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逗“逼”的專家們(1 / 2)

PS:懇請看書的各位大大給點推薦啊!

其實不是這些專家們沒有見識,而是早在3600~3100年前的殷商時代,和田玉就從遙遠的邊疆到了商殷王都的南河省安(陽),漢代的玉門關便因該地為和田玉進入中原的必經之路而獲名,可見和田玉的名聲早已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大量傳入中原,王室諸侯競相選用和田玉,故宮珍藏的勾連紋玉燈就是標準的和田玉,之後便逐漸成為曆代帝王和王公貴族使用的主要玉料,當時多為采集仔料,元代開始采集山料,清代後,山料產量便已大大超過仔料了。

那時由於和田玉的本色以及當時戰亂紛飛與雜草叢生的年代,為適應統治者喜愛和田玉的心理,儒家們把禮學與和田玉結合起來研究,用和田玉的本色體現禮學潔白無瑕的思想,儒家的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傳統觀念等便附著在和田玉之物理化學的性能特點之上,隨之君子比德於玉的說法,諸如玉有5德、9德、11德等學說便也應運而生。抽繹玉之屬性,賦以哲學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製,賦以陰陽思想而宗教化;比較玉之尺度,賦以爵位等級而政治化。

和田玉籽料主產於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這兩條河的曆史稱作白玉河和墨玉河。每當夏季山洪爆發,便將昆侖山上的玉苗衝刷下來,經過反複磨滾、撞擊等雜質盡去,剩下的便是圓潤光華如凝脂般的寶玉。居住在當地的百姓,自古就有上山采玉、下河撈玉的生活傳統。河裏撈的玉稱籽料,雖然質量上乘但產量很低;礦采的玉叫山料,史書稱之為攻山采玉,雖然產量較高,但質量卻又參差不齊。

和田玉籽料在經曆了幾千年的開采,到了今天人們所能見到的高檔和田玉籽料,其珍惜程度是顯而易見,在往常高檔和田玉籽料的收集,都是由和闐玉王,在當地采玉人手裏一粒一粒的收集,等到數量足夠多的時候由莫氏派人去交易的,可是今天居然一次性見到如此多的高檔籽料,這次陳鵬飛帶回來的這批籽料的品質如此之高,特別是那一小堆10來公斤的籽料,更是在最近10來年都難得一見的好玉啊,再加上那塊在現在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高品質山流水玉石,所以難怪這些專家們會如此的失態了。

此刻陳鵬飛的客廳就好像菜市場一樣的熱鬧,這些專家們為了能夠仔細研究這塊山流水玉石都快打起來,陳鵬飛和莫離煙就站在邊上看的哭笑不得,都是幾十歲的人了可是性子還和孩子一樣,其中姓王的專家就趴在山流水玉石上用手使勁抱著不下來,嘴裏還大聲的對別外的兩個專家喊著:你們都去那邊看籽料去今天說什麼也得先讓我先研究這塊玉石,你們拉我也沒用男子漢大丈夫說不下來就不下來。

而另外的兩個專家則一人抓住他的一條腿,其中的姓張專家對他說:老王你個混蛋,每次見到好東西都想要先自己一個人霸占著,這次我們說什麼不會讓你一個人霸占著這塊山流水的,你還是自己乖乖的下來,否則臉麵上不好看啊!

另一位姓林的專家也不甘示弱的說:老林說的對,老王啊,你還是乖乖的下來吧,否則我和老張就像拔蘿卜一樣的把你從這塊玉石上拔下來。

趴著的老王繼續抵抗著說:我呸,你們這兩個沒良心的東西,當年是誰帶你們進入玉石鑒定這行的啊?是誰給與你們幫助的啊?你們現在就是這樣報答我的啊?真是喪盡天良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