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安常耳聾行醫
龐安常是北宋時的醫學家,醫術非常高明,別人都稱他為“神醫”。
小時候,龐安常就特別聰明,很早就能認字讀書,書讀過一遍馬上就能記住。
他的父親是個醫生,不僅教他記醫學上的口訣,還拿名醫扁鵲的治病方法來教他。沒過多久,他就領悟了其中的道理,並且還時常提出自己的新想法。
在與父親發生分歧時,他據理力爭,直到父親心悅誠服地接受他的意見,他才罷休。父親通常十分驚異,因為當時的龐安常還是個孩子。
後來,龐安常幼年時患下的耳病發作,聽力逐漸減退,以致耳聾,與他談話,不得不用筆談。
然而,這一點並沒有妨礙他對醫學進行愈來愈深入的研究。
正因為他耳朵聽不見,倒能夠更加專心於研究,在醫學方麵取得了極高的造詣。
龐安常年方20歲時,醫名就傳遍江淮間。他性喜讀書,即使寒暑疾病也不釋卷。他生平講俠義,也愛鬥雞、走狗、擊球、博奕音樂,等等。他為人治病,不分貴賤,招待住食,尊老慈幼,就像是病在自己身上一樣;其中不治者,必定如實相告,不再治療;病家持金來謝,也不盡取,其醫德高尚可稱。
當時他的醫名傳遍全國,許多學者在筆記中常常提到龐安常的事跡。
蘇東坡在《東坡雜記》中寫道:“龐安常善醫而憤,與人語,書在紙,始能答。東坡笑曰:‘吾與君皆異人也。吾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非異人而何?’”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龐安常雖然耳聾卻聰慧過人,別人拿紙寫字,沒寫幾個字,龐安常就透徹地了解了寫字人的意思。我跟他開玩笑說:‘我用手來作為嘴說,您用眼睛來作為耳聽,我們倆都是這個時代奇異的人啊。”
夢想小啟迪
龐安常雖然耳朵聾了,但是這絲毫沒影響到他對醫學的深入研究,一種內在的力量在激勵著他,那就是自信。相信自己,在為實現理想而奮鬥時,即使身體殘疾,依然能夠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