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複活(1 / 3)

明代天啟年間,在伊川的一個小村莊裏,生活著一對孤兒寡母。書生張伊理一生鬱鬱不得誌,幾次科舉考試皆名落孫山,在貧困與失意中度過了一生,留下年僅十三歲的兒子張露和體弱的妻子艱難過活。

張露自幼懂事,看著母親日夜操勞,心中滿是酸楚。為了維持生計,他每日早早起床,趕著家中僅有的一頭牛去山坡上吃草,空閑時便在山上砍柴,然後將柴薪背到集市上售賣,用換來的微薄錢財為母親購置些米麵糧油。

在這個小村莊裏,有一位心地善良的教書先生黃勝,他與張伊理生前乃是好友。黃勝見張露母子生活困苦,又憐惜張露聰明伶俐,便主動提出免費教他讀書識字。張露深知這個機會來之不易,他每日在放牛砍柴之餘,便如饑似渴地學習。在黃勝的悉心教導下,張露進步飛速,三年之後,他在當地已小有名氣。

這一年,縣裏舉行科舉考試,黃勝覺得張露已頗有學識,便鼓勵他去參加。張露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帶著母親辛苦積攢的一點盤纏,前往縣裏。考試結束後,他在客棧中等待放榜,心中滿是忐忑。

一日,張露心情煩悶,便走出客棧,登上城牆漫步。望著城下的市井煙火,他不禁詩興大發,吟出“夕陽片石明羊角,芳草孤洲暗虎頭”的詩句。這時,一位身著錦袍的少年不知何時來到他身後,拍掌稱讚道:“兄台好詩!”張露回頭,隻見那少年麵如冠玉,眼神靈動,透著一股機靈勁兒。少年自我介紹說他叫鄭玉,對張露似乎早有耳聞。

鄭玉笑著對張露說:“兄台之才,小弟佩服。隻是小弟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兄台此次考試,文章雖好,然卻有些不合時宜。如今考官喜好之文,多為迎合聖意、規規矩矩之篇,兄台若想高中,或許需稍作改變。”張露聽後,微微皺眉,正色道:“文章乃千古不朽之大業,吾不願為了功名而放棄自己的文風。”鄭玉見他如此堅持,也不惱,反而笑道:“兄台高義。不過小弟已為兄台略盡綿薄之力。”說著,他從袖中拿出一張試卷,竟是張露的考卷,隻是上麵的文章已被換成了一篇較為簡單通俗的文章。鄭玉說:“小弟已托人將此卷呈於主考,兄台定能高中。”張露看著那篇陌生的文章,心中雖覺得文筆拙劣,但想到鄭玉也是一片好心,便向他道謝。

鄭玉又與張露閑聊起來,他看著張露的麵相,神秘兮兮地說:“兄台,小弟略通相術。觀兄台之相,官運雖薄,但祖上積德深厚,日後定會有福報。兄台雖此次科舉或許難有大成就,但日後定會有佳兒,此子必能光宗耀祖。”張露聽了,隻是笑笑,並未將這些話放在心上。

後來,鄭玉得知黃勝是張露的老師,竟主動拜黃勝為師,還與張露結拜為兄弟。張露覺得鄭玉為人熱情豪爽,對他也頗有好感。

幾個月後,鄭玉找到張露,一臉喜氣地說:“賢弟,為兄給你看中了一位好姑娘,這幾日便是吉日,你且隨我去成婚。”張露一聽,頓時愣住了,他連忙說:“兄長,這如何使得?婚姻大事,需告知家母,且我如今尚無功名,哪能如此倉促成婚。”鄭玉卻拉著他的手說:“賢弟莫要擔憂,此乃天賜良緣。待你見過那姑娘,便知為兄所言不虛。”張露心中雖有疑慮,但在鄭玉的勸說下,又想到老師黃勝對鄭玉印象也不錯,便決定跟他走一趟。

兩人騎馬疾馳,行了約三十裏路,來到一處極為氣派的地方。隻見眼前有一扇朱紅色的大門,院牆高聳,院內的房子雕梁畫棟,盡顯奢華。這時,從門內走出一位五十歲左右的男子,此人身材魁梧,個頭頗高。他看到張露,滿臉笑容地迎上來說:“賢侄,你終於來了。我與你父親乃是舊交,當年曾有婚約,將我的二女兒夕芳許配給你。”張露心中一驚,他從未聽父親提起過此事。那男子又指著鄭玉說:“鄭玉乃是我的兒子,他曾在你父親門下讀過書,此次便是他牽線,促成這樁婚事。”

張露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切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但事已至此,他也不好拒絕。當晚,在一片熱鬧的氛圍中,張露與夕芳拜堂成親。夕芳身著紅色嫁衣,頭戴鳳冠,嬌美動人。張露看著眼前的新娘,心中滿是歡喜。婚後,兩人如膠似漆,感情甚篤。

一個月後,張露對夕芳說:“娘子,我離家已有多日,心中掛念母親,我想回去看望她老人家,過幾日再來接你,一同去拜見母親。”夕芳聽了,眼中閃過一絲慌亂,但很快恢複正常,點頭答應。夕芳的父母得知後,卻顯得有些難為情,但也沒有多說什麼。

張露告別妻子,踏上了回家的路。回到家中,他將成婚之事告知母親和老師黃勝。母親聽後,眉頭緊鎖,滿臉疑惑地說:“露兒,你父親生前朋友甚少,我從未聽他提起過有這樣一門親事,此事太過蹊蹺。”黃勝也覺得有些奇怪,但又說:“或許是張兄生前未曾提及,也說不定是一段奇緣呢。”

次日清晨,張露母子和黃勝一起按照張露記憶中的路線,前往鄭玉家。然而,當他們來到那裏時,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隻見眼前隻有一片斜陽野草,幾棵白楊在風中瑟瑟發抖,一條小溪潺潺流過,哪裏有什麼朱門大院,分明是一片荒郊野外。張露心中一涼,知道自己是遇到了妖怪或者鬼魂之類的邪物,他又驚又怕,心中更是對妻子夕芳思念不已,同時也擔心她的安危。

當天晚上,張露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迷迷糊糊中,他看到眼前出現了一對儀仗隊,隊伍中一人竟是他的父親。父親身著官服,麵容威嚴卻又帶著幾分慈愛。張父對張露說:“吾兒,為父生前在館中曾教過鄭玉,與他家確有聯姻之約。今年,為父因天帝賞識,得以在地府為官。鄭家因遭仇家攻擊,為避難舉家遷至陽曲。你的妻子夕芳是個賢淑善良的女子,你們二人緣分天定,終究會在一起。為父已安排人處理此事,你且放心。還有,你要替為父好好感謝黃勝先生對你的栽培。”說完,父親的身影漸漸消失。

張露從夢中驚醒,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他覺得這個夢太過真實,仿佛父親真的來過。幾天後,鄭玉突然來了。他下馬後,徑直走向張露,一把抱住他,痛哭流涕地說:“賢弟,我們遭大難了!仇家來襲,幸虧將軍派人及時救援,我們全家才幸免於難。父親讓我把妹妹送到你這兒,這是父親給你的信。”說著,他從懷中掏出一封信遞給張露。張露打開信,隻見信上所言與夢中父親所說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