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 / 3)

神奇的蛇島,有著神奇的食物鏈,維持著小島上的持有的生態係統的平衡。蛇島上的蝮蛇是一種黑眉蝮蛇,其形態與習性同大陸上的蝮蛇均有較大差異。故有關科研工作者將它另起新名“蛇島蝮”,為我國特有。

蛇島傳說

蛇島上為什麼有這麼多的蛇,並長期得以生存下來呢?過去曾流傳著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島上住著雌雄兩條大蛇和無數蛇子蛇孫。有一天,雄蛇對雌蛇說,聽說蛇遊過大海就能變成龍了。這個海島太小了,要是我們遊過大海去,到大陸上變成巨龍,稱王稱霸於世,成為百獸之王,那有多好啊!雌蛇同意了,要與雄蛇一起去。雄蛇怕不安全,讓妻子守家,自己攜帶千百條蛇子蛇孫遊向大陸。

誰知此事被海中龍王得知,龍王當然不能讓蛇渡海成龍。於是,龍王派遣一隻綠龜率蝦兵蟹將痛殲蛇群,把它們殺得片甲不留。雄蛇被綠龜咬死,隻剩幾條小蛇逃回島上。雌蛇悲痛萬分,從此帶著子孫們苦守孤島,再不敢冒險渡海了。

蛇從何來?

科學家研究表明,蛇島上蛇是由大陸上來的。但不是大陸蛇類渡海過去的,也不是由漁船帶至島上去的,而是地質時期海陸變遷的結果。大約在幾億年以前,海麵遠較今天海麵為高,或者說是大陸太低,遼東半島與蛇島雖連在一起,但均被淹沒在海中。到了4億年以前,這一地區開始成陸,遼東半島與蛇島開始逐步出露海麵,後來經過數次的地殼運動以及海平麵的升降,使得蛇島飽經滄桑之變。當海麵較低時,遼東半島與蛇島連接一起,蛇可直接遊到蛇島上去;而當海麵回升時,蛇島逐漸與遼東半島分開,於是蛇島上的蛇便留在島上了。雖然幾經演變,但蛇島上的蛇仍沒有被大自然的天災和人為的禍害所滅亡,相反在環境適宜的島上繁衍下來,形成了今天的蛇島。

武俠小說《鹿鼎記》中,有一個令人聞名喪膽的神龍教,神龍教的總部就是神龍島。據書中所寫,神龍島在遼東一帶,島上毒蛇遍布,和今天蛇島十分相似。那麼,蛇島究竟是不是神龍島的原型呢?這就不得而知了。

“空中懸壺”奇觀

壺口瀑布是黃河中遊流經晉陝大峽穀時形成的一個天然瀑布。西瀕陝西省宜川縣,東臨山西省吉縣,距山西吉縣城西南約25公裏。瀑布寬達30米,深約50米,最大瀑麵3萬平方米。是中國僅次於貴州省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滾滾黃河水至此。500餘米寬的洪流驟然被兩岸所束縛,上寬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騰傾湧,聲勢如同在巨大無比的壺中傾出,故名“壺口瀑布”。黃河壺口瀑布以排山倒海的壯觀氣勢著稱於世。中國古籍《書?禹貢》中隻用“蓋河漩渦,如一壺然。”八個字來形容,壺口瀑布的形象便躍然紙上。

水底冒煙

黃河人“壺口”處,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霧,騰空而起,恰似從水底冒出的滾滾濃煙,十數裏外可望。壺口霧氣的大小與季節、流量有關。冬季河麵封凍,瀑布多成冰淩,地表來水減少,壺口流量下降,激浪不大,飛出槽麵水霧甚少;夏季流量大增,水流溢出深槽,落差甚小,瀑布消失,不易形成升人高空的濃密水霧;春秋兩季,流量適中,氣溫不高,瀑布落差在20米以上,急流飛濺,形成彌漫在空中的大霧,即“水底冒煙”一景。

旱地行船

壺口瀑布落差大,加之瀑布下的深槽狹長幽深。水流湍急,給水上船隻通行帶來很大的困難。過去從壺口上遊順水下行船隻,不得不先在壺口上邊至龍王廟處停靠,將貨物全部禦下船來,換用人擔,畜馱的方法沿著河岸運到下遊碼頭,同時,靠人力將空船拉出水麵,船下鋪設圓形木杠,托著空船在河岸上滾動前進,到壺口下遊水流較緩處,再將船放入水中,裝上貨物,繼續下行,在岸上人力拖船很費力氣,常常需上百人拚命拉纖。盡管有一些圓形木杠,鋪在船下滾動,但石質河岸上仍被船底的鐵釘擦劃得條痕累累。

在當時的條件下,“旱地行船”可能是水上運輸越過壺口瀑布的最佳選擇,它與壺口瀑布上下比較平緩的石質河岸相適應,近來,由於公路、鐵路的迅速延伸,以及壺口附近黃河大橋的修建,過壺口的水上航運已阻斷多年,旱地行船現僅可看到昔日行船留下的痕跡。

霓虹通天

壺口瀑布反複衝擊所形成的水霧,升騰空中,使陽光發生折射而形成彩虹。彩虹有時呈弧形從天際插入水中,似長龍吸水,有時呈通直的彩帶橫在水麵,象彩橋飛架,有時在濃煙騰霧中出現花團錦簇,五光十色,飄忽不定,撲朔迷離。霓虹戲水是“水底冒煙”與陽光共同作用的產物。春秋兩季,水底冒煙、濃霧高懸,每遇晴天,陽光斜射,往往形成彩虹;夏日雨後天晴,有時也會出現彩虹。

山飛海立

山飛海立是對壺口瀑布磅礴氣勢的形容,黃河穿千裏長峽,滔滔激流直逼壺口,突然束流歸槽,形成極為壯觀的飛瀑,仰觀水幕,滾滾黃水從天際傾瀉而下,勢如千山飛崩,四海傾倒,構成壺口瀑布的核心景觀。

晴空灑雨

懸瀑飛流形成的水霧飄浮升空,雖然烈日當空,但在瀑布附近,猶如細雨,濕人衣衫,這也是水底冒煙所產生的又一有趣的景觀,一般越接近河麵水霧越濃密,因而,在水底冒煙時,岸邊觀瀑難免衣服濕漉漉,如在輕洗。

旱天驚雷

黃河在峽穀中穿行,洶湧的波濤如千軍萬馬,奔騰怒吼,聲震河穀,當瀑布飛瀉,反複衝擊岩石和水麵時,產生巨大的聲響,並在山穀中回蕩,恰如萬鼓齊鳴,旱天驚雷,聲傳十數裏外。隻有在壺口瀑布附近,才能真正感受到“黃河在怒吼”、“黃河在咆哮”。

冰峰倒掛

隆冬季節,龍槽冰封,兩岸溢流形成的水柱如同大小不一的冰峰倒掛懸崖,彩虹時隱時現,遊移其間,七彩與晶瑩映襯,使遊人無不歎喟造化之神奇。

十裏龍槽

壺口至孟門約5公裏,在這段4m多米寬的箱形峽穀的底部,黃河水流下切,形成一條30~50米寬,10~20米的深槽。黃河水從壺口奔湧下瀉後,以每秒數千立方米的巨大流量歸於此槽。由於傳說它為龍身穿鑿,故取名“十裏龍槽”,也稱“十裏龍壕”。是壺口瀑布溯源上移,瀑下深潭隨之連續延伸所形成的,此深槽嵌在原穀底基岩河床中,槽旁原河床底的大部分,成為非洪水期的河岸,這種河岸比較寬、平,全由堅硬的砂岩構成,近水處,幾乎沒有一點砂石,平坦的可以在上麵行車,“旱地行船”正是利用了這種地質地貌條件。

春秋風采

由於四季氣候和水量的差異,壺口景色也時有所變。壺口瀑布最佳觀賞期分為兩段,一是春季4~5月份,正值農曆三月間,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盛開,岸邊凍結的冰崖消融,稱為“三月桃花汛”;二是秋季9~11月份雨季剛過去時,河邊眾多山泉小溪,彙集大量清流,陣陣秋風吹過,常有彩虹出現,叫做“壺口秋風”。這兩個時期,水大而穩,瀑布寬度可達千米左右。主瀑難以接近,但遠遠望去,煙波浩淼,威武雄壯。大浪卷著水泡,奔騰咆哮,以翻江倒海之勢,飛流而下。真是“水底有龍掀巨浪,岸旁無雨掛彩虹。”此情此景,實非筆墨所能形容。

數九寒冬,壺口瀑布又換上了一派銀裝玉砌的景象,在那瑰麗的冰瀑麵上,湧下清涼的河水,瀑布周圍的石壁上,掛滿了長短粗細不一的冰滴溜,配上河中翻滾的碧浪,更顯示出一幅北國特有的自然風光。

錢江潮為什麼特別洶湧?

錢塘潮曆史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詠讚錢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不知傾倒了多少遊人看客。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八前後,是觀潮的最佳時節。這期間,秋陽朗照,金風宜人,錢塘江口的海塘上,遊客群集,興致盎然,爭睹奇景。

觀賞錢塘秋潮,早在漢、魏、六朝時就已蔚成風氣,至唐、宋時,此風更盛。相傳農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經規定,這一天在錢塘江上校閱水師,以後相沿成習,遂成為觀潮節。北宋詩人潘閬有一首詩寫道: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

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麵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

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這首詩便是當年“弄潮”與“觀潮”活動的真實寫照。

錢江潮成因

天時:農曆八月十八,太陽、月球、地球幾乎在一條直線上,所以這天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

地利: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錢塘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像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裏,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裏,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湧進來時,由於江麵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隻好後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後浪追上,層層相疊。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這些沉沙對潮流起阻擋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後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一浪高一浪湧潮。

風勢:浙江沿海一帶夏秋季常刮東南風,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助長了潮勢。

交叉潮

距杭州灣55千米有一個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觀看十字交叉潮的絕佳地點。由於長期的泥沙淤積,在江中形成一個沙洲,將從杭州灣傳來的潮波分成兩股,即東潮和南潮,兩股潮頭在繞過沙洲後,就像兩兄弟一樣交叉相抱,形成變化多端、壯觀異常的交叉潮,呈現出“海麵雷霆聚,江心瀑布橫”的壯觀景象。兩股潮在相碰的瞬間,激起一股水柱,高達數丈,浪花飛濺,驚心動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麵,兩股潮頭已經呈十字形展現在江麵上,並迅速向西奔馳。同時交叉點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轉移,撞在順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團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頂上。

一線潮

一線潮並非隻有鹽官才有。凡江道順直,沒有沙州的地方,潮頭均呈一線,但都不如鹽官好看。原因是鹽官位與河槽寬度向上遊急劇收縮之後的不遠處,東、南兩股潮交會後剛好成一直線,潮能集中,潮頭特別高,通常為Ⅱ~2米,有時可達3米以上。氣勢磅礴,潮景壯觀。未見潮影,先聞潮聲。耳邊傳來轟隆隆的巨響,江麵仍是風平浪靜。響聲越來越大,猶如擂起萬麵戰鼓,震耳欲聾。遠處,霧蒙蒙的江麵出現一條白線,迅速西移,猶如“素練橫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線變成了一堵水牆,逐漸升高,隨著一堵白牆的迅速向前推移,湧潮來到眼前,有萬馬奔騰之勢,雷霆萬鈞之力,銳不可當。

回頭潮

從鹽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將到達下一個觀潮景點老鹽倉。老鹽倉的地理環境不同幹鹽官,鹽官河道順直,湧潮毫無阻擋向西挺進,而老鹽倉的河道上,出於圍墾和保護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條長達660米的攔河丁壩,咆哮而來的潮水遇到障礙後將被反射折回,在那裏它猛烈撞擊對麵的堤壩,然後以泰山壓頂之勢翻卷回頭,落到西進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風馳電掣地向東回奔,聲如獅吼,驚天動地,這就是回頭潮。

潮神伍子胥

伍子胥,春秋吳國大夫,名員,字子胥,是楚國大夫伍奢的次子。因楚平王十分昏庸,聽信讒言,於公元前522年廢太子建,殺太子師傅伍奢及其長子伍尚。伍子胥迅速逃離楚國,混出昭關,渡過長江,進入日益強盛的吳國。

伍子胥投入吳國公子光門下。公元前515年,由他所薦壯士專諸刺殺了吳王僚,助公子光奪回王位,稱吳王闔閭。伍子胥遂與謀國政,立城廓,設守備,實倉廩,治兵庫,營造闔閭大城。從此,蘇州成為春秋吳國的國都。伍子胥還在高淳向東至太湖的百餘裏開挖寬深的運河,並築五條堤壩,以節製山水。既利農業灌溉,也是進兵楚國時的便捷運輸水道。此運河稱為“胥溪”、“胥河”。

公元前506年,吳攻破楚國都城,楚昭王倉皇出逃。伍子胥因功被封於申,所以又稱申胥。公元前495年,伍子胥大興水利,連接惠高,鼓港,處土等河流的運河,稱為“胥浦”,減少了水災,使經濟繁榮。伍子胥終因勸夫差拒絕越國求和,力主停止伐齊而漸被疏遠,於公元前484年被夫差賜死,投屍江中。吳人敬仰其忠烈,尊為潮神,建伍子胥廟,曆代祭祀。

錢塘潮真的要消失了麼?

塘潮的故事

傳說原來錢塘江的潮來時,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樣,既沒有潮頭,也沒有聲音的。那為什麼後來就有了聲音呢?

有一年,錢塘江邊來了一個巨人,住在蕭山縣境內的蜀山上,引火燒鹽。人們不曉得他叫什麼名字,因為他住在錢塘江邊,就叫他為錢大王。錢大王力氣很大,他打著自己的那條鐵扁擔,常常挑些大石塊來放在江邊,過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燒了三年零三個月的鹽。可是,這些鹽隻夠他裝一頭,因此他在扁擔的另一頭係上塊大石,放上肩去試試正好,就挑起來,跨到江北岸來了。

這時候,天氣熱,錢大王因為才吃過午飯,有些累了,便放下擔子歇歇,沒想到竟打起瞌睡來。正巧,東海龍王這時出來巡江,潮水漲起來了。漲呀漲的,竟漲到岸上來,把錢大王這頭鹽慢慢都溶化了。東海龍王聞聞,水裏哪來這股鹹味呀,而且愈來愈鹹,愈來愈鹹。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沒想逃到海洋裏,把海洋的水都弄鹹了。這位錢大王呢,睡了一覺,兩眼一睜,看見扁擔一頭的石頭還放在硤石(就是現在的硤石山),而另一頭的鹽卻沒有了!

錢大王找來找去,找不著鹽,一低頭,聞到江裏有鹹味,他想:哦,怪不得鹽沒有了,原來被東海龍王偷去了。於是他舉起扁擔就打海水。一扁擔打得大小魚兒都震死;兩扁擔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擔打得東海龍王冒出水麵求饒命。

東海龍王戰戰兢兢地問錢大王,究竟為什麼發這樣大的脾氣。錢大王說:“你把我的鹽偷到什麼地方去了?”東海龍王這才明白海水變鹹的原因。連忙賠了罪,就把自己怎樣巡江,怎樣把錢大王的鹽無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鹹起來的事情,——說了。

錢大王心裏好氣呀,真想舉起鐵扁擔,一下把東海龍王砸爛了才甘心。東海龍王慌得連連叩頭求饒,並答應用海水曬出鹽來賠償錢大王;以後漲潮的時候就叫起來,免得錢大王再睡著了聽不見。錢大王聽聽這兩個條件還不錯,便饒了東海龍王,把自己的扁擔向杭州灣口一放,說:“以後潮水來就從這裏叫起!”東海龍王連連答應,錢大王這才高高興興地走了。

從那個時候起,潮水一進杭州灣,就伸起脖子,“嘩嘩嘩”地喊叫著,漲到錢大王坐過的地方,脖子伸得頂高,叫得頂響。這個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寧。舉世聞名的“錢江潮”就是這樣來的。

錢塘秋潮的變化

錢塘秋潮既壯觀而又準時,但其實錢塘秋潮一直處於變化之中。由於潮勢最盛位置的變化,人們的觀潮點也隨之改動。宋時的觀潮點在杭州以上析成直角的河段。明朝以後,海寧鹽官鎮左近始成觀潮勝地。現代江海變化,最盛潮位曾西移頭蓬,近年又有東移八堡之勢。而最令人關注的,是1985年錢塘秋潮的衰微現象。

1985年農曆八日十八日,按例是觀潮的吉日良辰,這天,十幾遊人前往鹽官鎮觀潮。可是,潮水來時,隻見一條很細很細的錢線,緩慢逼近,銀線時隱時現,越近越連不成線到得近處,僅止片片浪花,湧潮高度隻有50~60厘米,使觀潮者們大為掃興。有人擔心錢塘秋潮就此消失了。

近十年來,秋潮的確漸漸衰弱了。而1985年表現得尤為突出。據有關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在澉浦以西已累計圍墾海塗80萬畝,使八堡以上的河道變窄,造成進潮量減少,河床抬高。再加上1985年的梅雨時節,錢塘江流量比曆年平均數減少了1/3,對泥沙的衝刷力大大減弱。大量被海潮帶上來的泥沙淤積在尖同一帶江麵,使這一帶淤積增厚,迫使江道主線南移。這樣,當海潮湧進錢塘江時,隻提折向南麵逆流而上。由於流路加長,潮的能量消耗過大,當海潮到達鹽官鎮時,已經是成了“強弩之末”了。

專家認為,因為整個杭州灣的喇叭口形狀未變,所以錢塘江潮不會消失。但由於江道的逐年變窄,錢塘潮的交彙點將逐步東移。今後,觀潮的最佳點,北岸在鹽官鎮以東的丁橋至十堡一帶;南岸在杭州肖山縣圍墾十七工段。

森林湖泊

神農架動物“返祖變白”之謎

華中第一峰

神農架位於湖北省西部邊陲。東與湖北省保康縣接壤。西與重慶市巫山縣毗鄰,南依興山、巴東而瀕三峽,北倚房縣、竹山且近武當,是我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

遠古時期,神農架林區還是一片**大海,經燕山和喜瑪拉雅運動逐漸提升成為多級陸地,並形成了神農架群和馬槽園群等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地層。神農架位於我國地勢第二階梯的東部邊緣,由大巴山脈東延的餘脈組成中高山地貌,區內山體高大,由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神農架平均海拔1700米。山峰多在1500米以上,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座,海拔2500米以上山峰20多座,最高峰神農頂海拔3105.4米,成為華中第一峰,神農架因此有“華中屋脊”之稱。

神農架地處中緯度北亞熱帶季風區,受大氣環流控製,氣溫偏涼且多雨,並隨海拔的升高形成低山、中山、亞高山3個氣候帶。年降水量也由低到高依次分布為761.4~2500毫米不等,故立體氣候十分明顯,“山腳盛夏山頂春,山麓豔秋山頂冰,赤橙黃綠看不夠,春夏秋冬最難分”是林區氣候的真實寫照。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立體小氣候,使神農架成為中國南北植物種類的過渡區域和眾多動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帶。這裏擁有當今世界北半球中緯度內陸地區唯一保存完好的亞熱帶森林生態係統。境內森林覆蓋率88%,保護區內達96%。這裏保留了珙桐、鵝掌秋楸、連香等大量珍貴古老孑遺植物。神農架成為世界同緯度地區的一塊綠色寶地,對於森林生態學研究具有全球性意義。

神農景觀

神農有許多神奇的地質奇觀。在紅花鄉境內有一條潮水河,河水一日三湧,早中晚各漲潮一次,每次持續半小時。漲潮時,水色因季節而不同,幹旱之季,水色混濁,梅雨之季,水色碧清。

宋洛鄉裏有一處水洞,隻要洞外自然溫度在28攝氏度以上時,洞內就開始結冰,山縫裏的水沿洞壁滲出形成晶瑩的冰簾,向下延伸可達10餘米,滴在洞底的水則結成冰柱,形態多樣,頂端一般呈蘑菇狀,而且為空心。進入深秋時節,冰就開始融化,到了冬季,洞內溫度就要高於洞外溫度。

神農架據傳是華夏始祖、神農炎帝在此搭架采藥、療民疾矢的地方。他在此架木為梯,以助攀援,架木為屋,以避風雨,最後架木為壇,跨鶴升天。神農炎帝是華夏文明開創者之一,後人將其豐功偉績列陳有八:訓牛以耕,焦尾五弦,積麻衣革,陶石木具,首創農耕,搭架采藥,日中為市,穿井灌溉。為緬懷祖先,頌其偉業,林區人民政府於1997年開始在神農架主峰南麓小當陽興建神農祭壇一座,塑其雕像於群山之中,但見牛首人身的神農氏雙目微閉,似思似眠,神農塑像與千年古樸相擁而立,景致渾宏,氣宇不凡,蔚為壯觀。

動物“返祖變白”之謎

神農架白色動物有白雕、白獐、白猴、白鹿、白鬆鼠、白蛇、白烏鴉、白龜、白蛇和白熊等。

神農白熊,毛色純白,性情溫馴,頭部很大,兩耳豎立,一條不滿二寸的小尾巴總是夾著,貌似大熊貓,隻是嘴部比較突出。它生長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和箭竹林中,以野果、竹筍、嫩葉為主要食物。神農白熊喜歡與人嬉鬧,甚至主動爬到人們的懷裏閉目養神。它的嗅覺靈敏,善於尋找食物,飽食後常手舞足蹈。神農白熊已被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白獐和白麂在古代就被人們視為國寶或神物。獐、麂同屬哺乳綱偶蹄目鹿科的野生動物,古時統稱為鹿。一般的獐、麂毛色呈黃褐色或黑褐色,而白獐和白麂通體毛色純白,眼珠和皮呈粉紅色。

神農架一個叫做陰峪河的地方,很少有陽光透射,適宜白金絲猴、白熊、白麂等動物棲息。這麼多動物返祖變白,僅僅用氣候原因是解釋不了的,因而也成了科學上的待解之謎。

屈原筆下的“山鬼”在哪裏?

神農文化

在神農架古老的謎一樣的山林裏,積澱著古老的謎一樣的文化。獨具魅力的神農架文化像一甕陳年老酒,香漂萬裏,醉人心脾,令人心往神馳。神農架文化具有區別於其他地區文化的顯著特點:這就是古老的山林特色。既保留了明顯的原始古老文化的痕跡,又具有濃厚的山林地域風貌。其區域文化特色被視為亞洲少見的高山原生態文化群落帶。

漢民族神話史詩《黑暗傳》的發現受到了我國神話學界和德國、英國、法國、奧地利、丹麥的漢學家的高度重視和熱情評價。這部長達3000多行的史詩唱本,記錄著漢民族的遠古創世神話。被我國神話學專家袁珂先生判定為漢民族廣義的神話史詩,是極為珍貴的曆史資料。《黑暗傳》的保存,是神農架先民崇敬上古開天辟地的英雄而歌唱的結果。他們把神話當作真有其事的曆史知識,代代往下傳唱。一些老歌手把《黑暗傳》手抄本奉為經典,當作傳家寶加以珍藏,從不輕易示人。在神農架,把“黑暗傳”帶進棺材作陪葬或死前埋在地下不為子孫所知的事屢見不鮮。《黑暗傳》的發現,是中國古神話的發現,打破了漢民族沒有神話史詩的定論,對於中國神話學和楚文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也因此成為神農架民間文學寶庫中最為璀璨的明珠。

水怪奇獸

1986年,神農架當地農民在深水潭中發現三隻巨型水怪,皮膚呈灰白色,頭部像大蟾蜍,兩隻圓眼比飯碗還大,嘴巴張開時有1米多長,兩前肢有五趾。浮出水麵時嘴裏還噴出幾丈高的水柱。

與水怪傳聞相似的還有關於棺材獸、獨角獸的傳聞。據說,棺材獸最早在神農架東南坡發現,是一種長方形怪獸,頭大、頸短,全身麻灰色毛。獨角獸頭更馬腦一樣,體態像大型蘇門羚羊,後退略長,前額正中生著一隻黑色的彎角,似牛角,約40厘米長,從前額彎向後腦,呈半圓弧弓形。還有驢頭狼,全身灰毛,頭部跟毛驢一樣,身子又似大灰狼,好像是一頭大灰狼被截去狼頭換上了驢頭,身軀比狼大得多。

野人之謎

神農架的奇幻、神秘、引人人勝還在於它擁有一種傳奇性動物——“野人”(亦稱“雪人”或“大腳怪”)。20世紀50年代以來,神農架不時有“野人”存在的報告傳來。

1976年5月中國科學院組織了“鄂西北奇異動物考察隊”深入神農架原始林區,探查“野人”足跡。此次探查收集到了“野人”的烘便、毛發等實物,測量了“野人”腳印。經初步鑒定,“野人”是一種接近於人類的高級靈長類動物。

近幾年來,又有多名考察隊員和遊人目睹了“野人”的存在。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捕獲到一個活的“野人”,因此神農架“野人”仍是一個謎。1977年至1980年,有關部門組織了兩次大規模的野外考察,搜集到野人毛發數百根,發現野人腳印數百個、糞便多處,還發現野人住過的竹屋。考察結果昭示:神農架的確存在未知的奇異動物。

曆史的長河在不斷流動,地球上的萬物也處於不停的變化之中。千百年來,曾經有過許許多多關於“野人”的報道和傳說。我國古代的書籍中曾有過許多關於“野人”的記載和描述,僅“野人”的外號和別名就有幾十種之多,如山鬼、毛人、羆、擂、狒狒等。當然,我們很難判斷在眾多的民間傳說和民間神話中,哪些是純粹的信口開河,哪些是有根有據的事實。

我國關於“野人”的記載大概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古書上曾這樣說過,周成王時,西南一相蕃國有人捉到一隻狒狒獻給相蕃國國王。古書中對“野人”的描述與現代“野人”十分相像。著人詩人屈原也曾以酷似“野人”的動物為素材,寫了一首《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藶兮帶女籮,即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屈原的老家鄉就在現在湖北神農架南的秭歸縣,屈原筆下的“山鬼”與神農架的“野人”是一種巧合呢?還是真實的記錄?

唐朝、清朝也都有過關於“野人”的記載。神州文化,淵遠流長。在不同的曆史時代和不同地域,對“野人”的記載和傳聞也都不一樣。在西方,自古羅馬時代就有關於“野人”的描繪。

中國科學院從1977年開始對神農架人形動物進行科考和研究,幾十年來也接到過上百宗曾經見過“野人”的各界人士的反映,同時也收集到不少有關人形動物活動的證據,但是始終都沒有過與人形動物的正麵接觸。

為什麼說武夷山原始森林是“天然氧吧”?

神奇的武夷山原始森林,原名城墩采育場,地處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九曲溪上遊,距武夷山國家旅遊度假區20公裏,總麵積7118公頃,其中核心區規劃麵積2785公頃,以中亞熱帶原始林和次生林為主體。武夷山原始森林地貌分區明顯。水源區高山地貌、上遊峽穀地貌,中上遊寬穀、峽穀相間地貌及下遊寬穀地貌各具特色。主峰九重天,海拔1630米,山勢巍峨。太陽山大赤壁高1394米,綿亙3公裏,山體紅豔,極為壯觀。由9個珍珠灘、18個五彩池和36個翡翠潭組成的翡翠穀,由黃龍瀑、玉龍瀑、孔雀瀑、丹鳳瀑等大小瀑布組成龍風穀,由蟠龍溪、夢幻池、牛角潭等景點組成的神秘穀各逞風姿,異彩紛呈。

天然氧吧

神奇的原始森林使園內空氣清新,是天然的氧吧,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每立方厘米負離子數量最高達11.2萬個,經常在森林中行走可達到保健強身的效果。放眼望去,一片片擋不住的黛綠,樹葉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透明的溪水散發出一種迷人的淡綠色光澤,映著兩岸不盡的綠色,感受人工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充分體驗生態旅遊的無窮魅力,更是別樣的享受。

三大峽穀各有奇莢

武夷山森林公園裏三大峽穀並存——龍風穀、翡翠穀、神秘穀,這裏山奇、瀑美、水秀、林幽,集多種自然景觀於一體。

這裏的主峰是九重天,海拔1630米,山勢巍峨。最值得一提的則是太陽山,又名大赤壁山,綿亙三公裏,山體紅豔,極為壯觀,山北為翡翠穀,山南是龍鳳穀,綜合景觀絕佳。

龍鳳穀是一個奇特的瀑布群景觀。奔騰強勢似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玉龍瀑布,雍容優雅的孔雀瀑,布,黃如緞錦、富貴奔放的黃龍瀑布,彤紅熱烈的丹風瀑布,其間夾雜著許多小瀑布和跌水,那些水聲或激越或柔和,有意無意間似乎在叩擊著你的心扉。

翡翠穀集中了森林公園的主要景色。翡翠溪綠如翡翠,長約12公裏,溪中有大小36個翡翠潭、中有18個絢麗多姿的五彩池、下有九級珍灘,溪中有瑩綠深沉的翡翠潭、神奇罕見的鴛鴦瀑布、活靈活現的鱷魚潭,溪水晶瑩剔透,翠綠誘人。源頭明豔華貴的百米黃金灘,下遊清澈明淨的九級珍珠灘,首尾呼應,平添無限神奇。翡翠穀全年水流不斷,水質屬天然優質礦泉水,符合國家地麵飲用水一級標準,可以直接飲用。

聖旨山下的程墩神秘穀是森林探險的好去處。長約五公裏,兩岸是大片的原始林和次生林,峽穀幽深,山重水複,十裏山水畫廊,寂靜而又喧囂,仿佛是遙遠的曆史留下的最後一個神秘角落……

珍稀動植物

微風吹過,鬆濤陣陣,和著悅耳的鳥叫,沿著純杉木鋪就的棧道前行,去體會千頃林海的風姿和韻味:茂密的森林遮天蔽日,清澈的山泉叮咚作響,冷不丁地就有樹藤懸在路中。景區內植物很多,紅豆杉、鵝掌揪、天女花、香果樹、楠木等珍稀植物自由生長,山間還遍布著時鮮野果、野菜。

這裏不僅是植物王國,還是動物世界。據初步調查,有高等植物一千零十七種,有脊椎動物93種,在山林中,黃腹角雉、黑熊、短尾猴、大靈貓、小靈貓等保護動物不時可見,是那些登山、野營、徒步越野、森林浴等生態旅遊愛好者的理想去處,也是觀葉、觀花、觀果、觀鳥、觀猴愛好者的絕佳場所。

喊山與開山

喊山與開山是武夷山茶農特有的習俗,原是武夷山禦茶園內舉行的一種儀式,每年於驚蟄日由知縣主持祭祀活動,在規定的程序中,茶農齊聲高喊“茶發芽,茶發芽”,以祈求神靈保佑武夷岩茶豐收、甘醇,是為“喊山”。“開山”一般定於立夏前三日之內,茶農們趕早在製茶祖師楊太白塑像前靜默行祭。早餐後由專人帶至休茶地,分散采茶,待太陽升起、露水初收之後,帶山人向采茶工們分發煙卷,表示可相互對話,開山儀式才正式結束。

紅河穀森林真的有神龜寶蛋麼?

秦嶺神奇第一穀

紅河穀位於眉縣營頭鎮境內,太白山主峰北麓,距西安120公裏、寶雞60公裏,公園入口距下板寺26公裏,可和太白國家森林公園形成環形旅遊線路,山外可和西寶高速常興、西寶南線相連。

紅河穀被稱為“秦嶺神奇第一穀”,山、穀、石、林、水諸景皆備,山體依藍天則巍峨,河穀依山體而深邃,岩石依山體而奇特,林木依山體而蒼翠,溪水依山體而曲折,高聳山峰與深切峽穀相依,懸崖峭壁與岩石造型並存,四紀冰川、石河、石海氣勢壯觀,林木茂密,滿目蒼翠、秀**滴,進山便有山間的溪水和山石相迎,迂曲縈繞,叮叮咚咚,夾裹著陣陣涼意,給人滲進無限的靜。繼而那巍峨的岩,挺拔的鬆,倒掛的藤,黯然的鬆依次撲麵而來,各異其趣,將大城市的暑熱與喧囂斷然割絕,遊心於清涼靜寂的天地。於是,人便跟著感覺走,進入更為一層的悠然深遠。忘情於真山真水的魅力於意蘊。紅河穀景觀隨四季變化而異:陽春,山花爛漫、姹紫嫣紅;仲夏,綠葉濃陰、蒼翠欲滴;金秋,霜葉似火、層林盡染;隆冬,銀裝素裹、冰雕玉砌。

紅河穀的特色便在那穀,單是那大小奔湧的石便牽住人的腳步,把人的心化解在哪裏了。它叫紅河穀,是因為那些顏色泛紅的石頭,據說,天越早,石越紅,晚間,夕照之下,整條穀就著了火似的通體透明了。透了明的紅河穀,千百年來不為人所知,如同太白森林中深藏的一顆靚麗的紅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