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中年大智:低調自我期望值(1 / 1)

下麵,是我的一位同道的心靈故事。你聽:

人到中年,自認為並不幼稚的我,曾經在內心編織過可笑的故事。

我,一介寒儒,雖自知這輩子“官”念強不起來,“錢”途寬不起來,這倒也不礙我自尋其樂。

然而,我也時常苦悶。因為我熱愛我的事業近乎如癡如迷,而命運卻陰差陽錯總在捉弄我。盡管我竭盡全力在夾縫中開一條自己的事業之路,卻總隱隱感到:自己終究是事業上的失敗者。

一次,掩不住與一知己傾訴這苦衷。“您不是已經有了不少的成功嗎!也許您目標太高了。”知己一言,引我三思。回顧自己的道路,雖頗多坎坷,頗多挫折,卻也真的有過成功:弟子三千無不為我“吹喇叭”;講過省市級的公開課;拿過國家級教育科研論文獎;有關專業的著述碼出了二百餘萬字;在幾個專業學術團體也弄到了會員、理事幹幹;報刊、電台報道過我的工作;我的名字沒花一個子上了名人典籍,這再普通不過的小人物,事業上也真該“知足常樂”了,幹嘛那麼多失敗感?想來,就應著我的知己的那句話:“目標太高了”。我搞了多年心理學,原來卻常常是“紙上談兵”,並不善於調控自己的心理,到頭來還是靠了知己一語去病。善哉斯言,誠哉吾友。

這故事使我對心理學理論又有了一點切身感悟:人生需要學會低調自我期望值。

想到此,愈加感激知己一言,引我走出高期望心理的誤區,丟掉沉重的心理負荷。我輕裝前進了。

真該為我的同道祝賀!

“人的本性便是追求目標,而且,因為人‘生來就是這樣’。”美國的馬克斯威爾·馬爾茲這句話所言極是。

然而,對人生目標高低的合理調控,卻是許多人麵臨的難題。

一位父親帶著孩子滿街買鞋,串過了數不清的鞋店,竟沒有一雙孩子滿意的鞋。於是請教專家怎麼辦?專家答曰:別再帶孩子跑鞋店了,帶他去看看失去雙腳的人吧!那言下之意我們自然明白:孩子的目標太高了,應該想辦法降低他對目標的期望值。

令人遺憾的是,受這種不切實際的高期望心理所困擾的,絕非僅僅是稚童。和我的同道一樣,不少到了中年的朋友,也是對生活不滿足,對事業不滿足,依然為高期望心理所困擾。

成功使人歡樂,失敗使人苦痛。但決定人苦樂感受的不隻是成功與失敗本身,而主要是人原來對某事物所抱的期望值(即目標的高低)。換言之,期望值越高,成功帶來的滿足感越弱,失敗帶來的挫折感越強。就是說,期望值越高,心理上的情緒衝突越大。心理學上用“情緒指數”來衡量人的情緒,其公式為:情緒指數=期望實現值/內心期望值。這一公式告訴我們,在期望值一定的情況下,內心期望值高,其情緒指數就低,人就體驗到較多的消極情緒;反之,情緒指數就高,人就體驗到較多的積極情緒。

人原本幾乎是出於本能地不斷提高自己的人生期望值的。這自然有其積極意義,它是個人進取和社會進步的一種心理驅動力。但“物極必反”。一味不切實際地以過高的期望值來對待人生,也許是有些人每天都在鬱悶愁怨中消磨寶貴時光,終生不能享受生活的快樂和幸福的心理根源。因此,實事求是地低調人生的自我期望值,也許正是智者所為。

也許有人說:於“官”念,於“錢”途,於物欲,低調期望值,確乎人生大智;然而,於事業也該如此嗎?

正是。

雖然,“誌當存高遠”一向為人稱道,但沒有芸芸眾生何謂社會?雖然,“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向有人欣賞,但沒有小小兵卒何謂軍隊?天上隻有一個太陽,地上隻有一座珠峰。群星雖沒有太陽耀眼,同樣熠熠生輝;群山雖沒有珠峰的高大,同樣勃勃向上。

如果說“不惑之年”應該明白生活了,那麼,昀重要的也許是慢慢地明白:對生活要有一顆平常心,對人生要學會低調期望值。

中年朋友,但願上麵的故事給我們這樣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