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徐隨居所內的賓客們用過晚膳,正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忽然,庭院外傳來一陣輕微的嘈雜聲,引得眾人紛紛側目。有好奇者起身外出查看,這一看,可不得了,隻見原本在馬廄中休息的牛兒,此刻竟全都慢悠悠地行走於楊柳樹梢之上。那景象極為怪異,牛兒們的步伐輕盈,仿佛不受重力的束縛,在樹枝間穿梭自如。眾人揉了揉眼睛,以為是自己出現了幻覺,待他們想要走近仔細瞧個明白時,更為奇異的事情發生了:牛兒一旦上了樹,便瞬間消失不見,而當它們從樹上下來時,又再次出現在眾人眼前,如此反複,令人匪夷所思。
不僅如此,眾人再看向那些客車時,更是驚得下巴都快掉了下來。隻見車轂之中,不知何時竟生出了荊棘,這些荊棘足有一尺有餘,它們緊緊地纏繞在車轂之上,仿佛是從車轂內部生長出來的一般。有人試圖用刀去砍伐這些荊棘,卻發現那荊棘堅硬無比,刀刃砍在上麵,隻發出“當當”的聲響,竟無法留下絲毫痕跡。眾人又用力去搖晃,可那荊棘卻如同生根一般,紋絲不動。
宿客們頓時大懼,他們從未見過如此詭異的場景,心中滿是驚恐與不安。在慌亂之中,他們急忙入內稟報徐隨。徐隨正在靜室中打坐修煉,聽聞外麵的喧鬧,緩緩睜開雙眼,心中一動,瞬間驚悟:“此必左公戲我,汝等安可欺之,速追!”他深知,以自己對左慈的了解,這定是左慈因日間門客的欺瞞而施展的小小懲戒。
於是,諸客們在徐隨的吩咐下,紛紛四出追尋左慈的蹤跡。他們手持火把,在夜色中四處奔走呼喊,那聲音在寂靜的夜空中回蕩,顯得格外驚悚。終於,在城外的一片樹林邊,他們找到了左慈。隻見左慈正靜靜地站在那裏,周圍的樹木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搖曳,仿佛在為他護法。眾人見到左慈,不敢有絲毫怠慢,皆羅列整齊,紛紛叩頭謝罪,口中不停地祈求左慈的原諒。
左慈看著眼前這些惶恐不安的眾人,心中的些許不悅也漸漸消散。他本就不是心胸狹隘之人,隻是想給徐隨一個小小的教訓,讓他知曉不可隨意欺人。如今見眾人誠心悔過,他便抬手輕輕一揮,示意眾人歸去吧。
眾人如蒙大赦,急忙起身,匆匆返回居所。一路上,他們心中依舊忐忑不安,不知道回去後會看到怎樣的景象。當他們終於回到徐隨居所門前時,卻驚訝地發現,一切都已恢複如初。那些牛兒正安靜地在馬廄中休息,車轂上的荊棘也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仿佛之前的一切都隻是一場荒誕的夢境。眾人麵麵相覷,心中對左慈的神奇道術更是敬畏有加。
左慈一路雲遊,來到了東吳之地,他心中知曉孫權在東吳頗具威望與權勢,且對各類奇人異士也懷有一定的好奇心與包容心,便決定前往拜見。孫權早聞左慈之名,知曉他精通奇門遁甲、能施神奇道術,心中對他也頗為期待,因此,當左慈前來求見時,孫權以禮相待,甚是敬重,安排左慈居於館驛之中,時常派人送去珍饈佳肴與日常所需,還不時召其入宮,探討一些玄奇之事與天地之道。
然而,孫權身旁的侍臣謝送卻對左慈心懷忌憚。他見左慈深得孫權禮遇,又聽聞左慈那些神乎其神的事跡,擔心左慈會憑借其道術蠱惑人心,進而擾亂東吳的朝局,影響孫權的決策,使自己的地位與權勢受到威脅。於是,謝送時常在孫權耳邊進讒言,他言辭懇切,表情憂慮,向孫權陳述左慈之能的危險性:“陛下,此左慈妖術惑眾,若留於朝中,恐生變數,臣懇請陛下早做定奪,殺之而後快,以絕後患。”孫權初時並未為其所動,但謝送的讒言如涓涓細流,不斷侵蝕著孫權的內心。
一日,孫權決定出遊,他心生一念,令左慈隨行,表麵上是讓左慈相伴左右,以便隨時交流探討,實則暗藏殺心。出遊之時,孫權命左慈行於馬前,自己則在其後,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陰冷。待行至一處偏僻之地,周圍樹林茂密,道路幽靜,孫權陡然拔出腰間佩劍,雙腿一夾馬腹,策馬揮鞭,如離弦之箭般朝著左慈衝去,同時,他手持兵器,高高舉起,欲從後將左慈刺殺。
此時的左慈,身著一襲道袍,腳穿木屐,手持青竹杖,步伐看似緩慢而悠閑,卻始終與孫權的馬匹保持著百步之遙的距離。孫權的駿馬奔騰嘶鳴,四蹄揚起陣陣塵土,可無論他如何奮力追趕,卻始終無法靠近左慈分毫。左慈的身影在前方若隱若現,仿佛與這自然融為一體,他的木屐輕輕踏在地麵,發出有節奏的聲響,手中的青竹杖每一次點地,都似蘊含著某種神秘的力量,推動著他穩步前行。
孫權見此情形,心中愈發焦急,他不斷地鞭策馬匹,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眼神中滿是疑惑與震驚。他深知自己的馬乃是千裏良駒,自己的騎術與武藝亦頗為精湛,然而在左慈麵前,卻顯得如此無力。追了許久,孫權漸漸體力不支,馬匹也開始氣喘籲籲,腳步慢了下來。而左慈依舊氣定神閑,悠然自得地漫步在前方,仿佛對身後的刺殺渾然不覺。
孫權終於意識到,左慈確非凡人,他的道術高深莫測,絕非人力所能抗衡。在這一刻,孫權心中的殺念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對左慈的敬畏。
左慈在世間遊曆多年,曆經無數風雨,見識了人間的繁華與滄桑,也感受到了塵世的紛擾與煩惱。他深知,自己的追求並非功名利祿,亦非世俗的榮耀與地位,而是那超脫凡俗、與天地同壽的仙道。一日,他找到葛仙公,眼神中透著堅定與決然,告知對方自己欲入霍山合煉九轉丹。葛仙公深知此丹煉製不易,其過程充滿艱險與挑戰,但見左慈心意已決,也不便勸阻,唯有叮囑他多加小心,祝願他早日功成。
左慈拜別葛仙公後,便攜帶著簡單的行囊與煉丹所需的器具、藥材,孤身一人踏入了霍山。霍山山勢雄偉,峰巒疊嶂,山間雲霧繚繞,靈氣氤氳。左慈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行,一路上,他感受著山中濃鬱的靈氣,心中愈發篤定自己的選擇。
到達山中一處幽靜的山穀後,左慈選定了一處山洞作為自己的煉丹之所。他在洞口布置了一些簡單的陣法,以防野獸與外界的驚擾。隨後,便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煉丹過程。
九轉丹的煉製,需采集九九八十一種珍稀藥材,且每種藥材的采摘時間、地點與處理方式都極為嚴苛。左慈憑借著自己多年的遊曆經驗與對草藥的精通,不辭辛勞地穿梭於霍山的各個角落,尋找著所需的藥材。有的藥材生長於懸崖峭壁之上,他需冒著生命危險,攀爬陡峭的山壁才能采得;有的藥材則需在特定的時辰,於深穀幽泉之畔采集,左慈便日夜守候,不敢有絲毫懈怠。
采集齊藥材後,便是煉丹的關鍵環節——火候的掌控。左慈在山洞中架起丹爐,點燃爐火,開始了漫長的煉製。他日夜守在丹爐旁,眼睛緊緊盯著爐中的火焰,不敢有片刻分心。起初,火勢需溫和緩慢,如同春日暖陽,慢慢烘烤著藥材,使它們逐漸融合、轉化。隨著煉製的深入,火勢需逐漸變強,如夏日烈火,將藥材中的雜質煉化,提煉出精華。到了最後階段,火勢又要轉為柔和,似秋日微風,讓丹藥在爐中慢慢凝結、成型。
在這無數個日夜中,左慈忍受著孤獨與寂寞,克服了饑餓與疲憊,他的身心完全沉浸在煉丹的過程中。他時而默念道經,祈求神靈的庇佑;時而施展道術,穩定丹爐的火候與氣場。
終於,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入山洞時,丹爐中傳來一陣奇異的聲響,緊接著,一道祥光衝天而起,將整個山洞照得亮如白晝。左慈心中一動,他知道,九轉丹成了。他緩緩打開丹爐,隻見一顆圓潤光滑、散發著五彩光芒的丹藥靜靜地躺在爐中。左慈小心翼翼地取出丹藥,望著它,眼中滿是欣慰與喜悅。
他深吸一口氣,服下了這顆凝聚著他無數心血與期望的九轉丹。刹那間,一股強大的力量在他體內湧動,他的身體變得輕盈無比,仿佛能隨風而去。他的肌膚逐漸變得光滑細膩,散發著淡淡的光澤,氣息也變得悠長而深邃,與天地靈氣相互交融。左慈知道,自己已漸脫凡俗,成功踏入了仙道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