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自欺欺人,隻能作繭自縛(1 / 2)

人生匆匆數十載,我們說過多少次謊話,當中有多少次是欺騙別人,又有多少次是欺騙自己呢?可能我們欺騙自己的次數遠遠比欺騙別人的還要多。或許欺騙自己比欺騙別人還要容易。自欺欺人的後果往往是作繭自縛。

自欺欺人的人會活得很累的,嘴上不饒人,內心卻極度自卑。他要的是麵子,而不是踏踏實實地生活。所以這種人性格往往浮躁,與人說話交流時讓人覺得不誠懇,讓人覺得他實際上是把內心的真實想法封閉起來的,在表麵熱情之下,憑本能你可以感覺到那種拒人千裏之外的態度。自欺欺人的人往往拒絕他人善意的幫助,他也不願意幫助他人。因為他人的幫助會被扭曲地認為是看不起他,是低估他的能力。自欺欺人的人實在是太“可憐”了。人是愛麵子的,愛麵子是因為有勇氣去展現自己的價值。當然,你硬是要說自己不愛麵子,那麼,你至少失去了談勇氣與自信的資格。麵子的存在,客觀上是檢驗自身勇氣與自信的。人的成長過程,也可以說是檢驗自信與勇氣的過程。所以麵子的存在或者說愛麵子,其實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就像餓了要吃一樣。但有的人就是太愛麵子了,要麵子過頭就成了自欺欺人了。

某高校考慮到貧團學生的生活問題,為接濟他們而特設的一個窗口讓他們買比較便宜一些的飯菜,而一些貧困學生就是不去那個窗口買飯,原因是怕丟麵子,怕同學們嘲笑他。學校站在現實和未來的高度,蝕本為他們的體質“輸血”,可有些學生就是不領情。不能正視現實,要虛偽的麵子有何益?真是自欺欺人。

有的人為了麵子,可以對所有人說謊,包括自己。短暫的催眠,假裝的堅強,內心卻動搖不安著。

有這樣一個愛麵子的人:民國初年,一個曾經風光而又陷於落魄的旗人整日泡在酒肆裏跟一些窮人吹噓他是如何養尊處優,錦衣玉食。一天,他邊吹牛邊津津有味地啃著一個芝麻燒餅。燒餅吃完了,一些芝麻不小心掉在櫃台上了。他正思忖該怎樣把這些芝麻納入口中又不招人笑話,突然一個衣冠不整的姑娘跑進來,是他的女兒找他回家。他忙端著架子斥責女兒:“慌慌張張的幹什麼?怎麼不打扮整齊再出門?”姑娘很驚訝地望著他說:“爸爸,你忘了嗎?咱家值錢的東西都當光了,我哪有體麵的衣服穿啊?我媽讓你趕緊回家,她要出門沒褲子,讓你把褲子借她穿一會兒!”這旗人一聽麵紅耳赤,想溜出去卻沒忘剛剛掉落在櫃台上的幾粒芝麻,便一拍櫃台,怒道:“小孩子胡說什麼?還不回家去?”借拍櫃台之機將幾粒芝麻盡粘在手掌上偷偷地吃了下去。他這是作繭自縛,愛麵子如斯,真是可氣又可笑。其實,如果他把麵子放下,會活得好一些。

過去孩子們吵架,總愛用指頭在臉上刮兩下,“羞不羞?”意思是麵子丟光了。如今孩子們已經不玩這套把戲了,當長輩的卻方興未艾,且有越演越烈的趨勢。比如大會小會必請領導,開工竣工必邀嘉賓,廠慶市慶必有明星。職位越高麵子越大,身份越顯赫麵子越足,名氣越響麵子越光鮮。至於為了這麵子花了多少冤枉錢,費了多少無用功,是很少有人過問的。這一點,國人頗有些“隻管臉上搽粉,不管鍋底沒柴”的浪漫主義色彩。

麵子不僅是官方的,更是民間的。比如婚喪嫁娶,進口添丁,老人過生日,孩子上大學……事主或許還沒怎麼張羅呢,親朋好友上下左右就忙得腳炒菜了———發帖子,掏票子,湊份子,上桌子……而這一切,都是為了顯得事主有麵子。和官場上一脈相承的是,一個人麵子的大小,與帖子的多少,票子的厚薄是成正比的。而為了撐住別人的麵子,哪怕虧了自己的老子、妻子、孩子,這一點和官場上也別無二致。

不知是上行下效還是水漲船高,反正國人的“麵子活”是越幹越歡了。以前縣上搞個慶典之類的活動,市裏來個領導就不錯了,如今副省級都嫌分量不夠;以前城裏人的紅白喜事,隨個十元二十元的禮皆大歡喜,如今掏一二百元都犯嘀咕,“能不能拿出手?”

這些人都在自己欺騙自己,明明自己不能這樣做,但是為了臉麵,為了讓別人看得起,不得不自欺欺人,其實如果你做不出,別人也不會另眼相看的。

許多文人也塑造了很多自欺欺人的小說,如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站著喝酒是他的麵子,髒兮兮破爛爛的長衫也是他的麵子,那長衫使他找到了讀書人的感覺,使他找到了區別於短衣幫的那種優越感。莫波桑筆下的馬蒂爾德婦人,豪華的首飾項鏈是她的麵子,有了項鏈,她在舞會上出盡風頭,滿足了虛榮心。丟失了項鏈,使她丟掉了麵子,本來過著安逸生活的她,於是開始不顧麵子幹粗活幹體力活為了一分錢和小商販討價還價。為了償還這條項鏈,她不得不耗去10年的青春、10年的積蓄,最後才發現項鏈是假的,要“麵子”的結果是賠了3萬6千法郎。華麗的衣服是安徒生筆下的那個皇帝的麵子,為了麵子,光著身子上街,恰恰又正好丟掉了麵子。這些人,都是愛麵子的極致,這些現象,老百姓最看不慣,一句話就挑明了———死要麵子活受罪。這些都是自欺欺人,作繭自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