒生軍”。西夏的國家特色隻有兩項,且全部都是軍事能力:特色兵種。

相比生擒軍的低調,鐵鷂子絕對是周慶武最為炫耀的本錢和驕傲。

鐵鷂子,是初始紀元,西夏景宗李元昊所創立的重裝騎兵部隊。除了用它作為西夏最高統治者的護衛、儀仗外,後來發展成為西夏的主力軍,作為衝鋒陷陣、突擊敵陣的“前軍”。

西夏以武立國,軍隊以騎兵和山地重步兵最為著名,騎兵中尤以重裝鐵騎:平夏鐵鷂子戰鬥力最強。鐵鷂子身披鎖子甲,內穿棉甲,長矛難以刺穿,身體和馬匹用鉤索絞聯,騎兵雖戰死馬上也不會墜落,選用的馬匹都是優質戰馬(大部分從我這裏購買)、身穿重甲。遭遇戰鬥的時候,就會先出鐵騎突擊敵人軍陣,敵人軍陣混亂,就用鐵騎反複衝擊,擊破敵軍,然後,步兵協同騎兵進軍。

在初始紀元,“鐵鷂子”作為西夏最著名的騎兵,這支有著三千人的重騎兵軍團(約1個團編製),分為十隊,每隊300人,隊有隊長,擔任隊長的“皆一時之悍將”。宋人田況《儒林公議》所記十隊的隊長:“一妹勒、二浪訛遇移、三細賞者埋、四理奴、五雜熟屈則鳩、六隈才浪羅、七細母屈勿、八李訛移岩名,九細母嵬名、十沒羅埋布。”

哪有人會取這樣的名字呢?是儒家那些家夥,打不過,就開嘴遁羞辱人家咯,和現在的網絡公知如出一轍。

是當時西夏君主:李元昊手中王牌中的王牌,除了用它作為最高統治者的護衛外,還用它來作為衝鋒陷陣的“前軍”。這支騎兵在縱橫天下的蒙古鐵騎出現之前,是世界上最凶悍的騎兵,也是所有黨項敵人的夢魘。

鐵鷂子的選拔方式基本是世襲,父親的盔甲傳給兒子,兒子的盔甲傳給孫子,祖祖輩輩的流傳,造就了流淌在血液裏的武勇和榮耀。

在《宋史?兵誌》四記載:西夏“有平夏騎兵,謂之‘鐵鷂子’者,百裏而走,千裏而期,最能倏往忽來,若電擊雲飛。每於平原馳騁之處遇敵,則多用鐵鷂子以為衝冒奔突之兵”。[2]

鐵鷂子作戰多用魚鱗陣,當然不是因為什麼文官陣形,其實說的好聽,他們的陣法叫魚鱗陣,說的不好聽,基本就是狼群戰術了。簡兒化之,也就是一個個小隊聚攏,然後朝對方防禦陣形全部衝過去的隊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