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然指出,三毛怎麼可能在醫院已經為她排除了癌症之後而絕望自殺呢?
其二,媒體說,三毛自殺的另一種原因是她所寫的電影劇本《滾滾紅塵》沒有獲得金馬獎最佳劇本獎。
張景然指出,1990年11月21日,在金馬獎頒獎前近1個月,三毛在寫給上海的張樂平夫婦的信中寫道:
“我所辛苦編劇的電影爆發大消息,我們參展台灣、香港最大電影展金馬獎12項入圍,我被提名為最佳原著劇本獎,但不相信會得獎,這事我看得很淡。”
既然三毛對劇本能否獲獎“看得很淡”,怎麼會為此而自殺?
其三,媒體稱,三毛自殺是“為情所困”。
張景然曆數三毛在荷西去世之後所交往的異性朋友,指出在三毛的感情世界裏,從來都是主張智慧、勇敢和道德的,三毛絕對不會為情所困而自殺。
1990年,三毛在回答一位有厭世傾向的人時說:“如果自殺可以解決問題的話,那麼世上就沒有活人了。我跟你講,這世上不是隻有你想自殺,許多人都想自殺。你給我好好活下去。她活得下去,你也活得下去;她不自殺,你也不要自殺;你不好好活,我不會放過你。”
其他,媒體還猜測,三毛“空虛寂寞”、“江郎才盡”而自殺。張景然也給予駁斥。
張景然對三毛死於自殺的質疑,使三毛之死更加撲朔迷離。然而,三毛不是死於自殺,那麼勢必是死於他殺。有誰會去謀害三毛呢?這又無從“查證”。
三毛去世,都說沒有留下遺書。在張景然的《哭泣的百合——三毛死於謀殺》出版之後,在2008年——三毛去世17年之後,眭澔平終於公布了三毛最後的一封信——也可以說是三毛的遺書。眭澔平說,三毛在死前幾天送給他一本書,“那是她人生的最後一本書,就是《滾滾紅塵》,我翻到後麵才發現裏麵夾了這篇‘遺書’,當時悲劇已經發生了”。考慮到當時眾多媒體在那裏猜測三毛的死因,眭澔平以為不便公布三毛的這封信,以免引發不必要的猜疑。直到三毛去世17年之後,一切都歸於平靜,眭澔平終於拿出了三毛寫給他的最後一封信:
當敦煌飛天的時候,澔平,我要想你。
如果不是自製心太強,小熊你也知道,我那一批三百七十五個鑰匙,起碼有一百把要交給誰。
這次我帶了白色的那隻小熊去了,為了親他,我已經許久不肯擦一點點口紅,可是他還是被我親得有點灰仆仆的。
此刻的你在火車上,還是在汽車裏?
如果我不回來了,要記住,小熊,我曾經巴不得巴不得,你不要鬆掉我衣袖,在一個夜雨敲窗的晚上。
好,同誌,我要走了。
歡迎你回來。
“當敦煌飛天的時候”,“我要走了”,是不是隱含著三毛棄世的訊號?
這封信沒有署名,也沒有日期。沒有署名倒沒有引起質疑,因為那明擺著是三毛的手跡。問題在於沒有日期。有人質疑,這也許是很早就夾在那本書裏的字條,是書信,未必是“遺書”。
我在采訪三毛之友陳女士時,她所說的情況,又為三毛之死提供了一種新的解釋。陳女士說,三毛在去台灣榮民總醫院那天早上,曾經對父母說,她看見了天使,她要去尋找黑洞。陳女士說,三毛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在三毛看來,她不是去死,而是去尋找天使,尋找黑洞。
也許,陳女士對於三毛之死的解釋,有幾分道理。
陳女士說,三毛的大姐陳田心也跟她有許多交往,隔一段時間總要來她這裏一趟。我留下名片,托她轉交三毛的大姐陳田心,希望下次來台灣有機會采訪她。陳女士也送我名片,並拍照留念。
在雨中,我告別了熱心的陳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