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白板上的名字濾了一遍,杜翰文決定開口了,“心如姐,我覺得既然我們都已經是史上最初戶外綜藝節目了,這些人,真的可以沒必要再考慮了吧。”
杜翰文一句話差點把會議室眾多策劃驚掉下巴,白板上都是什麼人,綜藝圈從一線到二線,幾乎完全囊括,你告訴我們這些人你都不願意合作?大哥,有沒有搞清自己位置啊,你剛有點名氣,但圈內二線都夠不上。每年忽然紅的人真的不少,流星知道吧,基本都消失了,別太把自己當根蔥。
好在杜翰文接下來補救了一下,“我是覺得啟用些新人,再用一位業內有經驗的老人帶就足夠了。如果真是要憲哥來,或者瓜哥,乃哥,那節目還能照著咱們設想的風格進行嗎?”
對啊,這是個問題。眾策劃們沉思起來,光想著預算多,可以上大咖,卻沒有去細想一個大咖給節目帶來的風格問題。這些一線主持,能矗立不倒,是因為有了自己深受歡迎的主持風格。問題來了,咱們這個號稱世上最初的戶外綜藝節目,那些大哥適應嗎?萬一喧賓奪主,節目成為他的風格,那有些遊戲就進行不下去了。再往深了想,你敢讓大哥去坐貨車車廂吹風去台南嗎?哪個策劃去給大哥對這個稿,想死了吧。
瞧大家真的意識到一些舊思維需要做改變,杜翰文才提出自己的想法,“我覺得節目那麼多預算,應該用在製作的精細度上,而不是想著可以付多少錢通告費。這樣,咱們說不定可以去海外,做海外特輯。哪個節目可以去海外做特輯?咱們可以從大咖的通告費裏省出來。”
心如姐默默點點頭,海外特輯,不是沒想過,但還真沒打算從通告費裏可以省出來。如果啟用新人的話,這個想法,確實有可行性。
這時候杜翰文才說出自己覺得可行的搭檔,“我認為,如果是四人主持班底的話,現在在《二十一世紀新人歌唱排行榜》裏做助理主持的nono,咻比嘟嘩的小鍾都很合適,現在在家等戲演,原來紅孩兒的團長,馬幗賢也不錯。最近在《連環炮》有偶爾演出的洪都拉斯很有意思,還有…”
“等一下…”心如姐忽然叫停杜翰文,饒有興趣的看著杜翰文,“你從哪知道這麼多邊緣人物啊,真的很用心哦。”
杜翰文撓撓頭,因為這幫人都是幾年後綜藝節目的固定咖啊,我不說他們難道去說馬妞那幫阿姨?
心如姐笑起來,叫了個策劃,“去跟翰文完成一個名單,把他說的所有人,安排時間來公司跟我見麵。對了,沒什麼瓜哥之類,需要我上門去聊的吧?”
“哈哈,不會不會。”
心如姐一個笑話逗樂了全場,大家重新忙活了起來。該收集資料的去搜集,該打電話的去打,已經十一月中旬,節目在十二月底錄製不了,那就要出大問題。------------------------------------------推薦,收藏,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