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傳奇張大千(3)(3 / 3)

黃庭簡回憶說,回新竹飛的航線是經過海南島(當時海南島還在國民黨軍隊手中),再貼著南海海岸線,從香港外麵繞過去,越過台灣海峽,在新竹機場落地。

就在張大千離開成都的次日——12月10日,蔣介石乘坐中美號專機,從成都的鳳凰山機場起飛,飛往台北,從此蔣介石永別大陸。

12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下成都。

張大千來到台灣的那些日子,正是台灣兵荒馬亂的時候。他待不下去,帶著四夫人徐雯波從台北飛往香港,然後到印度舉行畫展。

張大千在阿根廷、巴西、美國漂泊了一圈,最後還是回到台北。

張大千當年從成都匆匆運出的,隻是一部分畫作和藏畫。1955年,張大千夫人曾正蓉、楊婉君向四川博物館捐贈敦煌壁畫摹畫稿等260幅及張大千書畫印章80方。周恩來總理獲悉後,指示文化部頒發4萬元人民幣獎金,並過問獎金的分配,要留2萬元人民幣給張大千先生回來後用。

張大千雖然在外漂泊,仍在經濟上接濟曾正蓉、楊婉君。

1961年初,元配夫人曾正蓉病故。

張大千步入八旬,身體大不如前,自知餘日不多,決定立下遺囑以便處理後事。1979年4月12日,在他81歲壽辰前夕,張大千請來老朋友張群、王新衡、李祖萊、唐英傑以及律師蔡六乘,夫人徐雯波也在場,平靜地口述了遺囑內容,由代筆人唐英傑記錄。

這份遺囑直到張大千去世後才由台灣報紙刊登公布。

遺囑寫道:

“立遺囑人張爰(字大千)緣餘年屆八十,深念渥承天麻,得畢生浸潤於書畫,勉有成就,感禱不已。惜餘不治生產,積蓄甚微,光陰荏苒,宣立遺囑以示後人……”

在遺囑中,張大千把自己的遺產分為三部分:一、自作書畫;二、收藏古人書畫文物;三、“摩耶精舍”房屋和宅基地。張大千畢生沒有巨額積蓄,大部分賣畫收入用來收藏古文物、字畫。張大千決定把所收藏的古字畫文物捐給台北故宮博物院,房屋、宅基地捐給有關文化藝術機構。老人隻把自己所作的書畫分作16份,由妻子徐雯波,兒子心智、心一、心玉、心玨、心澄、心夷、心健(已於1971年自殺,但張大千一直不知道)、心印,女兒心瑞、心慶、心裕、心淵、心沛、心聲,以及1949年留在大陸的第三位夫人楊婉君分別繼承(張大千共有子女16人,6人留在大陸。其中元配夫人曾正蓉生一女,二夫人黃凝素生子女十一人,三夫人楊婉君未生育,四夫人徐雯波生二子二女。子心亮、女心碧早夭)。

在張大千遺囑公布之後,北京市政協派人通知了仍然健在的張大千三夫人楊婉君。楊婉君萬分感歎:“在大千的遺囑裏有我楊宛君三個字,我這35年就算沒有白白等他,他還在想著我!”

此後,楊婉君因患肺癌不治去世。

張大千寫遺囑時,元配夫人曾正蓉已經故世,二夫人黃凝素已經離婚,所以沒有分配自己的書畫給她們,但是她們的子女都有份。

我漫步在“摩耶精舍”後院,那裏依山臨溪,梅樹滿園,張大千稱之為“梅丘”。張大千喜愛梅花的高潔。張大千離世之後,便安葬於此。張群為之題字:“大千先生靈厝”。

參觀張大千故居,我仿佛走近張大千,知大師之另類性格,識大師之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