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起挫折心理的主觀因素
1.因生理缺陷而受挫。身材的高矮、體態胖瘦、醜陋的麵容或黑色的皮膚等都可以構成挫折的原因。這些生理缺陷時時困擾著他們,使得他們沒有上進的信心和勇氣,產生悲觀消極心理。
2.因需求過高而受挫。中學生的需求多種多樣,對於合理、符合實際的需求,通過個體的努力和師長的幫助支持是可以實現的,而不合理、脫離實際的需求,是不可實現的,必然會引起個體產生挫折心理。
3.因情感波動而受挫。中學生正值青春期,有些學生對某個異性同學產生好感,此乃正常之舉,然而當遇到心目中的他(她)拒絕後,感情就不能平衡,情緒波動很大;還有些初戀學生,當遇到老師、家長批評、教育、禁止之後,心理就失去平衡,整天無精打采。
4.因目標估計而受挫。有些學生不考慮自己的能力,提出過高的目標,最終不能得以實現,便動搖了信念。當自我估計過低時,又會錯過實現高一層目標的機會,造成能力剩餘的遺憾,也會產生挫折感。
5.因動機衝突而受挫。中學生在生活中常常會同時產生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機,如果這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機是互相排斥,不相容的(如課外活動與學習),其中一個動機得到實現,其他動機就會受挫而產生挫折感。
二、引起挫折心理的客觀因素
1.因環境不適而受挫。寢室過於擁擠,溫度過大,光線過暗,學習場所髒亂差,班級文明建設枯燥,設備陳舊等因素,會引起中學生煩躁、抑鬱,從而產生挫折感。
2.因人際交往而受挫。中學生正值青春發育期,心理的發展落後於生理的發育,他們外表逐漸有了成人的體態,但心理上仍帶有孩子的色彩。他們一方麵渴望進入社會能較為客觀地評價他人,另一方麵卻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他們一方麵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另一方麵卻不善於理解他人。再加上這時期劇烈發展的自尊、自立、友誼、交往、公正、自我實現等的社會性需要,致使他們與成人,包括父母、教師等的矛盾增加,並導致他們對來自成人的教育影響采取逆向的情緒。
3.因分配不當而受挫。中學生行為活動的性質與自身能力、個性、興趣、氣質不相適應,也會使其產生挫折感。安排沒有音樂情趣的同學擔任文娛工作,讓性格內向的同學擔任班團幹部,分配工作不恰當,小材大用或大材小用都會引起挫折感。
4.因學業競爭而受挫。這是學生經受挫折最常見的表現形式。由於某次考試成績下降或者不及格而悶悶不樂,先是產生恐慌或焦慮感,進而懷疑自己的智力、能力,接著感到自卑、失望。
5.因管理獨裁而受挫。教師對學生過於嚴厲控製,班級管理民主風氣淡漠,獎懲不公,班團幹部缺乏威信,都會引起學生不滿,產生無法得到信任、不能施展才能的挫折心理。
6.因意外刺激而受挫。這是學生經受挫折的又一種形式。親人傷亡、父母離異或家庭中發生重大事件等,往往容易使學生表現出消極處世的心理,性格上也會出現種種不良傾向。受到這些挫折的學生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他們中有的人或放棄追求的目標,逃避現實,或把自己的失敗和挫折歸咎於他人。
三、學生受挫後的心理反應
(一)中學生對挫折心理的理智反應方式
1.正視困難,實現目標。當遇到挫折時,敢於承認和正視挫折的存在,在心理上積極調整,分析原因,優化措施,並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不斷努力,最終實現目標。這是一種積極戰勝挫折的態度,也是中學生心理趨於成熟的表現。
2.心理調整,升華目標。當遇到挫折時,保持心理平衡,以一種更高的目標代替原有目標。並戰勝挫折取得成功。這也是一種積極的對抗挫折的態度,有利於自己的成長。
3.折中追求,幻想目標。部分學生因在某一方麵的多次失敗,便思考改變其努力方向,爭取另一方麵的成功;也有的學生在目標不能實現時,幻想目標的實現,在精神上分享他人成功的快樂,如校園中足球明星的追隨者等等。
4.立足實際,調整目標。當個人目標因主客觀條件的製約不能實現而產生挫折時,認真分析,需建立新的目標。學習基礎差的學生,根據本身實際轉改攻音樂、體育、美術,學習目標多次不能實現而適當降低標準。這種方式也有利於戰勝挫折,建立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