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金鑾殿二相施威 丞相府劉氏謝罪(2 / 3)

且說女婢備進酒菜,擺在彎鳳宮房中案上,隻道忠孝王沉睡,向前叫曰:“酒菜已備,請千歲起身飽餐。”忠孝王隻不答應。女婢舉手推醒,忠孝王正在羞愧盛怒,跳起身來,亦不作聲,將案上酒菜盡掃下地,盤碗俱皆粉碎。忠孝王仍橫臥炕上,書童忙向前打掃。女婢大驚,奔出後殿,來見老王夫妻,稟明請節,武憲王曰:“早間酈相盛怒,怪不得孩兒羞惱,吾夫妻同往苦勸,不要生出病來。”

眾人一齊進宮,書童通報,忠孝王迎接,一同坐下。太郡勸曰:“酈相縱是孟氏,既如此無情,亦不必為此發怒。”忠孝王曰:“酈恩師平日待我情深,此必嶽丈錯認,莫怪恩師罵我;就是打我,兒亦不敢恨他。但百官必鄙薄我忘恩背師:這卻可恥。”武憲王曰:“兒雖錯認,亦是誤聽孟親翁之言,方才殿上不敢分辯,亦算敬尊師長。今日他怒氣方盛,且待來巳你自己前往請罪,他若相見,恨氣便消步倘不相見,待為父與你同往。”忠孝王稱善。次日,忠孝王到相府三次請安,酈相或稱拜客末回,或曰內閣批案,推說另日相會。武憲王曰:“待來日為父與你同往。”是晚安歇。

次早恰遇日間霖雨,路上泥汙,忠孝王父子故意騎馬,欲便酈相伶憫。來到相府前駐下,衣袍盡被泥汙。女婢報入,素華勸曰:“既是老王同來,理當相見為是。”酈相曰:“我有法子,不致失禮。”著把門人回他拜客未回。老王吩咐將帖留下,父子回去。

酈相令人往王府打探,忠孝王父子若皆出外,即來通報。好一會,打聽人回報,忠孝王父子俱出。酈相即令備轎,起身回拜。來到王府,門官察稱老王父子拜客末回。酈相令將帖留下,隨即回府,來見素華,曰:“他來拜我,我已回拜他,禮法己盡。“素華笑曰:“小姐探他父子不在,故意回拜,不怕氣殺了人。”酈相曰:“禮尚往來,說甚氣殺人。”

且說老王父子回府,聞得酈相來拜,懊悔不及相會。忠孝王即上馬到相府回拜,酈相仍稱拜客末回。是日忠孝王自往三次,或稱在閣,或稱拜客末回,一連五日,不得一見。武憲王曰:“我念酈相思深,總是我們無理,怪不得他發怒。兒若不服罪,外人說我等負恩忘義。”忠孝王曰:“弦兒正為此事,奈恩師不容相見。奈何?”滿門坐臥不安。江三嫂乘勢即曰:“都是瑞柳妄言害人。”太郡曰:“果然這賤婢多言,害人不淺!“忠孝王曰:“嶽父母俱說相認,難怪瑞柳妄言。”劉氏向前曰:“我想酈恩師年少高方,自有怪性,他既見怪,怎肯即容相見?聞得他與梁夫人甚相得,待妄往見梁師娘,懇其轉求恩師,不怕不周全相見。”忠孝王大喜曰:“夫人果然妙計,來早當往。況還有一件好處,前日孟府送菜女婢曾說梁師娘即蘇大娘之女,他曾嫁到你家,你可細認真假,但不可多言惹禍。”劉氏曰:“妾自小心,焉敢妄言。”蘇大娘曰:“小女若有此大福,便不至初出娘胎即便喪父。”武憲王夫妻曰:“此亦難料。”劉氏退下,回房對江三嫂曰:“我設此計,丈夫方方喜歡。”江三嫂曰:“你到相府,倘梁師娘果是蘇映雪,你回來當說不是。”劉氏曰:“何故隱瞞?”江三嫂曰:“小姐還不曉事,蘇映雪今乃梁相之女,你若說是,他日後必為次室,你就是第三房小妾,連這乳奶奶之女,亦位居你上,我怎能心願。”劉氏省悟曰:“非你說破,我幾乎自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