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缺乏金錢是萬惡之源(2 / 3)

一旁有人問他:“到華西村打工你去嗎?管吃管住,每午還能掙三四千元。”馬俊義笑了:“三四千元,能有那麼多?你別懵我。”“三四千元就多了?

“可不多嗎?我這輩子還沒見過這麼多的錢呢!“你想不想去吧?”他想了想說:“好是好,可是太遠了。”“遠怕什麼,現在出去打工的那麼多。”馬俊義說:“話是這麼說,真出去又不敢。”陝西某縣,1992年組織勞務輸出,有300人去了江蘇無錫,管吃管住,每月還給300元。但是僅幹了3個月,就隻剩下60餘人了,其他的全跑回家了。問其原因,有的說“活太累,要三班倒,上夜班連眼睛都睜不開,咱哪受過這種罪”,有的說“生活不習慣,南方人炒菜裏邊都放糖,說話嘰裏呱啦聽不懂”,有的說:“想媳婦孩子”……他們回到家中認可套著雙手靠在牆根曬太陽,閑著蹲在地上下草棍棋,也不願意出去找些活幹。

這種精神狀態,這種思維方式,這種生活態度等待他們的隻有貧窮。糧食沒有了湊合,衣服不能穿了湊合,房子住不下了還是湊合湊合,最後就在湊合中湊合了一生。這種人,他們缺乏的不是物質財富,他們首先應該接受的是精神的扶貧,否則,他們將永遠貧窮下去,祖祖輩輩。

2.貧窮不是恥辱,但不可視為榮耀在我們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今天,貧窮已經不再是人們可以引以為榮的資本,相反,今天我們倡導人們靠勞動致富,倡導勞動光榮,富裕光榮。我們自己首先要富裕起來,並最終使人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過去我們的確將貧窮視為是一件榮耀的事情,而且還有“越窮越革命”的響亮口號,但是那畢竟是時代的產物。

現在不同了,我們現在所處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現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所以我們對貧窮和富裕的看法也要來一場深刻的革命。如果我們仍然停留在越窮越革命的歲月裏,我們就背離了我們的初衷。

我們不是要讓人民永遠停留在貧窮時代。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讓我們每一個人都過上幸福的生活。我們現在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的質量。所以,在我們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今天,貧窮已經不再是人們可以引以為榮的資本,相反,今天我們倡導人們靠勞動致富,倡導勞動光榮,富裕光榮。我們自己首先要富裕起來,並最終使人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黨的十六次代表大會上,江澤民在報告中這樣說:“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麵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所有這些指標哪一項不是為了使人民生活得更好呢?

當然我們由於一些曆史的原因,有很多地區、很多I家庭還很貧窮,這不是恥辱,我們沒有必要諱疾忌醫一般地掩飾,我們也沒有必要打腫臉充胖子。我們不能被貧窮所壓倒,更不能對貧窮無動於衷,我們對貧窮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尋找貧窮的根源,以破釜沉舟的精神去努力,以背水一戰的勁頭去拚搏,貧窮是會改變的。

隻有麵對貧窮不思進取,自甘貧窮才是最大的恥辱。

貧窮不是恥辱,但是絕不可將貧窮視為榮耀。對一個社會而言,貧窮的地區、貧窮的人們在任何時候都是富裕地區、富裕人們幫助的對象,他們或多或少要依靠他人的勞動來維持生存,這絕不是值得炫耀的事情。勞動光榮,靠自己的勞動和智慧致富是我們的驕傲和自豪。如果我們每一個人依靠自己的力量養活自己,我們的社會就會進入一個更高的境界。

貧窮如果成為一種榮耀,那麼我們的社會就會將富裕視為一種恥辱,每一個人都一貧如洗,社會還會進步、人類還會發展嗎?

現在在一些個別地方,他們不是把心思用在勞動致富上邊,而是想方設法將自己所管轄的區域戴上貧困縣的帽子,甚至有的地方將這個目標大膽而毫不臉紅地寫到政府工作報告中去,並且在總結工作成績時,將此作為一條政績“光榮”地書寫一筆。很多地方都為爭取到貧困縣的待遇而不懈努力,其努力的勁頭遠比領導人們尋找致富門路要來勁得多,人們甚至為了爭取貧困縣而他們真的將貧窮視為了一種榮耀。

這實在是貧窮者的最大悲哀。

3.貧富無種我們的確無法選擇我們的父母,無法選擇我們出身的家庭,但是我們卻有選擇自己未來發展道路的權利。

過去的俗話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又說:小錢靠掙,大錢靠命;還說:騎馬坐轎是修來的福,推車擔擔是甘然的命。

其實這些東西都是在宣揚愚弄百姓的宿命論那一套。農民起義領袖的一聲吼叫:“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打破了宿命論的鬼話。

王侯將相並不是生來就是王侯將相的材料,曆史上的每一次改朝換代不是農民起義的結果呢?又有哪一個農民生來就是當皇帝的材料呢?天下就沒有任何一件事是固定不變的,當然,貧富也不是天生就固定不變的。

常言說的好:窮不過兩代,富不過三代。就是說,窮則思變,貧窮的家庭他們經過下一代的不斷努力,就會漸漸擺脫貧困走向富裕;富貴人家,由於他們的晚輩貪圖享樂,沉湎聲色,沒有學會治家之道,富貴一般不會超過三代人就會走向沒落。這也是人們總結的窮富變化的一般規律,而且經過了曆史的不斷驗證。

我們的確無法選擇我們的父母,無法選擇我們出身的家庭,但是我們卻有選擇自己未來發展道路的權利。

我們出生在貧窮的家庭還是富有的家庭,我們的父母是貧窮還是富有,我們自己是無能為力不能選擇的。但是腳下的路都是我們自己走出來的,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我們是走富裕的康莊大道,還是走貧窮的羊腸小路,這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不能靠命運,而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