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西山夢影(2 / 2)

不知不覺間,夜已漸深,聶姓之人與鬼在這破廟中相對無言。聶姓之人心中默默念佛,祈求平安。他的嘴唇微微顫抖,口中念念有詞,每一個音節都充滿了虔誠。鬼似乎也陷入了沉思,整個破廟彌漫著一種靜謐而又神秘的氛圍。俄而,天欲曙,聶姓之人感覺周圍的氣氛有所變化,那股壓抑的陰氣仿佛漸漸散去。他輕聲向鬼詢問,卻無人應答。他定睛仔細諦視,卻發現四周已空無一物,鬼已消失不見,隻留下一片寂靜與空曠。

自那以後,聶姓之人每次上墓,都會想起那個夜晚與鬼的相遇。他心懷敬畏與感激,總是攜帶著飲食紙錢前往破廟祭祀。每當他沿著那熟悉的山路走向破廟,心中都會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他會想起鬼的話語,想起生命的脆弱與珍貴。而每當他擺放好祭品,總會有旋風繞左右,那旋風卷起地上的落葉,在空中盤旋飛舞,仿佛是鬼在接受他的供奉,又仿佛是在向他傳達著某種感激與思念。一年之後,聶姓之人再次上墓,卻發現那股旋風並未出現。他心中一動,暗自思忖,或許是那鬼因一念之善,已解脫鬼趣,往生善道了吧。他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心中默默為鬼祈福,同時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秉持善念的決心。

在另一個神秘的故事裏,在一個古舊而寧靜的小鎮上,有一位王半仙。此人平日裏喜好與靈異之物打交道,他的眼神中總是透著一種神秘的光芒,仿佛能看穿這世間的陰陽兩界。他有一位狐友,那狐友頗具靈性,常能知曉許多常人難以理解之事。它的身影靈動而狡黠,毛色如火焰般鮮豔,在月光下閃爍著奇異的光澤。

一日,王半仙前去拜訪狐友。狐友遠遠瞧見他,便迎上來笑著說:“君昨夜夢至範住家,歡娛乃爾。”王半仙聽了狐友的話,心中一驚,範住者,乃是邑之名妓也。他仔細回憶,發現自己昨夜確實有這樣一個夢。他滿臉疑惑地問狐友:“何以知?”

狐友悠然說道:“人秉陽氣以生,陽親上,氣恒發越於頂,睡則神聚於心,靈光與陽氣相映,如鏡取影。夢生於心,其影皆現於陽氣中,往來生滅,倏忽變形一二寸小人,如畫圖,如戲劇,如蟲之蠕動,即不可告人之事,亦百態畢露,鬼神皆得而見之。狐之通靈者,亦得見之,但不聞其語耳。昨偶過君家,是以見君之夢。”

王半仙聽了狐友的解釋,心中對夢境的奧秘有了新的認識。他的腦海中浮現出自己夢中的場景,那些模糊的畫麵仿佛在狐友的話語中變得清晰起來。狐友又接著說:“心之善惡亦現於陽氣中。生一善念,則氣中一線如烈焰;生一惡心,則氣中一線如濃煙。濃煙冪首,尚有一線之光,是畜生道中人;並一線之光而無之,是泥犁獄中人矣。”

王半仙心中好奇,問道:“惡人濃煙冪首,真夢影何由複見?”狐友耐心地解釋道:“人心本善,惡念蔽之。睡時一念不生,則此心還其本體,陽氣仍自光明,即其初醒時,念尚未起,光明亦尚在。念漸起則漸昏,念全起則全昏矣。君不讀書,試向秀才問之,孟子所謂夜氣,即此是也。”

王半仙聽了狐友的話,不禁悚然變色,他感歎道:“鬼神鑒察,乃及於夢寐之中。”自此以後,王半仙對自己的言行舉止更加謹慎,時刻警醒自己要心懷善念,莫要被惡念蒙蔽心智。他深知,無論是在醒時還是夢中,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被鬼神洞察,唯有秉持善念,才能在這神秘莫測的世間行走得更加坦然。他開始更加注重自身的修養,時常誦讀經文,廣施善緣,希望自己的陽氣能夠如同烈日般光明,不受惡念的侵蝕。而他與狐友之間的交流,也讓他對這神秘的靈異世界有了更深的敬畏與探索之心,他渴望能夠揭開更多隱藏在陰陽背後的秘密,卻又深知這其中的奧秘無窮無盡,自己隻能在這敬畏與探索中,不斷追尋著內心的寧靜與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