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奇齡從小立誌
毛奇齡是浙江蕭山人,1623年出生在一個普通讀書人的家庭。他從小養成了勤學苦讀的習慣,5歲開始讀《四書》,8歲開始讀《五經》,每天從晨光微露一直讀到暮色沉沉。經過幾年時間的苦學,他把當時讀書人必讀的幾本書讀得滾瓜爛熟。
因為家境清貧,毛奇齡家裏書籍不多,他常常到藏書多的祁家借書閱讀,並且一定按時歸還,決不拖延。
冬天,天氣寒冷,凍得手指不能屈伸。夏天,酷暑難耐,蚊蟲咬得渾身發癢,坐立不安。為了按期歸還,同時借到更多的書籍閱讀,毛奇齡總是不顧一切地拚命讀書,還把疑難問題和心得體會記在筆記簿上,隨時請教老師和長輩。
數年以後,他的讀書筆記竟堆了兩尺多高。
一些讀書人看到小小的毛奇齡如此用功,都稱讚他的學習精神。
明朝後期,有一位名叫陳大樽的人做了蕭山的童子考試官。13歲的毛奇齡也去應考。
陳大樽一見他便開玩笑說:“黃毛未退,敢來應試?”
不料,毛奇齡順口答道:“鵠飛有待,此振先聲。”一句話,說出了自己年紀雖小,要幹一番事業的遠大誌向。
陳大樽一聽,大吃一驚,驚歎這個小小年紀的考生思維如此敏捷,口才非同一般。
後來毛奇齡果然不負厚望,成為清代著名的經學家和文學家。他的學識淵博,能治經、史和音韻學,擅長散文、詩詞,精通音律,並從事詩詞的理論批評。他在書法藝術上也功力深厚,有自己的藝術風格,在清代初年很受推崇。
毛奇齡於公元1716年去世,經年94歲,他的學生將他所著的文章編輯成集,分為《經集》和《文集》二部。《四庫全書》中收錄他的著作多達數十部。
夢想小啟迪
毛奇齡從小就立下了遠大誌向,他刻苦讀書,勤學苦練,寫出了許多名文佳作。我們也是一樣,從小就要有遠大的理想,但僅僅有理想還不夠,還應該像毛奇齡那樣刻苦讀書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