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仙聽後,微微皺眉,表情變得凝重起來。她目光深邃地看著老王,說道:“明公為民父母,但當論其冤不冤,不當問其允不允。獨不記製府李公之言乎?你且回去轉告明公,若想查明此案,需先拋開那些外在的顧慮,專注於案件的真相本身。”說完,狐仙的身影便漸漸消失在霧氣之中。
老王心中牢記狐仙的話,連忙趕回縣衙。他來到書房,將狐仙的話一字不差地轉達給明晨。明晨聽了,心中不禁悚然一驚,他意識到這狐仙的話似乎別有深意,而那個製府李公的故事,或許隱藏著解開自己困惑的關鍵。
在明晨的思緒中,時光仿佛倒流,回到了多年前製府李公尚未顯達之時。那時的李公,還是一位年輕的書生,胸懷大誌,欲在仕途上有所建樹。
一日,李公與一位道士相約一同渡江。江麵上,船隻往來穿梭,一片繁忙景象。李公站在船頭,感受著江風的吹拂,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然而,在一艘客船之上,卻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爭吵。
一位乘客,麵容漲得通紅,正與舟子怒目相視,大聲叫嚷著。原來,是因為船資的問題,乘客認為舟子索要的費用過高,而舟子則堅稱這是按照行情定價,分毫不讓。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爭吵聲越來越大。
道士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這一切,不禁搖頭歎息道:“命在須臾,尚較計數文錢耶?”眾人皆不以為意,隻當是道士的一句戲言。他們或是嘲笑道士的大驚小怪,或是繼續圍觀乘客與舟子的爭吵,沒有人意識到即將到來的危險。
就在片刻之後,江上的天氣突然發生了變化。原本晴朗的天空,瞬間被烏雲籠罩,狂風呼嘯而起。那狂風猶如一頭凶猛的巨獸,肆虐著江麵,掀起了巨大的浪濤。船隻在波濤中劇烈搖晃,仿佛隨時都可能被吞沒。
在混亂之中,那爭吵的乘客一個不慎,被帆腳掃落江中。江水洶湧,瞬間將他吞沒,他甚至來不及發出一聲呼喊,便已消失在滔滔江水之中。李公目睹了這突如其來的悲劇,心中大為詫異,他不禁對道士的預言能力感到敬畏,同時,也為自己身處這危險的境地而擔憂起來。因為此時,江中的風浪愈發猛烈,他們所乘坐的船也在波濤中劇烈起伏,仿佛一片脆弱的樹葉,隨時都可能被江水吞噬。
在船即將被巨浪徹底吞沒的危急時刻,道士展現出了他非凡的能力。他鎮定自若地走到船頭,邁著一種神秘而又獨特的步伐,那便是傳說中的禹步。他的口中念念有詞,開始誦咒。那咒語聲在狂風呼嘯、浪濤洶湧的江麵上回蕩,仿佛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能夠穿透這惡劣的天氣,直達天地之間。
隨著道士的咒語聲響起,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那原本狂怒的風浪,似乎漸漸感受到了一種無形的壓製,開始緩緩平息下來。浪濤的高度逐漸降低,洶湧的江水也慢慢恢複了平靜。船隻不再像之前那樣劇烈搖晃,而是逐漸穩定下來,最終平安地抵達了岸邊。
李公上岸後,心中對道士的救命之恩感激涕零。他連忙走上前去,拜謝道士的救命之恩,說道:“適墮江者命也,吾不能救,公貴人也,遇阨得濟,亦命也。吾不能不救,何謝焉。”道士微微擺手,示意他不必客氣。
李公再次拜謝道:“領師此訓,吾終身安命矣。”道士聽了,微微搖頭,神色凝重地說道:“是不盡然,一身之窮達當安命,不安命則奔競排軋,無所不至,不知李林甫、秦檜即不傾陷善類,亦作宰相,徒自增罪案耳。至國計民生之利害,則不可言命。天地之生才,朝廷之設官,所以補救氣數也。身握事權,束手而委命,天地何必生此才,朝廷何必設此官乎?晨門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諸葛武侯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敗利鈍非所逆睹。此聖賢立命之學,公其識之。”
李公聽了,心中深受觸動。他深知,道士這一番話,不僅僅是在講述命運的哲理,更是在對他的仕途之路乃至整個人生進行一番深刻的教誨。他恭敬地問道:“敢請教恩師姓名?”道士微微一笑,說道:“言之恐公駭。”說完,便轉身離去。李公望著道士的背影,隻見他行至數十步外,便如煙霧般悄然消失,隻留下李公一人在原地,久久佇立,沉浸在對這番話的思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