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對錢學森的稱呼,由“錢先生”改為“錢學森同誌”,使錢學森感到親切。
錢學森依照《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中的內容,向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作《發展我國導彈技術》的報告。
這次會議決定建立導彈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簡稱“航委”)。這個委員會由周恩來總理、聶榮捧元帥和錢學森等籌備建立。“航空工業委員會”下設設計機構、科研機構和生產機構。
國防部長彭德懷在會上明確提出,中國要搞原子彈和導彈。
這次中央軍委擴大會議的討論結果,上報中共中央書記處、中共中央政治局和毛澤東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在我國發展導彈事業的決定。
1956年4月13日,國防部發出通知:國務院決定成立“航空工業委員會”,直屬國防部,聶榮臻任主任,錢學森等為委員。
女秘書眼中的“國寶”
連她自已都沒有想到,她會去做秘書工作,而且是給錢學森當秘書。
1947年,張可文考入北京大學數學係。1951年畢業之後,在北京工農速成中學當數學教師。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屬於“三門幹部”,即出了家門到校門,出了校門到機關門。
1956年7月,領導突然通知她,擔任錢學森的秘書。她從來沒有做過秘書。後來才明白,當時錢學森回國不久,正需要一位秘書,張可文的一位同班同學推薦了她,一是她北京大學數學係畢業,懂業務;二來她是中共黨員。
就這樣,29歲的張可文被調到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工作,成為錢學森第一任秘書。記得,她見到這位大科學家時,P鹹他“錢先生”而錢學森則直呼其名張可文。
張可文非常尊重錢學森。在她看來,錢學森是“國寶”,能夠給“國寶”級的大科學家當秘書,非常榮幸。
張可文告訴筆者,做錢學森的秘書相當輕鬆,無非就是給錢學森接個電話,收發文件,開會時作個記錄。錢學森總是自已起草講話稿,起草文件,親筆給別人回信,不用秘書代勞。
她原本以為大科學家一定很嚴肅,不苟言笑。接觸時間長了,她發現錢學森講話很幽默,也很親切。那時候的她,沒有出過國,處於相當封閉的狀態,很想知道美國的情況,了解世界科學發展的態勢。每當休息的時候,錢學森就講國外的情況給她聽,使她增長了不少見識。錢學森還說,要多看外國的科技雜誌,從中獲取科技信息以至科技情報。要多掌握幾門外語。就連科技廣告也要注意,比如從外國的風洞廣告就可以大致了解他們的超音速飛機的發展水平。錢學森還教張可文做剪報,即把報刊上有參考價值的文章剪下來,按照不同的主題分類放於不同的牛皮紙袋裏。
張可文說,在星期六,錢學森甚至給力學研究所的工作人員作音樂講座。錢學森主張,科學家要有廣泛的興趣,不能總是待在研究室裏。
那時候,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大樓剛造好,所長辦公室安排在三樓。那是一個套間,外間是張可文的辦公室,裏屋是錢學森的辦公室。錢學森問張可文,辦公桌該怎麼安放?張可文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一時答不上來。錢學森告訴張可文,辦公桌應該放在辦公室左側靠窗的地方,這樣一抬頭就看見房門,尤其是錢學森坐在裏屋,一抬頭可以看見兩間辦公室的門。錢學森還關照,他的辦公室裏的門,門鎖要朝裏,這樣隻有他從屋裏開門,門才能打開,外麵的人打不開他的辦公室的門。張可文一聽,錢學森這樣安排辦公桌的位置,確實很有道理,她非常佩服錢學森的細心,連辦公桌怎麼放、房門的鎖怎麼安裝,都有~番講究。
在錢學森辦公室隔壁,是副所長辦公室。當時的力學研究所副所長,是錢學森的好友郭永懷。
張可文回憶說,1956年那時候,工作熱情都很高,力學研究所差不多都是三時段上班,即除了上午、下午上班之外,晚上仍然開會,所以力學研究所入夜仍燈火通明,食堂通常供應夜宵。錢學森總是回家吃飯,從研究所到家大約要走十幾分鍾,每天來回走三趟。當時中關村尚在初創時期,從研究所到家要路過一大片田野。那時候張可文住在中關村宿舍10號樓,錢學森住在14號樓,錢學森在夜間回家時,總是跟張可文一起回去。
張可文說,錢學森生活很樸素,穿普通的中山裝,腳下是一雙北京圓口布鞋。
跟錢學森接觸多了,張可文對這位大科學家也就敢說敢言。
張可文記得,從美國回來不久的錢學森,一股“外國作風”,講話直來直去,不講情麵。有一回一位北京大學數學係的副教授來見錢學森。進了錢學森辦公室,可能是錢學森對他有看法,也可能錢學森當時沒有注意,盡管辦公室裏有椅子,也沒有叫人家坐下來。那位副教授就站在錢學森的辦公桌前畢恭畢敬地跟錢學森談話,談了十幾分鍾,錢學森最後說了一句話:“連這樣的問題你都不懂?”那位副教授頓時臉漲得通紅,尬地站了一會兒,向錢學森鞠了一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