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帝!”瑪麗在心中喊道,“原來他就是總裁喬治.沃克先生!”
夢想小啟迪
無論對方是乞丐還是百萬富翁,瑪麗都平等的對待。愛就像陽光,溫暖著你、我、他,也讓施與溫暖和愛的瑪麗快樂。
一英鎊與一萬英鎊
哈傑.厄斯金是一個出生在貧窮人家的孩子。
一天,一個可憐的老婦人上門乞討。
小哈傑的母親竟毫不猶豫地將準備晚餐用的幾個便士,全部給了這個可憐的老人。
當時,哈傑非常不理解,站在門旁用驚訝的眼神看著母親,喃喃地說:“我們今晚吃什麼啊?”
母親撫摸著小哈傑的頭說:“孩子,我們一天不吃晚飯沒有關係,可是這個可憐的女人,如果再拿不到一個便士,就有可能在這個饑寒交迫的夜裏死掉的。”
“好孩子,你一定要記住,人要用一顆博大而真誠的愛心去幫助別人,那他會得到快樂和心中的安寧。”
在母親的身教影響下,哈傑漸漸理解了母親所說的“博大而真誠的愛心”是什麼。
十幾年後,哈傑.厄斯金也長成了一個心懷善念的小夥子。
一次,在朋友的化裝舞會上,他遇見了一位退役陸軍上校的女兒勞拉.默頓。
美麗的姑娘很快就被哈傑的英俊與善良所征服,兩個年輕人墜入了愛河。
但上校卻因為哈傑的貧窮而不允許他們結婚。
上校告訴哈傑:“孩子,當你擁有一萬英鎊的時候再來找我吧,那時我們再談你們結婚的事情。”
一萬英鎊!這對哈傑來說,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當時,哈傑的無奈與傷感,讓他的朋友們很為他擔心。
一次,哈傑到一個畫家朋友家去散心,朋友正在畫一張乞丐畫像。
給他做模特的是一個老乞丐。
他弓腰駝背,滿臉皺紋,身上穿的衣服破舊不堪,一手拄著粗糙的木棍,一手伸出帽子做討錢狀。
哈傑不禁動了惻隱之心,特別是當他聽說朋友一小時隻付給老乞丐十便士的報酬時,更是有些不平。
他一刻也不想在這樣吝嗇的朋友麵前待下去了。
於是,他從口袋裏摸出自己僅有的一英鎊金幣,塞到老乞丐的手中,隻說聲“再見”,轉身就離開了……
第二天早晨,哈傑正在吃早飯,一個人來見哈傑。
他說自己是大富豪古斯塔弗.納爾丁先生的信使,
他把手裏的一封信交給哈傑後就告辭了。
哈傑滿腹狐疑地打開信一看,隻見上麵寫道:
給哈傑·厄斯金先生和勞拉·默頓小姐的結婚禮物。
一名老乞丐敬上
信封裏還有一張一萬英鎊的支票……
看著這仿佛從天而降的支票,哈傑立即想到了昨天在朋友家見到的那個老乞丐。難道他就是納爾丁先生?他立即來到朋友家想問個究竟。
朋友告訴哈傑說:“你走後,我就把你的不順利的愛情告訴了那個‘老乞丐’,他就是納爾丁先生。其實,他來做模特,並不是想來掙錢,隻是突發奇想,想看看自己如果是個乞丐會是什麼樣子。特別是,當納爾丁先生知道你正為一萬英鎊發愁,卻又毫不吝嗇地把自己僅有的一個英鎊施舍給他這個‘窮人’時,老人感動了。他說:這樣善良的年輕人,完全應該得到他想得到的幸福!”
夢想小啟迪
一顆有大愛的心靈,不僅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身邊的人,也愛那些與自己素昧平生的人們。真正的愛是博大而真誠的,它足以涵蓋世界。具有博愛之心的人,會得到更多人的尊敬和喜愛。
因為愛她沒輟學
她是一個孤兒,一直跟著奶奶長大。上了高中之後,她需要上晚自習,很晚才能回來,途中要走一段曲折幽深的小巷。
盡管她一再表示自己什麼也不怕,可奶奶還是不放心,每晚都在路口等著接她回家。就因為這個,她不想上學了。
那天,奶奶為了接她滑倒在路上,如果不是搶救及時,奶奶就沒命了。所以她一直有輟學的想法。
這天,她剛轉過路口,就看見了奶奶。
同時,她還發現一位老人在那裏擺攤修車。
她和奶奶走的時候,老人也收了攤,不緊不慢地跟在她們後邊一起往回走。
後來,她知道老人有些跛足,就住在離她家不遠的後街。
老人很好,而且一般在她放學的時候才收攤,於是奶奶把她交給了老人。
每天很晚的時候,這一老一少回家的歡聲笑語,就回蕩在這悠長的巷子裏。
從那以後,她再沒想過輟學。
後來,她上了大學。
再後來,她有了不錯的工作。
那年冬天,她回去看望奶奶,聽說後街的那位跛足老人去世了。
她前去吊唁,悲戚地對老人的女兒說:“你父親可是位好修車師傅啊!”
老人的女兒並不認識她,說道:“我父親哪裏會修車啊!剛退休的那一年,他在晚報上看到一則故事,就說什麼也要去街口修車。”
她突然想起幾年前,自己曾在晚報上發表過一篇文章,提到過那條長巷給自己帶來的煩惱。
她問:“您父親是不是怕故事中那個女孩輟學,以修車收攤為由送女孩回家?”
老人的女兒點點頭。
她“哇”的一聲哭出來。此刻她覺得,整個世界都被老人的一顆心溫暖了!
夢想小啟迪
這個世界正是因為有許多像老人這樣熱心的陌生人存在才顯得溫暖。如果你被感動了,那麼趕快加入到奉獻愛心的行列中來吧!
善良的回報
一百多年前一個春光明媚的下午,在英國一個鄉村的田野裏,一位貧苦的鄉下人正在自家的田裏耕作。忽然,他聽見河邊傳來救命的呼叫聲。
他快步奔向河邊,看見一個少年正在河裏掙紮,便奮不顧身地跳進河裏,救起那位險些兒沒了命的少年。事後,他才知道那位少年是一個貴族世家的兒子。
過了幾天,那位貴族家中的長者,親自登門向鄉下人道謝:
“朋友,你這樣好心,應該有好報。你盡管說,看可有什麼用得著我幫忙的。”
鄉下人搖著頭,連聲說:“沒有,沒有。”
他認為,天地間哪有見死不救之理。他堅信,助人圖報非君子。那位貴族長者除了敬佩鄉下人的節操之外,還是覺得過意不去。就在這個當口,鄉下人的兒子回來了。
那位貴族長者說:“哦,有了。要不然我把你的孩子,帶到倫敦去接受高等教育吧?”
鄉下人接受了他的建議。
因為,這正是他兒子求之不得的。
他讓貴族長者把兒子送到倫敦去深造了。
後來,鄉下人的兒子從倫敦聖瑪麗醫學院畢業了。他就是後來被英國皇家授勳封爵、榮獲一九四五年諾貝爾醫學獎的亞曆山大.弗萊明。
就是他,發現了拯救全世界千百萬人性命的抗菌藥——青黴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麵臨最艱苦歲月的過程中,那位曾經助弗萊明一臂之力的貴族的兒子,在倫敦患嚴重的肺炎,最後就是用青黴素醫治好的。
這個人就是英國首相丘吉爾。鄉下人救了貴族家的兒子,貴族長者成就了鄉下人兒子的學業。
鄉下人的兒子學成以後,用他發現的藥品又一次拯救了貴族家兒子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