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章 討論(2 / 3)

雖然徐梁一直在默默的向後靠攏,將權利讓渡給臣民,但是他卻一直默默的執行者皇帝的職責,也不會有人敢小看這位開國皇帝。

尤其是這位皇帝,有一個所有人都摸不著頭腦的習慣。

那就是他看不慣那件事情的事情,就會召集臣民開會,準備立法。

仿佛這位皇帝做事情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而是尊崇法律。

即便是朝堂上在手握大權的臣民也不敢說陛下乾綱獨斷之類的話,因為聖人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依法行事,有法可依。

徐梁的新政剛剛宣布,類似於秘書辦的中書舍人們,便沸騰了。

“專利之所得,乃是有法可依的事情,既然朝廷投入了資源,那麼這項技術就該收取專利費。這樣可以給臣民樹立榜樣,讓更多的人積極的去投入。聖人要饋贈給天下的子民,看似天大的恩賜,可是日後的商人要如此自處?這與當初聖人教導子貢的錯誤,有什麼區別呢?”一位年輕的中書舍人神情氣憤道。

不少中書舍人對此都頗為信服。

幾乎不假思索的接受了他的說辭。

與之前曆代的開國皇帝不同,大家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那就是咱們的皇帝陛下,似乎並不熱衷於皇權的集中,而是沿用了大明舊有的體製,並在這個體製上越走越遠,甚至不少臣民感覺皇帝有朝一日會成為虛君一樣的存在。

這一次,中書舍人甚至懷疑,是有人逼迫聖人這樣做的。

大家忍不住,要去見皇帝陛下,懇請他老人家收回成命。

不過另外有一些人則對這些人的表現非常鄙夷,大家不約而同的看向戴著頭巾,低頭看書的中年舍人。

那中年舍人,正看著窗外默默的出身,當他意識到周圍忽然變得異常安靜的時候,這才轉過身來,掃視了在場的舍人一樣。

“船山先生,你怎麼看?”剛才開口的年輕舍人開口說道。

此人正是王夫之,王夫之年少之時,就開始身體力行的組織“行社”、“匡社”,兼之其學識廣博,在士林之中有著不俗的影響力。

王夫之緩緩的開口道:“諸位所言,確實有道理。”

眾人都沒有驚訝,因為這位船山先生的習慣是,對於別人的觀點,先給予認同,甚至出言讚美他的想法,但是會立刻給予反問,讓人無地自容。所以對於王夫之的認同,大家都沒有一丁點的興奮,反而想知道他接下來說什麼。

“然而……”果然,王夫之繼續問道:“敢問諸位,陛下研究蒸汽機的費用,是從何而來?”

這個問題看似偏離了眾人討論的問題的核心,但是卻一舉擊破了眾人的觀點。

蒸汽機的研發,幾乎舉國都知道,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在研製一種新型機器。

要知道,為了研究極其,全國的學堂派遣的大量的教授和學子,水軍、步兵都派遣經驗豐富的軍官、工匠投入研究,其中花費的金銀根本沒有辦法以具體的數字去統計。

銆愯鐪燂紝鏈€榪戜竴鐩寸敤鍜挭闃呰鐪嬩功榪芥洿锛屾崲婧愬垏鎹紝鏈楄闊寵壊澶氾紝.mimiread.瀹夊崜鑻規灉鍧囧彲銆傘€?/p>

這是舉國之力的結果。

那麼這些錢是哪裏來的呢?

其實大家都很清楚,但是卻不能明說。

因為這些錢,有陛下賣鴉片來的。

有陛下抄家滅族來的。

有陛下禍害後金和蒙古族來的。

有國稅。

有朝廷大臣們犯罪之後,抄家滅族來的。

甚至還有水師從異國他鄉搶劫來的。

沒有人願意在這件事情談論太多,以免汙了聖人的威名。

“是國家的財政收入。”年輕的舍人謹慎的說道。

王夫之笑道:“既然是財政收入,那肯定是來源於百姓,來源於人民,陛下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又有什麼不對呢?聖人言,民為貴,君為輕,陛下所作所為,有什麼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