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國子監(2 / 3)

士大夫都去哪裏了?

難道都隨著大明的動蕩,死光了?

要知道,大明養士可是實打實的養了三百年啊,怎麼真的士越來也少了呢?

次輔老大人一個人,默默的走向自己的值房。

值房已經開始供暖了,整個房間溫暖如春,不知道是哪個知趣的女官,還在值房裏擺放了鮮花,讓人心情舒暢。

其實,京師九月份的天氣,已經非常寒冷了,百姓們大多數已經穿起了棉衣,還好陛下對待臣子頗為優渥,從未在辦公條件上苛待過臣子。

這也是朝中很多臣子對聖人不滿意,但是卻能堅持在崗位的原因。

實在是俸祿太美觀,條件太好了。

老子講道理,你這做皇帝的不聽,那我老老實實的工作,礙不著你吧?

朝中不少與聖人政見不同,卻堅守崗位的大臣,就是抱著這種心態。

次輔吳甡拿起桌上的公文,按照女官的排序,拿出一本,正是國子監請求增加費用的折子。

大明對於教育,投入的費用簡直是個天文數字,這一點老閣臣比誰都清楚,因為大明投入和產出是成正比的,誰不知道,大明如今的鼎盛,恰恰是因為聖人大肆投入教育,產生了一大批極其優秀的讀書人和軍人的效果。

所以即便是財政在吃緊,朝廷要興教育,內閣都是會批的。甚至紅娘子和程貴妃推動辦女學,內閣也是支持。

可唯獨國子監,就像是被拋棄的孩子一般。

每年給的錢,裝修房屋都不一定夠。

別說跟京師大學堂、帝國軍事大學、帝國工業大學、帝國海軍學院這些受皇帝重視的親兒子比,就連地方的學府拿的錢都比他們多。

以前國子監還可以偷偷買一點監生的名額,換取收入。

現在大明發現,行政學院的學生畢業之後,更容易做官,而且升官也快。若是敢去邊遠地區磨練,更是跟做飛劍一樣快。

誰還在乎國子監這坡地。

從神京光複開始正式衡定的民爵也漸漸普及,隻要納稅額度高,就能獲得子、男之爵,形同貴戚。

就算納不了那麼高的稅,當兵、做工、乃至務農,男人隻要有正經營生,女子隻要嫁得夫婿。就能拿到“公士”的頭銜。

這公士雖然沒有免稅的優待,但卻能在大明境內暢行無阻、見官不拜。

還可以不以“小人”自稱,更能夠合法穿著綾羅綢緞。若是放在嘉靖朝之前,這就是個不完全版的生員啊!

真正的生員也隻不過比公士多免了二石稅糧罷了。

這種情況之下。用不了多久,別說沒人參加科舉,就是看四書五經等等元典的人恐怕都不多了。

當年漢武帝並未禁毀百家,但因為隻有儒生能夠做官,所以諸子盡皆湮沒。這正是董仲舒以“獨尊儒術”達到了“罷黜百家”的目的。

如今皇帝陛下也沒有廢科舉,隻是偏心新學,這正是以“廣尊諸子”來“罷黜儒教”,可惜世人眼中隻有功名利祿,也跟著紛紛入彀。

——這個世道果然是笨蛋比雞蛋還多!

吳甡看到案頭放著的兩個雞蛋,這是光祿寺送來的早點,他吃不了放著的。

“國子監本國朝立學選官之本,如今各序癢獻才選能後來居上,豈不令公等羞慚?一味貪求國帑,而不知自新新民,豈非本末倒置?望太學諸公申序癢本義,本國學正宗,選賢與能,有益家國,而經費自當稟足也!”

吳甡提筆寫下票擬,貼在了題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