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神秘的問卜師下(2 / 3)

他沒有時間喘息,回頭看了一眼診所,隻見白大褂男子和其他人也追了出來。張銘轉身朝著荒草地外跑去,他的身影在荒草叢中穿梭,衣服被荊棘劃破,皮膚也被劃出了一道道血痕,但他全然不顧。

然而,他發現自己已經被盯上了,無論他跑到哪裏,似乎都有一雙雙眼睛在暗處監視著他。他在城市的街道上狂奔,試圖混入人群中擺脫追蹤。但那些追蹤者就像幽靈一樣,如影隨形。

張銘利用自己對城市地形的熟悉,鑽進了一條狹窄的胡同。胡同裏錯綜複雜,他在胡同裏左拐右拐,試圖甩掉追蹤者。他躲進了一個垃圾桶後麵,屏住呼吸,聽著外麵的動靜。追蹤者的腳步聲在胡同裏回蕩,他們似乎有些迷茫,在各個岔路口搜尋著。

張銘知道,這隻是暫時的喘息機會。他必須盡快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重新整理思路,同時想辦法把診所裏發現的證據公之於眾,揭露這個可怕的陰謀,否則,他將永遠被籠罩在這無盡的恐懼和危險之中。

張銘躲在垃圾桶後,聽著追蹤者的腳步聲在胡同裏漸行漸遠,他緊繃的神經這才稍稍放鬆了些。然而,他清楚自己仍身處險境,必須盡快離開。他從垃圾桶後探出頭來,觀察了一下四周,確定暫時安全後,小心翼翼地從胡同裏走了出來。

此時的他衣衫襤褸,臉上和手上滿是被荊棘劃傷的痕跡,狼狽不堪。但他的眼神依然堅定,充滿了對真相的執著。他在街道上快速走著,時不時回頭查看是否有人跟蹤。

在路過一個街邊咖啡店時,張銘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的名字。他警覺地轉過身,看到一個陌生男子正朝他招手。男子看起來三十多歲,穿著一身休閑裝,背著一個背包,眼神中透露出一種精明和幹練。

“你是誰?”張銘充滿戒備地問道。

男子走到他跟前,壓低聲音說:“我是林宇,是一名記者。我知道你現在正被人追殺,也知道你在調查的事情,我是來幫你的。”

張銘一臉疑惑:“你怎麼會知道這些?”

林宇笑了笑,帶著張銘走進咖啡店的一個偏僻角落坐下。他打開背包,拿出一份資料遞給張銘。張銘接過來一看,資料裏全是關於那個神秘診所和疑似背後組織的調查內容,其中還有一些照片和文件,有些資料甚至比他在診所地下室發現的還要詳細。

林宇開始講述自己的經曆。原來,他一直在追蹤一個非法組織的線索,這個組織涉及多起心理異常案件。在調查過程中,他發現了那個診所的可疑之處,也注意到了張銘的行動。他觀察張銘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知道張銘是一名心理谘詢師,並且發現張銘和那些受害者有著某種聯係,也在試圖揭開真相。

“我本來想找個合適的機會和你接觸,但看到你今天被追殺,我就不能再等了。”林宇說道。

張銘看著林宇,心中燃起一絲希望。他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個盟友是多麼重要。兩人開始交換各自掌握的信息。

林宇告訴張銘,根據他的調查,這個組織通過心理暗示手段控製人,已經有很長的曆史了。他們的目標不僅僅是普通民眾,還涉及到一些有影響力的人物,目的是為了獲取巨大的利益,比如操縱商業決策、影響政治局勢等。

張銘則把診所裏看到的非法心理控製實驗的文件內容詳細地告訴了林宇,包括那些奇怪的符號和病曆上受害者的症狀。他們發現,雙方的線索相互印證,讓整個陰謀更加清晰地呈現在眼前。

“我們必須阻止他們,不能讓更多的人受到傷害。”張銘堅定地說。

林宇點點頭:“沒錯,但這並不容易。這個組織非常龐大且隱蔽,我們現在掌握的隻是冰山一角。我們需要更多的證據,而且要小心他們的反撲。”

他們開始商量下一步的計劃。林宇提議先找一個安全的地方隱藏起來,對現有的資料進行深入分析,同時嚐試尋找更多的受害者或者知情人。張銘表示同意,他知道,這是一場與時間和危險賽跑的戰鬥。

在離開咖啡店後,兩人謹慎地穿梭在城市的街道中,時刻留意著周圍的動靜。他們來到了林宇事先準備好的一個秘密據點,這是一個位於老舊居民區地下室的小房間,雖然簡陋,但位置隱蔽,不容易被發現。

一進入房間,他們就開始忙碌起來。牆上很快掛滿了他們整理出來的線索和資料,桌子上堆滿了文件和照片。他們坐在桌前,開始仔細研究每一個細節,試圖從這些錯綜複雜的信息中找到突破口,找出這個神秘組織的核心和弱點,為徹底摧毀它做好準備。而此時,在城市的某個陰暗角落,那個組織似乎也察覺到了他們的行動,正準備采取新的措施來應對這兩個對他們構成威脅的人。

張銘和林宇在秘密據點中,如同置身於風暴的中心,四周牆壁上的線索和資料仿佛是他們對抗黑暗的武器庫。每一份文件、每一張照片都承載著無數受害者的痛苦和那個神秘組織的罪惡,他們深知,必須盡快行動,才能阻止更多悲劇的發生。

經過數小時的分析和討論,他們發現了一個可能通向組織核心的線索——一家看似普通的心理研究機構。這家機構表麵上進行著正常的心理研究項目,但一些細節卻與診所的非法實驗以及受害者的情況有著微妙的聯係。種種跡象表明,這裏極有可能是組織的一個重要據點,隱藏著關鍵證據。

兩人決定偽裝成心理研究人員潛入其中。林宇利用自己的記者資源,迅速搞到了兩套偽造的身份資料和相應的工作證件。他們換上了白大褂,戴上眼鏡,盡力讓自己看起來更專業、更符合研究人員的形象。張銘憑借自己作為心理谘詢師的經驗,模擬著研究人員的舉止神態,而林宇則在一旁不斷提醒他一些記者所熟知的研究機構的行為特點。

當他們來到心理研究機構的大門前時,張銘的心不由自主地揪緊。這扇門仿佛是通往黑暗深淵的入口,門後的未知讓他既緊張又興奮。他們向門口的保安出示了證件,保安仔細地檢查後,眼神中閃過一絲疑慮,但還是放他們進去了。

一進入機構,張銘和林宇就感受到了一種壓抑的氛圍。走廊裏燈光昏暗,牆壁是單調的白色,偶爾有幾扇門緊閉著,門上沒有任何標識。他們按照事先規劃好的路線,朝著核心區域走去。一路上,他們遇到了一些工作人員,彼此隻是冷漠地點點頭,沒有多餘的交流,這種冷漠讓整個環境顯得更加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