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 3)

界魚石傳說

一日,八仙雲遊至此,眾仙一看此處山清水秀,古柏參天,林靜鳥鳴,環境十分幽雅。於是他們就在河邊一塊大石頭上麵下棋聊天。其間眾仙時常聽到大石頭兩旁有魚躍起水花的響聲,影響了眾仙的興致。鐵拐李為了讓大家有一個安靜的環境,不掃眾仙雅興,就用他的鐵拐杖敲擊這塊大石頭,想借此把魚嚇跑,然而,越敲魚兒躍得越歡,直到把這塊原本光滑平整的大石頭敲擊得凸凹不平,洞穴遍布,千姿百態,活像一頭齜牙咧嘴咆哮怒吼的怪獸伏臥在河邊,也沒把魚兒嚇跑,巨石兩旁仍然有魚兒躍起水花的響聲。

這時正在下棋的呂洞賓、何仙姑等感到奇怪,就一同倚石朝河裏細看:清澈的河水裏,一群群魚兒排著隊,大的在前頭,小的在後麵從星雲湖和撫仙湖裏遊來。在它們還沒有接近這塊怪石時速度都很快,一旦靠近這塊怪石時速度就明顯緩慢下來。此時,遊在前頭的大魚神情顯得惶惶不安,瞻前顧後,不時回頭望望後邊的魚群,就像進入了一個十分危險的地界。遊在前頭的大魚尾巴用力一擺,立即折頭箭一般地逃走了,後麵的魚群隊列頓時大亂,急忙回頭而返,速度之快,令人眼花,以至有的魚兒唯恐落後,迫不及待地躍出水麵,攪起了水花聲。後麵遊來的魚群也同樣動作,難怪這塊怪石兩旁時常有魚兒躍出水麵,時常有水花濺起之聲。看到這一情形,眾仙都一致認為此處真是人間一大奇觀。呂洞賓一時興起,用手一抹巨石,隨手在這塊巨石上麵寫上“界魚石”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後來,人們就把這塊怪石取名為“界魚石”,界魚石因此而得名,也因此而名聲遠播。

老死不相往來的原因

專家經過勘測調查,發現原來兩湖的自然環境大不相同。撫仙湖平均水深87米,最深151米,是雲貴高原最深的湖泊,也是我國僅次於長白山天池的第二大深水湖。周圍群山環抱,湖底起伏不平,到處是岩石暗礁。湖區常刮大風,水深浪大,所以湖中各種水草、浮遊動物以及底棲生物如螺螄、蚌、蝦等很少,湖水極清,是個“缺吃少穿”的貧營養性湖泊。就在這種惡劣條件下,衍化出與之環境相適應的抗浪魚。它體細如銀梭,行動敏捷,常把魚卵產在岩壁和石縫間。魚卵又是半黏性的,可以牢固地附在石壁上,任憑風浪狂起,也照常可以孵化。

星雲湖則恰恰相反,是個淺水湖泊,平均水深9米,最深12米。廚圍多農田,湖底平緩多泥,有機物質淤積較厚,湖內水草繁茂,浮遊生物和底棲生物也較豐富,屬於營養性湖泊。在這種優越的環境下,生成了頭大油多、“養尊處優”的大頭魚,大頭魚的魚卵是黏性的,易附著水草上,適於在水溫高、魚餌豐富的湖水中生長,對水深浪大、水草稀少的撫仙湖當然敬而遠之,而抗浪魚也不喜歡水淺浪子,泥草深濁的星雲湖。這也許就是兩種魚“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原因吧。

“千裏枯木長堤”之謎

喀納斯湖不僅自然資源和生物物種非常豐富,而且旅遊環境和人文資源也別具異彩。喀納斯具北國風光之雄渾,又具有南山水之嬌秀,除“湖怪”之謎和“變色湖”之謎外,還有“雲海佛光”、“變色湖”、“浮木長堤”等勝景,被稱是西域仙景。

千米枯木長堤

在喀納斯湖最北端的人湖口,有一條千米枯木長堤是喀納斯湖奇觀之一。洪水時枯木長堤會飄起來,按理來說,這些枯木會向下遊漂,但是多少年來,卻奇怪的浮動逆流而上,長長地橫列在喀納斯湖的最上遊6道灣。據說有人把枯木扔到下遊5道灣裏,那枯木還是執著地回到老地方,與枯木長堤連為一體。這是為什麼呢?

每當洪水季節,河水將上遊大量的枯木攜帶漂入湖口,後因強勁的穀風在遇到喀納斯湖南麵的巨大山體後,風力變向將漂人湖水中的浮木推動著逆流上漂,日積月累逐步在湖口彙聚堆疊形成一條百餘米寬、兩千米長枯木縱橫交錯的“千米枯木長堤”這一特殊的自然景觀,這些枯木隨著水的漲落而浮動。

雲海佛光

清晨登上山頂觀魚亭,觀賞日出景色,可見喀納斯上空雲海翻騰,霧濤升空,有時可看見如同峨眉山雲海佛光那樣的奇觀。充沛的降水,涼爽的氣候,使喀納斯湖區常常籠罩在朦朧霧雹之中,而高出雲霧頂部的山峰,則成了觀看佛光的理想地方。

在8月份,每當雨後的清晨,喀納斯山區穀地往往會被濃厚的雲霧遮蓋,隻露出一座座2000米以上的峰頂。這時,若登上“一覽亭”觀賞日出景色,隻見頭頂碧藍的晴空中,斜掛著一輪巨大的朝日,遠近雪峰,在朝陽下反射出紅紅的光芒。腳下的白色雲海,浪濤般地隨風翻滾,時而露出一塊塊一平如鏡的藍色湖麵,時而又露出一片片綠色的林海。那迎麵而來的彩雲,帶著反射太陽的霞光,千姿百態,變幻無窮,使人目不暇接。

當上午9~10時左右,太陽升到一定角度時,在湖西山穀的雲霧中,也就是與太陽的相對方向,便逐漸顯現出一個半圓形的巨大的彩色光環,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俱備,鮮豔奪目,下部則沒於雲霧中。隨著雲霧的濃淡變化,光環色澤也時深時淺,時明時暗。這些山峰、亭子以及你的身影,在彩色光環環繞襯托之下,色彩絢麗,光彩奪目,給人以神佛欲顯、飄飄欲仙的感覺。佛光大約可以持續一刻鍾左右,隨著太陽的高和光線角度的變化便逐漸隱去,令人終生難忘。

臥龍灣

當地稱卡讚湖即鍋底湖,是取其形狀象鍋底而得名,臥龍灣位置處在布爾津縣去喀納斯的途中距縣城140公裏,距喀納斯10公裏。湖四周森林茂密,繁花似錦、綠草如茵,湖中小島景色秀麗,湖進水處巨石抵中流,激浪拍巨石,玉珠飛濺。湖的泄水口有座木橋飛架東西,站在橋上向北是一平如鏡的臥龍灣向南是奔騰咆哮的喀納斯河。

月亮灣

從臥龍灣沿喀納斯河北上約灣,那就是月亮灣。月亮灣會隨喀納斯湖水變化而變化,是鑲在喀納斯河的一顆明珠。湖內有一對光腳印,傳說是嫦娥奔月時留下的,也有傳說這個腳印是當年成吉思汗追擊敵人時留下的。

湖邊居民

圖瓦人亦稱“土瓦”和“德瓦”、“庫庫門恰克”,曆史悠久,早在古代文獻中就有記錄。有些學者認為,圖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時遺留的部分老、弱、病、殘的士兵,逐漸繁衍至今。而喀納斯村中年長者說,他們祖先是500年前從西伯利亞遷移而來,與現在俄羅斯的圖瓦共和國圖瓦人屬同一個民族。圖瓦人保存著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慣和語言,圖瓦語屬於阿爾泰語係突厥語族,與哈薩克語言相近。在生活習慣上,圖瓦人除歡度蒙古族傳統的敖包節外,還有當地的鄒魯節,漢族人的春節與正月十五元宵節。圖瓦人信仰佛教,喪葬方式為曲體人葬,圖瓦人居住在阿勒泰喀納斯湖圖瓦村和白哈巴圖瓦人村落。喀納斯湖與圖瓦人相互輝映,融為一體,構成喀納斯湖旅遊區獨具魅力的民族風情。

杭州西湖是“瀉湖”麼?

欲把西湖比西子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這首由北宋大文學家蘇軾留下的讚美詩,如實地描述了西湖三麵環山,一麵臨市,湖光山色相映,如詩如畫的美麗景色,而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由於詩人將西湖比西子,從此又有西子湖之雅稱。

杭州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郊。它曾是與錢塘江相通的淺海灣,由於長期泥沙的淤塞而演變成瀉湖,再承受山泉和溪流的補給,最終形成今日舉世聞名的旅遊湖泊勝地。

西湖春色絢麗多彩,一湖秀水,滿園繁花,煙柳籠紗,鳥語人歡。西湖之夏,滿湖新綠,蓮荷竟放,清香四溢。西湖之秋,天高氣爽,碧波萬傾;楓葉火紅,大地金黃,景色宜人。西湖隆冬,寒梅浮香,瓊裝玉琢,晶瑩剔透,分外妖嬈。

西湖環湖山巒迭翠,花木繁茂,峰、岩、洞穿插著泉、池、溪、澗,青碧黛綠從中點綴著樓閣亭榭,寶塔石窟,寺廟古刹,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美不勝收。西湖山水之勝,景色之美,伴著名城,相得益彰,自古揚名於海內外。

在古代,神州大地曾同時分布有36個西湖,至今,仍存31個,這些“西湖”大部分其本名就叫西湖,還有一些湖或因為仿杭州西湖建造,或因為和杭州西湖是姐妹湖,關係密切,因此它們也是“西湖大家庭”的成員。

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勝,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勝景精華,所以無論杭州本地人還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樂道,先遊為快。

西湖的成因

古時由於文化知識的局限,千百年來很少有人去認真探尋西湖形成的秘密。直到近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界有識之士才開始用科學的觀點和方法來探討西湖的形成。最早用地質學觀點解釋西湖成因者是日本地質學家石井八萬次郎。1909年,他在東京《地質學雜誌》中撰文稱,西湖與日本的中禪寺湖相似,南山為占生代岩層的山坡,溪水北流,為西湖北山的火山岩堵塞而成。

1920年,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考察西湖,首先提出西湖原是一礁湖,是錢塘江口一小灣,後來由於錢塘江夾帶的砂土堵塞其灣口而成的假說。西湖究竟怎樣形成?經過地質工作者的多年勘測研究,“瀉湖”說流傳最廣。這一假說認為,至少距今兩千多年前,西湖還是一個淺海灣,除個別山嶺外全部淹沒在海水之中。隨著海水的衝刷,海灣四周的岩石逐漸變成泥沙沉積,使海灣變淺,錢塘江也帶來泥沙,在人海口沉積。泥沙越積越多,最終將海水截斷,內側的海水就形成了一個湖。這種現象在地質學上稱為“瀉湖”。起初,瀉湖還隨著潮水出沒,後來經過多次築海塘阻攔海水,再加上海平麵下降,西湖才正式形成。

今天的人們很難想象,秀美的西湖曾是驚濤拍岸的海灣,千百年前的“滄海變桑田”畢竟在千百年前,假說也尚未完全證實。近年來,有地質學家提出:確切地說,西湖不是一個典型的瀉湖。持這一觀點的學者認為,關於西湖形成的詳細機製、形成的確鑿年代等,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靈隱寺

中國佛教著名寺院,又名雲林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麵,在飛來峰與北高峰之間靈隱山麓中,兩峰挾峙,林木聳秀,深山古寺,雲煙萬狀,是一處古樸幽靜、景色宜人的遊覽勝地,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靈隱寺創建於東晉鹹和元年(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的曆史,為杭州最早的名刹。當時印度僧人慧理來到杭州,看到這裏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隱”,所以就在這裏建寺,取名“靈隱”。靈隱寺確實深得“隱”字的意趣,整座雄偉寺宇就深隱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濃綠之中。清康熙南巡時,登上寺後的北高峰頂,即興為靈隱寺題匾。“靈”字繁體為上麵一“雨”字,中間橫排三個口字,最下麵一個“巫”字,他歡喜之餘,把上麵的“雨”字寫得太大,差點就下不了台。他突然想起在北高峰上時看到山下雲林漠漠,整座寺宇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霧之中,有雲有林,顯得十分幽靜,於是靈機一動,順勢在雨字下加一雲字,賜靈隱寺名為“雲林禪寺”。現在天王殿前的那塊“雲林禪寺”四字巨匾,就是當年康熙皇帝的“禦筆”。

虎跑泉水“盈杯不溢”之謎

天下第三泉

虎跑泉,在浙江杭州市西南大慈山白鶴峰下慧禪寺(俗稱虎跑寺)側院內,距市區約5公裏。這虎跑泉是從大慈山後斷層陡壁砂岩、石英砂中滲出,泉水晶瑩甘冽,居西湖諸泉之首,和龍井泉一起並譽為“天下第三泉”。

虎跑泉原有三口井,後合為二池。在主池泉邊石龕內的石床上,性空和尚正在頭枕右手側身臥睡,神態安靜慈善,頗有靜裏乾坤不知春的超然境界。同時,栩栩如生的兩隻老虎正從石龕右側向入睡的高僧走來,形象亦十分生動逼真。整座雕像布局得體,線條剛柔相間,很有意趣。

這組“夢虎圖”浮雕寓神仙給性空托夢,派遣仙童化作二虎搬來南嶽清泉之典。相傳唐元和年間,有個名叫性空的僧人住在這裏,但這裏無水,生活很不方便,無奈之際準備離寺而去。一日夜裏,性空夢見一位神仙告訴他:“明日有二虎將南嶽童子泉移來。”第二天果見有二虎“跑地作穴”,湧出泉水。

當然這僅是傳說,實際上虎跑因地處群山之低處,地下水隨岩層向虎跑滲出,由於水量充足,所以虎跑泉大旱不涸。虎跑泉水礦化度不高,水質無菌,飲後對人體有保健作用。

虎跑泉水表麵張力很大,如用杯子將水放滿,再將錢幣一個一個地放人杯中,泉水漸漸高出杯麵3毫米也不會外溢,十分有趣。這也正是虎跑泉水“盈杯不溢”的原因。

西湖雙絕

“龍井茶葉虎跑水”,被譽為西湖雙絕。古往今來,凡是來杭州遊曆的人們,無不以能身臨其境品嚐一下以虎跑甘泉之水衝泡的西湖龍井之茶為快事。曆代的詩人們留下了許多讚美虎跑泉水的詩篇。如蘇東坡有:“道人不惜階前水,借天與匏尊自在償。”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采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樂,也學著采了起來。剛采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後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後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後隻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裏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隻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鬱的香氣散出來了。

太後便想嚐嚐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後麵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後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後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後這麼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禦茶,每年采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後。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禦茶。

弘一法師紀念館

弘一法師紀念館位於鯉城區開元寺內尊勝院,陳列有我國新文化運動先驅之一、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一生中的最後14年在泉州生活的史料、照片、著作和墨寶。弘一法師圓寂後遺骨葬於泉州清源山和杭州虎跑寺。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於天津,藝術教育家,一代高僧。“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弘一大師才華橫溢,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諸多文化藝術領域都曾開風氣之先。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樸拙圓滿,渾若天成的境界,魯迅、郭沫若等文化名人都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榮。他也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人,他創作的《送別歌》曆經幾十年傳唱已成為經典名曲。同時,他也是在我國畫界開創人體寫生的第一位教師。他卓越的藝術造詣培養出畫家豐子愷和音樂家劉質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在過完繁華的青春歲月之後,弘一大師於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開始了一種刻苦向佛、精研律學的簡樸生活。他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弘一法師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由絢麗至極歸於平淡清寂的典型人物。太虛大師曾為贈偈: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淨。菩提之因。

“水泊梁山”今何在?

《水滸傳》做為四大名著之一,家喻戶曉。那麼小說中的梁山泊,究竟在哪裏呢?

梁山泊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梁山縣境內,由梁山、青龍山、鳳凰山、龜山四主峰和虎頭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黃山等七支脈組成,占地麵積3.5平方公裏。

梁山本名良山,因漢梁孝王劉武曾在此遊獵傳說死後葬於此,故名梁山。梁山泊地處黃河下遊、汶水和濟水彙聚地,古稱澤國。梁山泊形成於五代,綠柳垂岸,粉荷滿地,水鷗翔集,風光宜人,別稱小洞庭。唐宋不少文學家來梁山泊泛舟暢遊,飲酒賦詩。蘇轍在《夜過梁山泊》中留下“更須月出波光淨,臥聽漁家蕩漿歌”的優美詩句。

據有關資料記載,從五代到北宋末,滔滔的黃河曾經有三次大的決口,滾滾河水傾瀉到梁山腳下,並與古巨野澤連成一片,形成了一望無際的大水泊,號稱“八百裏梁山泊”,即《水滸傳》中所描繪港汊縱橫數千條、四方周圍八百裏”的梁山泊。當年粱山好漢正是憑水泊天險“嘯聚山林、築營紮寨、抗暴安良、殺富濟貧、替天行道”,演出了一幕幕驚天動地的俠義故事。隨著時間推移,梁山古巨野泊,逐漸退湖成陸,隻剩北部東平一帶尚有小片水麵,稱東平湖,被辟為黃河滯洪區。

梁山水滸寨

梁山最高峰為虎頭岩,海拔亦僅200m,但地勢險要,頂上建有宋江寨。巨石壘成的寨牆,寨牆內的“聚義廳”遺址依稀可辨。聚義廳前有一個碗口粗的石窩,相傳是當年插旗的地方。仿佛“替天行道”的大旗還在迎風飄揚。

虎頭岩四周陡峭,隻有山北一條通道,稱黑風口,相傳是黑旋風李逵把守的所在。虎頭岩西邊的司裏山,山崖上保存有唐宋以來摩崖石刻佛像多尊,稱“千佛崖”。其不遠處有一村莊稱石廟村,相傳是阮氏三兄弟的故鄉。

景陽岡

梁山縣北黃河岸邊還有武鬆打虎的景陽岡。景陽岡位於陽穀縣城東16公裏張秋鎮境內。傳說為(水滸傳)中描述的武鬆打虎處。總占地麵積33.3公頃。景區內沙丘起伏,莽草叢生,林蔭蔽日,一派荒野景象。其主要景點有三碗不過岡酒店、鄉民告示處、縣衙告示處、山神廟、武鬆打虎處、石碑、虎嘯亭、武鬆廟、湖心島、釣魚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場等20餘處。“武鬆打虎處”石碑為南宋時期所立。山神廟已有200餘年的曆史,共3間,建在長30米、寬25米、高4米的土台上,坐北朝南,青磚灰瓦。廟內塑有武鬆打虎造像。廟的左前方立有原中共山東省委書記舒同題寫的“景陽岡”石碑,右前方立有著名書法家楊萱庭書寫的高3米的“虎”字碑。虎嘯亭位於景區西部,六角單簷,由徐悲鴻的夫人、書法家廖靜文題名。

碑林在山神廟以北。因武鬆打虎的故事廣為流傳,故到景陽岡參觀、旅遊的學術界名人大都在此題詞、賦詩、作書、繪畫。有關人員整理後,刻石立碑。名年積累,碑林漸成規模,到2001年底,有碑刻46碣。

武鬆廟在北岡之巔。門匾額“武鬆廟”為趙樸初所書。園內東亭內為武鬆打虎處碑,西亭內為新鑄大鍾。大殿係五開間、三進深歇山式建築。殿內正中為武鬆塑像,像上方懸“勳業昭彰”四字匾。牆內飾有國家一級美術師和民間藝術家合作的多幅木質彩刻壁畫。

“武鬆打虎”浮雕石像佇立在山岡前,由著名畫家劉繼卣創作。象征著除暴安良、見義勇為的武鬆精神。

“天下第一虎”石位於景陽岡南部,傳為武鬆打死的那隻老虎的化身。著名書法家劉藝曾為景陽岡題字:“景陽春曉”。現位於景陽岡南端的一塊神奇的巨石,它形體美妙,正看如一“山”字。

東平湖

東平湖古時稱蓼兒窪、大野澤、巨野澤、梁山泊、安山湖,到清朝鹹豐年間才定名稱為東平湖,是《水滸傳》中八百裏水泊唯一遺存水域。東平湖三麵環山,景色優美,素有“小洞庭”之稱,沿湖文物古跡遍布。湖東岸是水滸英雄頭領宋江攻打東乎府城駐地,西岸有我國古代著名的京杭大運河故道和有水滸英雄晁蓋等好漢初聚地司裏山,北岸有唐朝大將程咬金的“程公祠”和北齊名僧安道一書寫的洪頂山摩崖刻經。

東平湖水下還淹埋著隋代建築清水石橋,由於黃河決口,形成水泊,淹埋水下,已無法看到它的真麵貌,據考證,此橋建於隋仁壽元年(601年),橋長四百五十尺,比河北趙州橋還早5年,唐代詩人高適看到此橋之後就留下了“沙岸泊不定,石橋水橫流”的詩句。據記載,石橋在宋鹹平三年被淹沒。

大理洱海的“風花雪月”之謎

洱海位於中國雲南省西部的蒼山東麓。以湖形如耳,浪大如海,故名。古稱葉榆澤,為斷陷湖。洱海水麵海拔1972米左右,北起洱源縣江尾鄉,南止於大理市下關鎮,形如一彎新月,是一個風光明媚的高原淡水湖泊,在古代文獻中曾被稱為“葉榆澤”、“昆彌川”、“西洱河”、“西二河”等。

洱海西麵有點蒼山橫列如屏,東麵有玉案山環繞襯托,空間環境極為優美,“水光萬頃開天鏡,山色四時環翠屏”,素有“銀蒼玉洱”、“高原明珠”之稱。自古及今,不知有多高人韻士寫下了對其讚美不絕的詩文。南詔清平宮楊奇鯤在其被收入《全唐詩》的一首詩作中描寫它“風裏浪花吹又白,雨中嵐影洗還清”;元代郭鬆年《大理行記》又稱它“浩蕩**,煙波無際”。凡此種種,不勝枚舉。洱海氣候溫和濕潤,風光綺麗,景色宜人。巡遊洱海,島嶼、岩穴、湖沼、沙洲,林木、村舍,各具風采,令人賞心悅目。

大理一年四季風景如畫,在諸多風景名勝之中,以風、花、雪、月四景最為著名和引人人勝。關於風、花、雪、月四景,當地白族人民有一首世世代代傳誦的謎語詩,詩曰:蟲人風窩不見鳥(風),七人頭上長青草(花);細雨下在橫山上(雪),半個朋友不見了(月)。

下關風,下關一年四季都有大風,有時風力達八級以上。關於下關的風,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蒼山斜陽峰上住著一隻白狐狸,她愛上了下關一位白族書生,於是化作人形和書生交往,他們相愛的事被洱海羅荃寺的法師羅荃發現了,他不容他們在一起,便施法將書生打人洱海。狐女為救書生,去南海求救於觀音,觀音給她六瓶風,讓她用瓶中的風將洱海水吹幹以救出書生。當狐女帶著六瓶風回到下關天生橋時,遭到了羅荃法師的暗算,跌倒在地,打碎了五瓶風,於是大風全聚集在天生橋上,故下關風特別大。按科學的解釋,是因為蒼山十九峰太高,擋住了東西兩麵的空氣對流,而蒼山斜陽峰和哀勞山脈的者摩山之間的下關天生橋峽穀僅為下關空氣對流的出口,所以下關的風特別大,尤其是在冬春季節,行走在天生橋峽穀對著的街道上,大風吹的人站立不住。

上關花,上關位於大理蒼山雲弄峰之麓,是自唐代以來形成的拱衛大理的要塞。在關外花樹村有棵名“十裏香”的花樹,傳說為仙人呂洞賓所種,花大如蓮,每年開12辦,潤年開13辦,花色黃白相間,美麗誘人。花後之果殼黑硬,可做朝珠,因而又叫朝珠花。到清代晚期,由於遊觀的人太多,特別是官府的達官貴人到此賞花,都要當地白族群眾招待,人民忍受不了這種負擔,於是把上關花砍了。據考證,上關花就是木蓮花,此花在大理境內到處都可以見到。

蒼山雪,蒼山上的積雪為何千年不化,在大理民間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古代,有一批瘟神在大理壩子中橫行霸道,使人民“十人得病九人亡”。有白族兩兄妹為拯救受苦人民,在觀音的指引下學法歸來,將瘟神都攆到了蒼山頂上,讓大雪凍死。為了讓瘟神永不複生,妹妹還變作雪神,永遠鎮住蒼山上的瘟神,於是蒼山雪人峰就有了千年不化的白雪。而實際上是因為蒼山海拔太高,山頂氣溫低的緣故。

洱海月,每到農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節晚上,居住在大理洱海邊的白族人家都要將木船劃到洱海中,欣賞相映在海中的金月亮,天光、雲彩、月亮和海水相應在一起,形成一幅優美的圖畫。關於洱海月,流傳最廣的是天宮公主下凡的故事。傳說天宮中有一位公主羨慕人間的美滿幸福生活,下凡到洱海邊上的一個漁村,與一漁民成婚。公主為了幫漁民們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寶鏡沉人海底,把魚群照得一清二楚,好讓漁民們能打到更多的魚。從此,寶鏡就在海地變成了金月亮,放著光芒,照著世世代代的捕魚人,於是成了“洱海月”,供人觀賞。

五朵金花

洱海之濱有“風光雪月”之美,即人們常說的“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還有值得一提的是,洱海邊上大理城下的蝴蝶泉,彩碟紛飛,是“五朵金花”的故鄉,白族人善於對歌,“蝴蝶泉邊采花蜜噢”的優雅朗朗歌聲曾振蕩著千百萬人們的心。

神秘之地

“妖路魔穀”之謎

蘭新公路430裏處,經常莫明其妙地翻車,這種事故每年少則十幾起,多則二、三十起,盡管司機嚴加提防,但事故仍不斷發生。起初有人認為,道路設計有問題,經交通部門多次改建,但仍無濟與事。

波蘭也有個地方常出車禍,向下挖這片地段,發現有許多暗流,車禍地點恰在暗流的交叉點上。同時還測出此段暗流的輻射能量很大,並發現這個輻射場對人的大腦神經有刺激作用。

人稱齊魯第一路的濟青高速公路54公裏處也常出車禍。令人困惑的是,在這裏發生的車禍大都是翻車,車翻得也怪,多是平地翻個180度大跟頭,車輪朝天,而對路麵鋼板欄等毫無損傷。更奇怪的是濟青高速公路管理處人員的電話、對講機、手機在這裏均打不出,收不到。人們把這段公路叫“妖路”。根據有關資料推斷,這段路可能屬“地磁異常區域”,會影響司機的正常駕駛,幹擾無線電通訊。

在中國青海和新疆交界的布倫台和沙山一帶,有一處長約1000公裏寬約30公裏的穀地,穀地牧草秀美,氣候濕潤,但這個天然牧場一遇天變就炸雷,在場林木和房屋常遭到破壞,被稱為魔鬼穀,後經科學家發現地下有強大磁場,除有大麵積三疊紀火山噴發的強磁光玄武岩體外,還分布有30多個鐵礦,磁場數值高達1000~3000伽碼,強大磁場引來了雷電,象這樣的環境人類是無法生存的。

陝北子州縣有個村莊,多年來六畜不存,養一個死一個,經多番考察,找不出原因,一些企業家曾高額懸賞揭迷。但一直未果。遺憾的是始終沒有人從風水角度去考察。

倒影塘。廣州一村莊有個奇怪的倒影塘。塘內的倒影來自廣東花縣最高的山峰獨秀峰。此峰並不高,海拔400多米。它離那個魚塘有5公裏之遙,然而它的倒影竟然出現在那個魚塘裏。附近有許多類似的魚塘,但都沒有倒影,唯獨那個魚塘是個例外。更有趣的是,獨秀峰在魚塘西邊,倒影也出現在西邊如果在下午出現,也許是夕陽斜射的結果,可是,上午太陽從東方升起,魚塘也有倒影出現。

啞蛙湖。在山東濟南市的大明湖,湖內有草無蛇、有蛙不叫。而濟南市別處的蛇卻很多。有人將大明湖中緘口不叫的蛙移到別處,蛙便叫了;又把外界會叫的蛙放進大明湖,便成了啞巴。

香米田。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月來鄉有個叫寺院村的土家山寨,山寨海拔1200多米,周圍有數百畝梯田,在這些梯田中,有五塊香米田。田中長成的稻米,晶瑩、透亮,蒸熟後香氣撲鼻,馥溢四鄰。這五塊地零星分布於數百畝梯田中,總麵積不過2畝,外貌與周圍水田沒有什麼區別,並與其他水田同耕同種。最令人不解的是,不論變換什麼品種,這五塊田長出的都是香稻米,而且,不論遇上什麼災害,它總是旱澇保收,米的香味絲毫不減。

旋鬆衝。貴州省惠水縣的七裏衝,有一片連綿數裏的鬆樹林,那裏的鬆樹無一棵直立挺拔,所有的樹幹都是七扭八拐地生長著,有的匍地盤旋,有的東倒西歪,更令人驚奇的是,這千萬棵鬆樹不論大小,都是按順時針方向呈螺旋狀扭曲生長的。

孔林謎。在山東曲阜的孔林有這樣一奇:萬樹成蔭,烏鴉不棲;百草叢生,絕無蛇跡。然而,孔廟裏卻烏鴉成群,早出晚歸。為什麼烏鴉隻棲孔廟不棲孔林?為什麼孔林草中無蛇,卻有不少外界罕見的昆蟲和植物?千百年來,這一直是個謎。

“怪坡”之謎

沈陽“怪坡”

位於沈陽市北部新城子區清水台鎮,西鄰哈大公路和沈鐵高速公路。在哈大公路東側約1公裏處山腰的一段土石公路上。上、下坡共長百餘米,熄火的汽車能向山上滑行,下坡自行車需使勁蹬踏才能行動,故稱為“怪坡”。在怪坡附近,還有一座“響山”。每當遊人至此,用石塊敲打或腳踏它的特定部位,都會發出一種特殊的聲響,故名“響山”。

山東“怪坡”

濟南市東南外環路也有一段“怪坡”,引來人們竟相探奇。當時,有人駕車途經外環路省經濟學院以南約1.5公裏處一段下坡路時,駛過下坡的汽車一旦熄火,竟又慢慢地自動爬上了坡。不少人聞訊趕來,目睹了同一現象:幾輛汽車駛到坡底,車與車相距1.2米,熄火;結果,汽車均“倒行逆駛”,緩慢地“爬”上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