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午夜送魂(1 / 3)

在這個偏遠得如同被世界遺忘的角落般的農村,時間仿佛流淌得格外緩慢。青山像沉默的巨人,靜靜地守護著這片土地,綠水悠悠地繞過農田,那農田就像拚圖一般錯落有致地鋪展著,張家那座樸實的小院就坐落在這片寧靜之中。

張宇是個渾身透著機靈勁兒的小男孩,那對黑亮的眸子總是閃爍著對周遭一切的好奇光芒。他就像一陣小旋風,在村子裏東奔西跑,探索著屬於他的奇妙世界。這日,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地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張宇和往常一樣,和小夥伴們來到了村裏那間老房子附近。

那老房子宛如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破舊的牆壁爬滿了歲月的痕跡,周圍的荒草叢生得幾乎要將它淹沒。對張宇和小夥伴們來說,這裏卻是他們心中最神秘的探險樂園。他們在草叢中穿梭,尋找著想象中的寶藏。然而,這次的玩耍卻成了一場噩夢的開端。

張宇在追逐小夥伴的時候,不小心被一塊石頭絆倒,他的手在慌亂中碰倒了一塊刻有奶奶名字的石頭。那石頭原本安靜地待在奶奶過世後家人為她設置的簡易“安息所”旁,這個小小的“安息所”隻是用幾塊石頭圍起來的,裏麵有奶奶生前喜愛的一些小物件。

當晚,夜幕剛剛籠罩村莊,張宇家就陷入了一片慌亂。原本活蹦亂跳的張宇突然發起了高燒,他小小的身體就像被火灼燒一般滾燙。小臉燒得如同熟透的蘋果,紅得嚇人,嘴唇幹裂起皮。他的嘴裏說著含混不清的話語,雙手在空中胡亂地抓著,仿佛在與什麼看不見的東西搏鬥。那眼神中滿是驚恐,就像陷入了無盡的黑暗深淵。

媽媽守在床邊,心急如焚。她用濕毛巾不停地給張宇擦臉、擦身子,試圖為他降溫。她的手顫抖著,眼中滿是擔憂和恐懼。媽媽趕忙叫來了村裏的醫生,那醫生背著藥箱,一路小跑著趕來。醫生仔細地檢查了張宇的身體,眉頭緊鎖,他給張宇打了針,又開了藥,叮囑媽媽一定要按時給孩子吃藥。然而,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張宇的情況卻絲毫不見好轉,媽媽的心就像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緊緊揪住,喘不過氣來。她坐在床邊,望著孩子痛苦的模樣,淚水在眼眶裏打轉,卻又強忍著不讓它們落下,她在心中默默祈禱,希望孩子能快點好起來。整個夜晚,張宇家的燈光都亮著,那昏黃的燈光在黑暗中顯得如此孤獨和無助,仿佛在訴說著這個家庭的苦難。

晨曦的微光艱難地穿透了籠罩在村莊上空的陰霾,卻無法驅散張宇家那如濃霧般的憂愁。張宇依舊在高燒中苦苦掙紮,媽媽一夜未眠,雙眼布滿血絲,眼神中滿是疲憊與無助。她望著孩子那因痛苦而緊皺的眉頭,感覺自己的心像是被無數根針狠狠地紮著。

村子裏,消息就像風一樣迅速傳開。老人們聽聞張宇的情況後,紛紛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朝著張家趕來。他們圍坐在院子裏,神色凝重,低聲交談著,那一張張滿是皺紋的臉上寫滿了憂慮。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那花白的胡子隨著說話的節奏微微抖動。他緩緩地開口說道:“這孩子的症狀不尋常啊,怕是衝撞了什麼不幹淨的東西。你們想想,這好端端的,怎麼突然就這樣了?而且藥也吃了,針也打了,卻不見好,依我看,多半是被過世的親人‘跟上’了。”老人的話語如同重錘一般,敲在每個人的心上。

張宇媽媽起初聽到這些話,心中是不信的。在她的認知裏,這些迷信的說法不過是老人們用來嚇唬小孩子的。可如今,看著孩子日益憔悴,那原本紅潤的小臉如今變得蠟黃,身體也愈發虛弱,她的心中不免有些動搖。她知道,再這樣下去,孩子可能真的會有生命危險,她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受苦。

張宇的爸爸遠在城裏打工,為了這個家在外麵辛苦打拚。媽媽知道,這個時候不能讓爸爸分心,而且遠水救不了近火,她隻能獨自麵對這棘手的情況。她焦急地向老人們打聽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

老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那些古老的傳說和習俗在他們的口中娓娓道來。有的老人提到了曾經村裏也有類似的情況,就是通過送魂才讓孩子恢複正常的。他們詳細地講述著送魂的過程,每一個步驟都像是一種神秘的儀式,承載著對未知的敬畏。

張宇媽媽在一旁認真地聽著,她的心中十分糾結。一方麵,她是接受過現代教育的人,對這些迷信色彩濃厚的說法有著本能的懷疑;另一方麵,孩子的病情讓她心急如焚,她願意嚐試任何可能讓孩子康複的方法。在這種矛盾的心理下,她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片茫茫的迷霧之中,找不到方向。但為了孩子,她決定暫時放下心中的疑慮,去探尋這送魂之說是否真的能救孩子。

她看著院子裏的老人們,眼中滿是感激與期待。她知道,這些老人是真心為孩子好,他們所講述的方法,或許是目前唯一的希望。她暗暗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試一試,哪怕隻有一絲希望,她也要緊緊抓住,絕不放棄。此刻,她的眼神中多了一份堅定,那是母愛的力量在支撐著她,讓她在這艱難的時刻有了麵對未知的勇氣。

張宇媽媽像是一位踏上未知征程的戰士,懷揣著緊張與不安,開始了送魂的準備。她先在家裏翻箱倒櫃地尋找那麵有著特殊意義的鏡子。那鏡子是奶奶生前用過的,被放在衣櫃的最底層,周圍堆滿了舊衣物和雜物。

當她把鏡子拿出來的時候,灰塵在陽光的照射下飛舞起來,像是被驚擾的精靈。鏡子的邊緣已經有些磨損,那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原本光滑的木質邊框變得粗糙,有些地方的漆都已經剝落,露出了裏麵暗黃的木頭。鏡麵也不再清晰,上麵有一些模糊的水漬印和細小的劃痕,就像歲月的皺紋,記錄著過去的點點滴滴。

媽媽輕輕地擦拭著鏡子,手指拂過鏡麵,思緒也隨之飄遠。她想起小時候,奶奶總是坐在鏡子前,慢慢地梳理著自己那一頭銀絲般的頭發。奶奶的麵容在鏡子中慈祥而溫和,那時候,這麵鏡子反射出的是一家人溫馨的生活畫麵。而現在,它卻要成為拯救孩子的關鍵之物,媽媽的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奶奶的懷念,又有對未知結果的恐懼。

接著,她去村裏的小賣部買雞蛋。小賣部位於村子的中心位置,是一座簡陋的平房,裏麵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小賣部的老板是個熱心腸的人,看到張宇媽媽急匆匆地趕來,便關切地詢問。當得知是為了給張宇治病準備雞蛋時,老板的眼神中流露出憐憫之情。他一邊安慰媽媽,一邊多送了幾個雞蛋給她,說道:“孩子生病,你肯定著急,這些雞蛋你拿著,希望小宇能快點好起來啊。”媽媽感激地接過雞蛋,眼中閃著淚花,連聲道謝。

她把雞蛋小心翼翼地放在口袋裏,仿佛這些雞蛋是無比珍貴的寶貝。在回村的路上,她遇到了幾個村民,村民們紛紛詢問張宇的情況。媽媽簡單地說了幾句,腳步卻沒有絲毫停留,她現在滿心都是盡快完成送魂的準備,讓孩子脫離病痛。

回到家後,媽媽把雞蛋放在桌子上,旁邊就是那麵鏡子。她看著這些物品,心中默默祈禱。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桌子上,那畫麵有一種奇異的寧靜感,可媽媽的內心卻如波濤洶湧的大海。她深知,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充滿了神秘色彩,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她最愛的孩子。她不知道這樣做是否真的有效,但她願意為了那一絲希望去嚐試。她坐在桌前,眼神緊緊地盯著鏡子和雞蛋,仿佛在它們身上能看到孩子康複的曙光,這一刻,她把所有的信念都寄托在這些古老習俗所涉及的物品上了。

回到家後,張宇媽媽一刻也不敢停歇,她深知時間就是生命,孩子每多一秒的痛苦,都像一把刀割在她的心口。她坐在院子裏的小板凳上,開始準備紙錢。那疊紙錢的黃紙是平日裏積攢下來的,原本是為了逢年過節祭祀祖先用,沒想到如今卻要在這樣的情境下派上用場。

媽媽的動作有些機械,她一張一張地疊著紙錢,每一下折疊都像是在訴說著對孩子的愛和對未知力量的祈求。陽光灑在她身上,映出她那疲憊卻堅定的身影。她的眼神有些空洞,思緒在擔憂和希望之間徘徊。每一張黃紙在她手中變得規整,就如同她希望通過這些舉動能讓孩子的病情也變得有條有理,恢複正常。

院子裏十分安靜,隻有紙張摩擦的沙沙聲。偶爾有微風吹過,帶來一絲涼爽,但這絲毫無法緩解媽媽心中的燥熱。她想起曾經和奶奶一起疊紙錢的場景,那時奶奶會告訴她一些關於生死輪回、祖先庇佑的故事,那些故事在當時聽起來隻是遙遠的傳說,而現在,她卻希望這些傳說能有一絲真實的力量來幫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