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指錯《鬥牛圖》
從前,有個畫家畫得很好,特別是畫牛最拿手。
但是,他早年學畫牛的時候曾經鬧出過笑話。
有一次,他拿著一幅自己畫的《鬥牛圖》,左看右看,覺得自己畫得特別好,就拿給一個牧童看,心裏想:“牧童一定會說我畫得像。”
誰知牧童一看,不禁笑起來。畫家問他為什麼笑。
牧童說:“牛鬥架時,渾身的力氣都用在角上,牛的尾巴是夾在屁股溝裏的,怎麼會左右搖擺呢?”
畫家的臉刷地就紅了,心裏感到很慚愧。
為此,他拿了一把青草故意挑起兩頭牛鬥架,結果果然如牧童所言。
畫家明白了,不是自己畫工不好,而是缺乏對生活的觀察。
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裏,為了能充分表現牛鬥架時的形態,畫家特意對牛進行了反複細致的觀察。
他每天都來到牛圈裏,觀察牛的各種形態習性,牛的一舉一動都刻在了他的心裏。
甚至,他在做夢時夢到的都是牛。
在對牛熟悉之後,他又重新畫了一幅《鬥牛圖》,拿給那個牧童看。
牧童把畫拿在手裏,久久地凝視著。
畫家心裏很擔心:牧童會不會又說自己畫得不像呢?
過了好大一會兒,牧童突然說:“這牛是我的吧?”
聽了這句話,畫家緊皺的眉頭才舒展開來。
他知道這幅畫成功了。
夢想小啟迪
生活給我們提供了觀察的平台,不論是畫畫,還是寫文章,都要在生活中提取素材。要想真實、客觀地將生活的本質反映在書麵上,都離不開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