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三百八十六章 小渠水潺潺(一)(1 / 2)

元朔元年對於大漢來說是頗為不平靜的一年,在這一年中,發生了諸多大事。先是劉徹定二千石不舉孝廉罪法;而後是衛夫人生皇子據,被立為皇後;夏初時節,百越動亂;之後,左右大將軍秦城衛青領軍四萬迎擊入境匈奴,隨即收複了河南地;秋,以新耕戰體係為核心的新法開始進入民眾視野;十月,李廣河西大敗;十一月初,震驚天下的左大將軍秦城案宣告終結,幾乎是同時,丞相薛澤案也昭告天下,震動朝野。

而這還不算完,時年二十九歲的大漢年輕皇帝劉徹,還想在元朔二年到來之前再大展一番拳腳,於是,劉徹先後頒布兩道詔令,一者為北軍征卒五萬,二者便是準新法大行天下。

皇帝動動嘴皮子,臣子便要跑破腳丫子。劉徹的兩道詔令頒布之後,以衛青為首的北軍將領,和秦城為首的新法領導小組,便開始奔波忙碌。

於秦城而言,推行新耕戰體係,是他正式邁入上馬治軍下馬治民大臣行列的第一步,而對於劉徹來說,新耕戰體係的推行,是保障民不為國戰疲的重要舉措。除兩人之外,竇非則將新法推行,看成是法家治國理念的重大突破。

萬事開頭難,有了切入點,後續事宜便不難跟進。這是竇非心中的想法。

然而秦城心中的治國方略,卻並非如竇非那般簡單。生於後世的秦城知曉,以一家思想治國,自然不及集眾家之所長治國來的好,而如何融合百家之長,形成一門新的治國理念,還有待時日。

而這,便是秦城現如今最大的追求。

讓大漢不必像自己熟悉的那段曆史一樣,為與匈奴交戰而民生凋敝,是最低追求。

從鄉野走向廟堂,從沙場走向天下,秦城麵前的天地越來越廣闊,其所麵對的挑戰和困難也越來越大。而為大漢,甚至說為往後的華夏找到一種合適的治國理念,讓華夏治國文治武功皆能稱雄東方,是秦城現如今最大的期望。

為此,秦城甚至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若能以天下為棋盤,以千年曆史為畫卷,好男兒一腔熱血,何懼一死?

“新法在京畿之地試行的時候,排除士族貴族的有意阻擾,其表現出來的效果是不錯的,其展現出的趨勢更是振奮人心。此番新法推行天下諸郡(王國暫時除外),隻要操作得當,必定前途光明。”四人領導小組舉行商談時,情緒最激昂的便屬竇非,四人剛一坐下,他便開始慷慨陳詞。

有夢想的人無疑是最精彩的,秦城笑著打趣道:“看來竇兄對如何推行新法,心中已然有了丘壑啊!既然如此,你便下達任務,我等隻管執行便可!”

“是啊,我看竇兄統領大局便可,我等跑跑腿也就行了!”公孫策也笑道。

“我看可行。”東方朔摸著下巴上寥寥幾根胡須附議。

“嘿嘿!”早過了而立之年的竇非當即得意的笑了兩聲,“你等若是想以此調侃我,怕是要失算了。不瞞你們說,對於如何推行新法,我還真有了一個初步的計劃。既然大夥兒今日都這般說了,我便不妨將這方案拿出來,大夥兒也好看看合不合理。”

“正好!”秦城等人俱是點頭。

竇非道一聲“獻醜”,這便拿出大大一卷書簡,在眾人麵前攤開,開始講解他的新法實施大綱和細則。

不得不說,竇非確實是有大能耐的。天下之大,總有些天才存在,這些人是斷然不能用尋常人的標準去衡量的。當日商君如此,孫子如此,張儀如此,現如今竇非也是如此。即便是沒有在官場混過多久,對其中各種關節不是十分了解,但是這並不妨礙竇非將這份實施計劃設計的相當完美。

眾人細細研究一陣,都不得不讚歎一聲,“好手筆!”

廢了好大一番口舌講解自己的想法,竇非將體力耗去大半,這會兒說完之後,卻忽覺有些無力,歎道:“可惜,新法隻能在天下郡縣推行,不能實施於王國,美中不足!”

“餅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你還想一口吃下一個胖子?”秦城笑道,“天下諸多郡縣,已經夠我等好生忙碌幾年了!”

“也是。”

“那日後新法會不會在王國推行?”公孫策哪壺不開提哪壺道。

“......”眾人沉默一陣,秦城問東方朔道:“你可是陛下近臣,你給透露點風聲!”

“如此絕密重大之事,陛下哪裏會讓我等看出半點跡象?”東方朔翻著白眼搖頭道,“若是陛下流露出了這方麵的心思,隻怕也離實施不遠了。”

“嘿,你就裝吧!”秦城撇嘴道,“你東方朔的能耐別人不知道,我可是了解的很!今日你說也得說,不說也得說!”

“我有那麼厲害嗎?”東方朔指著自己的鼻子環視眾人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