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做生意就是做人脈(1)(2 / 3)

這時候的胡雪岩很明顯已經是在自覺地培養他的保護人,與前番資助王有齡已大有不同。資助王有齡雖然也是投機,但是還帶有一種模仿的性質,他也不甚了解自己的行為有何後果。而針對何桂清,已經大不一樣了。他已經完全清醒地意識到:事業要擴展,就必須手腕靈活,敢於放手去做。因為有王有齡的例子在,他還可以很放心地做出判斷,這絕對不是一樁賠本生意。

其次是要替這些有前途之人出謀劃策。旁觀者清,胡雪岩明白,辦團練、漕米改海運、征厘捐、購軍火、借師助剿,所有這些應時之辦法,雖然是繞了一道彎,是在代他人操勞,但是到了最後,無非是幫助這些人得到朝廷賞識,鞏固自己的地位。有了這些人的穩固地位,自己的商業勢力也就有增無減了。

何桂清在蘇浙之日,為朝廷出力甚勤,所以在這一帶的影響也日盛。因為這個緣故,胡雪岩的點子有了市場,商業也有了依托。他個人在經營中逐漸衝破了先前的錢莊的經營觀念,開始在官府為後盾的前提下向外擴張。這一擴張預示了胡雪岩在商業上必將稱霸東南半壁江山。此時的胡雪岩,因為嚐到了在官僚階層中擴充勢力的甜頭,再也不會回到舊有的經營觀念中去了。

何王集團土崩瓦解之日,胡雪岩已經開始在為自己尋找新的商業保護人。這一次的尋找是有意識的,不過也不得不遷就時局。左宗棠這樣一位世紀人物就出現了。

左宗棠在位時,胡雪岩為他籌糧籌餉,購置槍支彈藥,購買西式大炮,購運機器,興辦船廠,籌借洋款。這些事耗去了他大部分精力,但是他樂此不疲。第一是因為這些事本身就是商事,可以從中贏利;第二是因為左宗棠必須有了這些東西,才能安心平撚剿回、興辦洋務、成就功名大業。左宗棠是個英才,他事業日隆,聲名日響,在朝廷中的地位日益鞏固,胡雪岩就愈加踏實。胡雪岩原來之所以仰賴官府,就是為了減少風險、增加安全。現在有了左宗棠這樣一個大員作後盾,有了朝廷賞戴的紅頂、賞穿的黃馬褂,天下人莫不視胡雪岩為天下一等一的商人,莫不視胡雪岩的阜康招牌為一等一的金字招牌。胡雪岩也敢放心地一次吸存上百萬的巨款,也可以非常硬氣地與洋人抗衡。任何一個以本業為主、不能上通下達的商人都不敢像他這麼做,隻有胡雪岩能夠把握住時代的特點做到了。

胡雪岩這種上通下達的意識是在經營活動中逐步摸索出來的。如今我們所處的是一個鼓勵發展商業的和諧社會,胡雪岩的時代已經過去,製度化的時代已經到來,我們不妨從胡雪岩的應變中學著鍛煉自己的應變能力,找到這個時代處處事事能夠行得通的道理。

用心栽花,培育官場勢力。

拿飯碗換銀票資助王有齡,胡雪岩在開始做這件事時就懷有取其勢的意圖。

按陳雲笑的記述就是:“一日有錢肆夥友,胡光墉見王子而異其相,謂之曰:‘君非庸人,胡落拓至此?’王以先人宦貧對。胡問有官乎,曰曾捐鹽課大使,無力入都。問需幾何。曰五百金。胡曰明日至某肆談。翌日王至,胡已先在。謂王曰:‘吾嚐讀相人書,君骨法當大貴,吾為東君收某五百金在此,請以畀子,速入都圖之。’”

胡雪岩是看了“君骨法當貴”這一點才冒了折損名節、丟失飯碗的危險鼎力相助王有齡。所以王有齡謀職成功,回杭任官後,胡雪岩不無得意:“還是我的眼光不錯,看你到了脫困交運的當兒,果然不錯。”在王有齡這一麵,是“天助自助之人”。自己是個有出息、有前途的人,別人就有信心來幫助你,知道錢不會白花。在胡雪岩,就頗有隋唐俠義之風了。

這頗有些像他同時代的四川巡撫吳棠。

吳棠初在江蘇地麵做知縣。一日有人來報說吳棠的一位世交故去,送喪的船就泊在城外運河上。吳棠就派差役送去二百兩銀子,並約改日有閑了,前去吊唁。

差役的回話頗多矛盾,細問才知道是送錯了。吳棠大為光火,立命差役追回這二百兩銀子。

身邊的書辦卻提醒他,送出去的禮再要回來,於知縣情麵上有礙,不若落個順水人情。吳棠聽後稱是,第二日還專門去了那船上。

原來,被錯送了二百兩銀子的船上也是一家送喪的,而且是兩位滿洲姐妹。因為家道中落,社會上的人勢利,才害得兩位女子親自護柩北上,一路上孤苦伶仃,從無人上船問寒問暖。沒想到在這裏卻遇到了父親的故友舊交。

吳棠也不說破,上船吊唁了一番,又執父輩禮節與兩姐妹敘了一番,然後起轎回衙了。

在吳棠,這番禮節也就敷衍過去了。

不曾想山不轉水轉,多年以後,兩姊妹中的姐姐成了慈禧太後,並且垂簾聽政、管理社稷宗廟了。

慈禧太後並沒有忘記當年的知縣,在朝堂中多有垂詢。大臣聰明,就借了機會上折美言吳棠。吳棠官職一升再升,要不是才具平庸,太後巴不得讓他入閣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