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狐鬼奇談錄(3 / 3)

當他踏上藏經閣,正準備坐下休息時,諸僧忽聞梁上狐語傳來:“大眾且各歸房,我眷屬不少,將移住閣下。”那聲音清脆悅耳,卻又透著一股神秘的氣息。僧人們聽聞,皆麵麵相覷,心中既驚且奇。一位僧人壯著膽子問道:“久居閣上,何忽又欲據此?”狐回答道:“和尚在彼。”僧又問:“汝避和尚耶?”狐答:“和尚佛子,安敢不避?”僧再問:“我輩非和尚耶?”狐卻不再言語。僧人心中好奇,固問之,狐沉默片刻後,緩緩說道:“汝輩自以為和尚,我複何言?”言罷,便再無聲息。

從兄懋園聽聞此事後,感慨道:“此狐黑白太明。它能分辨出真和尚與假和尚,雖為異類,卻有此等見識。其言可使三教中人,各發深省。”此事在寺內流傳開來,僧人們紛紛反思自己的修行,而張明經晴嵐也將此事記錄下來,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奇聞軼事,讓人們對這世間的狐鬼靈異之事,又多了幾分敬畏與好奇。

甲的陰謀與報應

在清平鎮這個不大不小的地方,人際關係錯綜複雜,善惡因果也在悄然上演。

有一個名叫甲的男子,他為人陰險狡詐,心中總是充滿著各種貪婪的欲望。這日,他偶然間見到了乙的妻子,那女子生得溫婉動人,甲頓時心生豔羨,一顆心被那女子勾了去。但他也知道,乙是個粗悍之人,不好對付。於是,他便將自己的心思告訴了丙,一個同樣詭計多端的家夥。

丙聽後,眼珠一轉,計上心來,他笑著對甲說:“其夫粗悍可圖也,如不吝揮金,吾能為君了此事。”甲一聽,心中大喜,連忙表示願意不惜重金。丙便開始謀劃起來,他在邑中挑選了一個品行不端、冶蕩之人,以豐厚的金錢為誘餌,對其囑咐道:“爾白晝潛匿乙家,而故使乙聞,待乙就執,則自承欲盜。白晝非盜時,爾容貌衣服無盜狀,必疑奸,勿承也。官再鞫而後承。罪不過枷杖,當設策使不竟其獄,無所苦也。”

那邑子本就是個貪圖錢財、不顧廉恥之人,聽了丙的計劃,欣然應允。他依著丙的教導,在一個白晝偷偷潛入乙家,故意弄出些聲響,讓乙察覺。乙歸家後,發現家中有陌生人,頓時大怒,將其扭送至官府。那邑子在公堂上,按照事先的安排,隻承認自己欲行盜竊,對於乙懷疑的奸情,堅決否認。官府見他言辭閃爍,且在白晝行竊,行為可疑,便將他暫時收押,以待進一步審訊。

果然,正如丙所料,經過幾次審訊後,那邑子才承認了盜竊之罪,因罪不至死,最終隻是被判了枷杖之刑。而乙雖然心中仍有疑慮,但也無可奈何。然而,經此一事,乙與妻子之間產生了嫌隙,最終竟休出了他的妻子。

丙見事情進展順利,但又擔心乙會後悔,於是他又教唆乙的妻家去狀告乙,並且暗中賄賂證佐,使得乙在官司中敗訴。乙心中憤恨,一怒之下,將女兒嫁了出去。而甲則趁機以重價買下乙女為妾,以為自己的陰謀得逞。

但丙並未就此罷手,他又教那邑子反噬甲,將甲的陰謀在合適的時機公之於眾,然後又教甲如何賄賂官府息事寧人。就這樣,甲和丙在這場陰謀中,前後幹沒了千金之財,而乙和他的家人則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適聞家廟社會,甲為了祈求神明的庇佑,讓自己的惡行不被揭露,也為了能繼續享受榮華富貴,他力修供具賽神,欲以祈福。然而,神明豈會被他的虛偽所蒙蔽?先一夕,廟祝便夢到神曰:“某金自何來,乃盛儀以享我?明日來,慎勿令入廟。非禮之祀,鬼神且不受,況非義之祀乎?”

丙陪同甲前往寺廟,當他們來到廟前時,廟祝以神語拒之。丙心中不信,認為這隻是廟祝故意刁難,他怒目圓睜,執意要進入寺廟。可就在他甫至階前,抬著供具的舁者突然顛蹶,手中的供具全部掉落,摔得粉碎。丙見此情形,心中大驚,這才感到恐懼,連忙悚然返家。

後歲餘,甲突然暴斃而亡。那邑子因與丙有同謀之故,時常往來丙家,一來二去,竟與丙女勾搭上了,最後誘丙女逃去。丙得知後,氣得一病不起,最終氣結而死。乙的妻子在經曆了這一係列變故後,心灰意冷,攜帶家中財物改適他人。丙女與邑子逃至德州後,因生活所迫,行為不檢,被人詰得奸狀,牒送回籍,遭受了杖刑後被官賣。

時丙奸已露,乙對丙的恨意達到了極點。他賣掉家中產業,贖得丙女,為了報複,他讓丙女陪伴自己三夕,而後又將她轉售於人。也有人說丙死時,乙尚未娶,丙婦因無人依靠,便嫁給了乙。但這多是人們為了圖個心中暢快而編造的傳言,並無此事。而那邑子後來落魄成了乞丐,丙女也流落為娼,這便是他們為惡行所付出的慘痛代價,也讓清平鎮的人們看到了善惡有報的天理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