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真假光緒帝
滿清末年的光緒帝,本是個年輕有為的皇帝,他想通過戊戌變法,一改中國當時國弱民窮的麵貌,不料卻觸怒了慈禧。結果,譚嗣同血染刑場,梁啟超逃離海外。而光緒帝也被軟禁在瀛台。
當時天下動亂,時局不穩。在這種情況下,宮裏有個叫萬福的唱戲人便想趁機大撈一把。
萬福從小在宮中演戲,對宮中的禮節了解得很清楚。偏偏長得又很像光緒帝,宮裏認識他的人都稱他“假皇上”。他和宮中一個看守倉庫的太監合謀,盜竊了宮中的用具,仿製了這禦印,趁光緒被囚的機會,假冒皇帝,流竄到南方各省,專門向官府衙門行騙。
一天,他們來到武昌,找了一家上等客店住下。店主見主仆二人滿口京腔京調,舉止不凡,而且吃穿用的器具上全部印著龍鳳圖案,主人腰間還掛著一枚“禦用之寶”的大印。自認為是光緒皇帝,便悄悄地向親朋好友透露了消息。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沒過幾天,皇上到武昌避難的消息便不脛而走,迅速傳遍了武漢三鎮。不僅口耳相傳,連報紙上也都登載了消息和報道。
這主仆二人的出現,被說得活靈活現,連湖廣總督張之洞都不知道消息的真假。
張之洞很為難,如果真是光緒帝到武昌來避難,他張之洞該怎麼辦呢?如果光緒帝從此永無出頭之日,慈禧太後肯定會懷疑他張之洞和光緒帝是同黨,必然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如果光緒帝有一日東山再起,他必定會怨恨他張之洞在危難的時候沒有拔刀相助。該怎麼辦呢?要不要先請示一下慈禧太後呢?或是拜見一下光緒帝呢?張之洞又犯難了。若是向慈禧太後請示,萬一得罪了光緒帝怎麼辦?若是去客店拜見光緒皇帝,萬一得罪了慈禧太後怎麼辦?張之洞想來想去,想了一個計策。他選拔了100名精壯的士兵,脫下軍服,換上便服,讓他們日夜守護在客店周圍,以防不測。這樣一來,若是將來光緒帝果真被廢,他可以向慈禧太後說他曾派兵軟禁光緒帝,若是將來光緒帝重登龍位,他可以說他曾暗中派兵保護過光緒帝。
且不說張之洞想出了這麼個左右逢源,能伸能屈的策略。就說湖北省裏的大小官員,紳士名流或是候補官員們聽說皇上到武昌來了,都不願放棄這個拍馬溜須、升官發財的機會。大家紛紛前往旅館拜見“皇上”,誠惶誠恐,山呼萬歲。
許多人爭先恐後給“皇上”進獻禮物。金銀財寶,名玩古物,綾羅綢緞應有盡有,不計其數。送禮的絡繹不絕,而“皇上”則是來者不拒,和顏悅色地與送禮的人交談。為了取悅“皇上”,許多人絞盡腦汁、費盡心思,甚至還有人把自己的女兒、寵妾獻了出來。
在眾多的拜見人中間,有一個叫陳樹屏的縣令與眾不同。他不是考慮自己的前程,而是出於對國家社稷的關心和對此事的懷疑。
他跟隨其他前來朝見的官員走進客店。見了“皇帝”,既不磕頭下跪,也不喊“恭迎聖駕”、“吾皇萬歲”隻是略略低下頭,翻著兩眼仔細觀察“皇上”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
突然,他輕聲笑了起來,並冷不丁地問了一句:“‘皇上’到武昌有何貴幹?”
“皇上”愣了一下,半天沒作聲,後來便硬著頭皮說:“這得見了張之洞以後才能說。”
出了客店,同去的官員都責備他說:“陳樹屏你真是膽大包天,見了皇上竟不磕頭,還敢盤問皇上,我明天非參你一本。”
陳樹屏笑著說:“悉聽尊便。”便去找張之洞,對張之洞說,旅店的人在假扮皇上,張之洞一驚,追問他是怎麼知道的。
陳樹屏說:“皇上到外地來,要麼秘密行動,要麼就通過總督府,絕不會這麼隨便召見普通官員,隨便接受大家的禮物。再說,看那假皇上,一舉手、一投足,一言一行,都在演戲,跟舞台上的皇帝一模一樣。”
於是,張之洞當即密電北京。
北京回電說:“皇宮中沒有人出走,光緒帝還在瀛台。”
張之洞一聽,不禁大怒,派了許多兵士到旅店將“假皇上”捉拿到總督審問。
在大刑拷打下,萬福終於招供了假扮皇上騙取錢財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