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1 / 3)

竹林中,清風徐徐,鳥鳴陣陣。

一壺靈茶,嫋嫋散發茶香。

荀山主獨坐石桌旁,長袖拂過,茶香愈發濃鬱。

雲霽拱手而立,雙眼微垂,麵色肅然。

許久,荀山主放下茶盞,道:“你意已決。不再更改?”

“是。”雲霽正色道,“弟子意已決,請掌山準許弟子下山。”

“你這一去,必造-殺-孽。”荀山主長歎一聲,麵帶惋惜,“縱是有損道基,百年無法成就大道,也不後悔?”

“回掌山,弟子不悔。”

雲霽抬頭,不見溫和笑容,隻存一片堅毅。

“弟子出身周室,卻身負夏朝血脈。生母被害慘死,更被周皇親手斬斷父子情緣。”

頓了頓,雲霽垂下雙眸,語氣愈發低沉。

“登浮雲山,承祖師道統,弟子想起許多,也思慮許久。我輩修道之人,必順心而為。縱損傷道基,延誤修行,境界凝滯,弟子亦要下山。”

非如此,無法了結因果。哪怕求得大道,也會如祖師一般,留存無盡遺憾。

“你記起來了?”荀山主表情微變。

“是。”雲霽坦言道,“不瞞掌山,弟子從不曾忘,也不敢忘。”

“也罷。”荀山主搖搖頭,道,“既如此,我便不再攔你。”

“謝掌山!”雲霽拱手。

荀山主取出兩枚竹簡,祭入法力,交給雲霽,道,“此物你帶在身上,他日遇有急情,可斷其一,山門弟子自會趕往相助。”

鄭重接過竹簡,雲霽下拜。

荀山主即將閉關,璿璣尊者暫代掌山之責。與前者不同,後者始終不讚成弟子此時入世,更不願山門卷入五國之亂。

雲霽決意歸國,可謂同璿璣尊者的主張背道而馳,必引來對方厭惡。

他日遇到危急,無法解決,沒有荀山主開口,縱是璿光尊者出麵,也未必能讓璿璣尊者鬆口。

現今,有這兩枚竹簡在手,哪怕再不願,璿璣尊者也不能違令,必須出手相助。不然,便是違背祖師留下的山規,定受責罰。

雲霽再拜,為荀山主的維護,也為感念祖師大恩。

“起來吧。”

荀山主站起身,道:“歸國之事,我不攔你。然需在山門大典之後。若我沒有料錯,李道友近日將抵,你代我前往迎接。”

“是。”

雲霽應諾。

“再則,各宗門弟子陸續抵達,你師伯和師父忙得腳不沾地,你也不好躲懶。”荀山主話鋒突轉,笑道,“聽你師父說,五輪宗的穆長老送來一份大禮,並有意為你說親,你意下如何?”

“回掌山,國事未平,因果未靖,弟子無意於此。”

“你自同你師父說去。”荀山主笑意更深,“你既要歸國登位,行事自要與在山門時不同。俗世之緣不斬,必當順勢而為。隻當鍛煉道心吧。”

“是。”

雲霽垂首,彎起嘴角,現出一抹淺笑。

俗世之緣?

既不-欲-為他人傀儡,何須勉強自身?

五國皇者如何行事,與他何幹?縱是攪個天翻地覆,世家傾覆,又如何?

他不為權,不為榮華,更不為美色。隻為討回一個公道,了結一段因果。亦為還李道友一份情誼。

想起在浮雲山中所見,笑容微斂,俊顏閃過幾許恍惚。

祖師留存神識,藏於山中,千年不滅,隻為等一個了結。

祖師貌似溫和,實則手段狠絕。他既承續山門道統,得祖師真傳,必要應諾心誓。否則,今生將困於元嬰,不得寸進。

仔細回想,夏朝宗室為何一夕覆滅,五國之外,可是另有緣由?

雲霽不解,聯係前番種種,抽絲剝繭,仍尋不出答案。

若他生母尚在,或可為他解惑。現如今,他隻能陷入謎團,依靠自身尋找契機,卻越想越是迷惑。

“雲峰主,請隨弟子來。”

思緒翻湧間,荀山主已返回靜室。

雲霽揖禮之後,隨青衣童子離開。

“掌山有言,大典之日自會現身。其他時日,幾位峰主可依章程安排諸事。”

簡言之,該怎麼辦,山門都有記載。不提雲霽,七位峰主至少經曆過一次大典,無需事事稟報。他老人家需要靜修,非必要少來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