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勰寫《文心雕龍》
劉勰自幼父母雙亡。他孤苦伶仃地過著清貧的生活。有個叫曾佑的和尚很同情劉勰,便讓他搬到寺院住。就這樣,劉勰住進了寺裏,和曾佑一起生活。
寺裏有許多藏書,如《論語》、《孟子》等書,還有各朝各代著名作家的詩集和文集。劉勰一見到書就埋頭讀起來,他的學問慢慢地有了長進。
漸漸地,他產生了一個願望,那就是寫一本論述如何寫文章的書,傳給子孫後代。於是,他把自己認為怎樣才能寫好文章的想法寫了下來。
經過三年的時間,劉勰的書寫好了,書名叫《文心雕龍》。它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係統的文學批評理論專著。
但當時劉勰的書並沒有受到重視。他想到了當時的文壇領袖沈約。
有一天,沈約外出回府,突然聽到一陣兒叫賣聲:“賣書嘍!我這兒有古裝珍本好書啊!”
沈約愛書如命,立即命隨從把賣書的叫過來,問他是什麼好書。劉勰將書遞給沈約。沈約一看,書名是《文心雕龍》,不由得皺起雙眉。
憑他的學識,自古以來的好書沒有他不知道的,可從來沒聽說過有《文心雕龍》這本書。
劉勰見沈約臉色不對,連忙跪下說:“大人,這部書是我用三年時間寫的。我叫劉勰,是個平頭百姓,因為很難見到大人,才想出這個主意。請大人恕罪!”
沈約聽劉勰說得懇切,便決定看看再說。他直奔書房,打開《文心雕龍》看了起來。沒想到,他立即就被裏麵的內容吸引住了。幾萬字的書,他一口氣讀完,連飯都忘了吃。
他很讚賞這部書。後來,在沈約的提倡和推薦下,《文心雕龍》很快被傳播開來,成為不朽的傳世佳作。
夢想小啟迪
學習不僅是學,還要思考,要有所發現,有所創新。隻要我們在勤奮苦讀的基礎上有所思,有所悟,就會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