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海岸島嶼大觀(1)(2 / 3)

骷髏海岸

“骷髏海岸”是指開普敦以北,納米比亞西南部分的海岸,長500千米,是世界上最危險、最荒涼的海岸之一。這裏經常有多股強弱不等的水流交錯彙集,8級以上的狂風肆虐,還有包圍整個海崖的濃霧以及深海裏參差不齊、起伏不定的暗礁。種種危險因素使來往船隻經常失事。19世紀德國人大舉入侵納米比亞,但從未占領骷髏海岸。據說曾有一支德國部隊登上骷髏海岸,卻因為迷失方向而全軍覆滅。有些外國船隊也企圖從這裏登陸,但由於浪高灘險,這些船隻大多觸礁沉沒,人員也葬身魚腹。

1943年,有人在這個海岸上發現了12具橫臥在一起的無頭骸骨,附近還有一具兒童骸骨。據考證他們已經死了100多年,然而至今還沒有人知道遇難者是誰,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會暴屍海岸,又為什麼掉了頭顱。

要充分探索這片無垠荒涼的沙漠地區,唯一的方法便是跳上一架小飛機,進行一趟獨一無二的飛行采風。

從空中看下去,地麵上隻有一大片連綿起伏、不斷移動的金色沙丘,沙丘旁邊點綴著一些被狂風吹蝕得奇形怪狀的岩石,猶如妖怪幽靈從荒涼的地麵下鑽出來。除此之外,你還會發現許多拖船與郵輪的殘破船體綿延散布在海岸上,船旁是恐怖的鯨魚與人類的白骨遺骸。如果親自站在海岸上,你會發現大風從海上吹來,一個個沙丘開始向下塌陷,沙粒彼此劇烈摩擦,發出隆隆的呼嘯,就像獻給那些在沙暴中迷路遇難的冒險家的挽歌。危險、荒涼、神秘的骷髏海岸綿延在古老的納米布沙漠和大西洋冷水域之間,是世界上唯一的沙漠與海洋相接之地。這裏呈現出一種世界罕見的奇觀:漫長的海岸線兩邊,一邊是深藍色的無垠的大海,一邊則是淡黃色的無邊無際的沙漠。

一般來說,沿海地區屬“近水樓台”,空氣濕潤,雨水充足,而納米比亞海岸卻“近水無雨”,黃沙滿地,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在納米比亞海域,有一股強大的本格拉寒流經過這裏。寒冷的水流使海水蒸發緩慢;蒸發的水汽也因溫度較低、比重較大,不易上升,因而這裏很難形成降雨。

另外,在骷髏海岸附近入海的奎士布河攜帶了大量沙子,以強大的威力衝入大西洋。不久,寒冷的強風從海洋上吹來,形成的海浪又把浮沙衝上海岸,在海岸邊堆積起巨大的沙丘。就這樣,沙粒被不停地在沙灘上衝來衝去,這樣的過程持續了千百萬年,最終形成了一邊是大海一邊是沙漠的奇景。

複活節島

在煙波浩渺的南太平洋上,有一個麵積僅117平方千米的小島——複活節島。複活節島屬於智利瓦爾帕萊索省,為波利尼西亞群島最東麵的一個島嶼,也是地球上最孤獨的一個島嶼。這個三角形的小島距離智利本土西岸約3700千米,離太平洋上的其他島嶼也相當遙遠,離它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島嶼是皮特克恩島,遠在西邊2000千米處。

複活節島的發現者是英國航海家愛德華·戴維斯,當他在1686年第一次登上這個小島時,發現這裏一片荒涼,但有許多巨大的石像豎在這裏,戴維斯感到十分驚奇,於是他把這個島稱為“悲慘與奇怪的土地”。1722年4月5日,也就是基督教的複活節,荷蘭航海家雅可布·洛加文率領載有114人的三艘戰艦又來到這座小島。他在海圖上畫了一個黑點,並在旁邊寫上“複活節島”。從此,這座小島有了自己的名字。

複活節島是由三座海底火山噴發而形成的一個火山島,這三座海底火山一座叫特雷瓦卡,在島的中央;一座叫拉諾卡奧,在島的西邊;一座叫波利克,在島的東邊。至今,整個島嶼還被火山熔岩和火山灰覆蓋著。

從理論上講,火山灰是有利於動植物生長的富饒土壤,但實際上島上卻是一片荒涼。現在的複活節島上覆蓋著一個麵積廣大的草原,整個島上沒有高於3米的樹木。生物學家在島上隻發現了47種土生土長的高等植物,而且大部分是草本植物、蕨類和矮小的灌木。

巴厘島

在被稱為“千島之國”的印度尼西亞,在南太平洋上翡翠一般的群島國度中,巴厘島好似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散發著瑰麗的光。巴厘島四季如春,風光爛漫,草木青翠。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出獨具特色的民俗藝術,孕育出一個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

巴厘島被人稱為“藝術之島”“千廟之島”“神仙島”,島上居民大都信奉印度巴厘教,祭拜太陽神、水神、火神等,島上各種廟宇多達上萬座,幾乎每天都有古老的祭祀和朝拜。

在巴厘島東北部,一座藝術博物館內陳列的一些雕塑和工藝品,造型奇特,讓人愛不釋手。巴厘島傳統的木雕、石雕、繪畫等手工藝品幾乎隨處可見,甚至在廟宇的牆壁、橫梁、神龕和石基上,都有各種飛禽走獸、奇花異草等人工浮雕,令人驚歎。但巴厘島給人印象最深的要數巴厘的舞蹈,相傳在印尼舞蹈中,巴厘的舞蹈獨樹一幟,既有活潑歡快的民間舞蹈,也有莊嚴肅穆的宗教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