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祖國共存亡(1 / 1)

與祖國共存亡

南宋末年,元軍把南宋京城臨安團團包圍,謝太後率領年幼的皇帝和一批昏官投降了元軍。

當時,任司農寺丞的陸秀夫和將軍張世傑,在元軍還沒有進城前就護衛著皇家的子孫趙罡、趙昺到了福建的一個叫颯洲的海島上,組織了小朝廷,立八歲的趙昺為皇帝。陸秀夫任左丞相,張世傑任樞密副使。

一時,全國不願做亡國奴的忠臣誌士紛紛奔向新立的南宋王朝,抗擊元軍,收複失地。

陸秀夫和張世傑認為朝廷建在颯洲,有許多不便,難以施展,又護衛著新皇帝趙昺到廣東新會的厓山。

當元軍攻下新會,逼近厓山,封鎖海口,切斷宋軍的水、糧供應時,宋軍隻能以海水解渴。宋軍軍士上吐下瀉,紛紛病倒。

1279年3月19日,南宋軍隊在崖山海戰中大敗。眼看國家就要滅亡,張世傑準備接回趙昺組織突圍。

不料丞相陸秀夫見派去接應的軍將不是平時見慣的江萬載父子所帶專門保護帝後的親隨護兵,害怕被叛軍欺騙;任張世傑派去的人怎麼勸也不肯上接應者的船,最後背負8歲的幼帝昺跳海而死。

南宋20萬軍民也因戰船被大鐵鏈相鎖,移動困難,大多跳海殉國或激戰而死。最後時刻向世人展示了一個民族寧折不彎、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

張世傑知道後哭曰:“我為趙氏,亦已至矣,一君亡,複立一君,今又亡。我未死者,庶幾敵兵退,別立趙氏以存祀耳。今若此,豈天意耶!”

不久,因颶風毀船,溺死平章山下。

後他與陸秀夫、文天祥並稱“宋末三傑”。

夢想小啟迪

大丈夫威武不能屈,保國愛國,與祖國同生同存,這是何等的氣概啊!小朋友們從小就要培養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長大後,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建設國家,保衛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