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槍中的佼佼者因功能不同而各具特色嗎?
手槍,顧名思義,是一種小巧玲瓏的手持武器。
手槍經過漫長的演變過程,已經發展成為“弟兄”眾多的大家庭。在這些弟兄們中,左輪手槍、勃朗寧手槍和毛瑟手槍等屬於佼佼者,它們受到了各國使用者的青睞和讚譽。
左輪手槍也叫轉輪手槍,它在非自動手槍中最為著名。它的口徑為127毫米,槍管和轉輪均為銅製的。由於射擊時轉輪是向左旋轉的,所以“左輪手槍”由此而得名。
現在,有的國家還把左輪手槍作為裝備陸軍的近距離自衛武器。
勃朗寧1925年在美國設計了一種9毫米大威力手槍,它是當時世界上廣泛使用的手槍之一。
勃朗寧手槍是自動手槍的典型代表。它是美國人勃朗寧設計的,具有多種口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1145毫米自動手槍。
毛瑟手槍,又稱盒子炮。
毛瑟手槍之所以叫做“盒子炮”,一是因為它的火力強,威力大,具有炮的特征;二是由於它有一個木製槍套(與盒子類似),而且這種盒子形槍套既可裝手槍隨身配帶,又能作為槍托使用,靈活方便。
[我還想知道]
美國絕大部分警察都配備有左輪手槍。
馬卡洛夫9毫米自動手槍,實際上是一種采用槍機自由後坐的半自動手槍。
這種槍的特點是,重量輕(重0663千克),外形尺寸小,根據需要既可單發射擊,也能連發,適合作戰和自衛使用。
小口徑槍由於性能優異和
使用方便而風靡全球嗎?
20世紀60年代中期,步槍小口徑化的熱潮不斷興起。
現在,不僅美國,而且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在使用小口徑步槍。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小口徑步槍風靡全球呢?
這都得譽於它優異的性能和使用上的方便。
首先,556毫米小口徑步槍的重量大大減輕。它比762毫米步槍平均減輕06千克;而槍彈減輕的尤為明顯,100發762毫米槍彈重24千克,100發556毫米槍彈僅重117千克,兩者相差一倍多。這樣,士兵攜帶槍彈的數量可增加一倍以上。
小口徑步槍的第二個優點是後坐力小,有利於連發時打得準。
小口徑步槍的第三個優勢是初速高,飛行軌跡平直,從而增大了命中目標的機會。
小口徑步槍的第四個優點是槍彈小,節約貴重的原材料。
小口徑步槍的第五個優點是,在有效射程範圍內,小口徑彈的殺傷力和穿甲力不僅不比762毫米槍彈小,而且優於後者。
據統計,目前世界上已出現二三十種小口徑步槍,而裝備小口徑步槍的國家至少有80個以上。
[我還想知道]
我國設計製造的第二代小口徑槍族居世界領先地位,並已裝備駐港部隊。
世界上公認的小口徑是小於6毫米的口徑,小於5毫米的為微口徑。
兩用機槍因可當重機槍和
輕機槍使用而得名嗎?
兩用機槍也叫通用機槍。所謂兩用,就是既當重機槍使用,又可當輕機槍使,通用性較強。這種槍帶有輕便的兩腳架,將兩腳架支起,就是一挺輕機槍;若將兩腳架折起,整個槍身就可安放在重機槍槍架上,並使用大容量的彈鏈箱供彈,這時就成為火力凶猛的重機槍。
美國於20世紀50年代初研製成M60式762毫米通用機槍。它作輕機槍使用時,有效射程為800米;作重機槍用時,有效射程達1000米。這種槍還能夾在腰際作行進間射擊,或者安置在吉晉車和直升機上作快速機動射擊。由於它的射速較低,熟練的射手可用來進行單發射擊。
由於通用機槍在結構和性能上能適應多方麵的需要,靈活變通,受到各國普遍重視,並得到較廣泛的應用。目前,它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原有的連用輕機槍和重機槍,成為步兵連的主要支援火器。
[我還想知道]
MG34兩用機槍於1936年正式裝備德軍,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主要步兵武器之一。它是根據瑞士蘇羅通機槍改進而成的。
射速高、火力強,是聯邦德國MG3式762毫米通用機槍的主要特點。這種槍在高速射擊時更換槍管方便,借助一種特殊機構,6分鍾即可將槍管更換完畢。
榴彈機槍因與機槍的外型
和結構類似而得名嗎?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榴彈機槍嶄露頭角,在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榴彈機槍,又叫做“自動榴彈發射器”或“榴彈發射器”,是一種步兵近程支援武器。它的外形與基本結構與機槍類似,用彈鏈或彈鼓供彈,並采用與機槍相類似的瞄準具和槍架,因而人們把它叫做“榴彈機槍”。
然而,榴彈機槍又與機槍有所不同:機槍發射出去的是子彈,而榴彈機槍發射出去的是榴彈。1982年,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式裝備KM19榴彈機槍。目前,世界上約有10多種榴彈機槍,其口徑有30毫米、35毫米和40毫米。這種槍的初速約170~240米/秒。
榴彈機槍具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火力強,它在理論上每分鍾可發射300~450發彈;二是射程遠,可達2000米左右;三是既能發射用以殺傷有生目標的殺傷榴彈,又能發射用以毀傷輕型裝甲車輛的破甲彈,還能發射煙幕彈、燃燒彈等其他彈藥。
[我還想知道]
德國HK公司研製成的40毫米榴彈機槍還配有彈道計算機和全天候激光測距機,因此威力大增。這種槍全重35千克,初速為240米/秒。
我國於20世紀80年代末期研製成1987式35毫米榴彈機槍。是同類武器中最輕的一種。
積木式槍族是受到積木
的啟發而發明的嗎?
以設計世界上第一支小口徑步槍而名震槍壇的美國工程師奧格恩·姆·斯通納,有一次偶然看到孩子們玩積木遊戲,當時有的用積木搭成不同的房子,有的則壘成汽車、飛機等各種交通工具,……簡單的積木塊在孩子們的小手擺弄下,像玩魔術似的變換著花樣,簡直妙極了。斯通納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斯通納在想,積木塊雖然就那麼幾種簡單形狀,但卻能搭積成式樣繁多的各種器具,槍不也可以用一種槍的基本部件為基礎,換用不同槍管、槍托等部件,和搭積木一樣,組成不同的槍種嗎?於是,他就忙著進行試驗和研製,經過幾個冬夏的艱苦努力,終於在1963年試製成了積木式槍,被稱做“斯通納槍族”。
積木式槍族設計巧妙,可以快速組裝,很適合作戰的需要。例如,在幾分鍾內就可將步槍或衝逢槍改裝成輕機槍。因此各國都在爭相研製。
[我還想知道]
斯通納槍族是一種典型的組合式槍族。它的口徑為556毫米,以槍機、機匣、複進簧、發射機構等作為基本通用部件,換上不同的槍管、槍托、瞄準具等16種專用或部分共用的部件,就可組合成自動步槍、衝鋒槍、彈匣供彈輕機槍、彈鏈供彈機槍、車用機槍、帶三腳架的中型機槍6種槍,其中以自動步槍和輕機槍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