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殺人凶手(2 / 3)

張哲敏銳地察覺到,這很可能是一起因商業競爭引發的謀殺案,在巨大利益的誘惑下,人性的醜惡往往會被無限放大。他深知商業競爭的殘酷性,為了達到目的,有些人可能會不擇手段。他決定對參與此次競標的其他公司進行逐一排查。

張哲和他的團隊開始對李華的競爭對手進行逐一排查。在眾多競爭對手中,一家名為宏盛建築的公司老板王強引起了他們的特別注意。王強在業界以手段狠辣、行事果決著稱,為了達到目的,他常常不惜一切代價。他的公司在規模上比李華的公司要大一些,但近年來在業務拓展上遇到了一些瓶頸,這次的大型項目對他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如果能夠拿下這個項目,他的公司將能夠突破困境,進一步擴大規模。

而且,據可靠消息,王強對這個項目誌在必得,甚至在公司內部會議上放言,一定要拿下這個項目,哪怕用盡所有手段。他在業界的口碑並不好,有傳言說他曾經使用不正當的手段打壓過其他競爭對手。張哲決定對王強展開深入調查。

他帶著助手來到王強的公司,公司的裝潢十分豪華,彰顯著主人的財富和地位。公司的大堂寬敞明亮,擺放著各種昂貴的裝飾品,牆壁上掛著一些名人字畫,顯示出王強對藝術和奢華的追求。但在張哲眼中,這些華麗的外表下可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罪惡。

他們在公司的會議室見到了王強,王強身材魁梧,眼神中透露出一種自信和霸氣,但當他看到警察時,眼神中還是閃過了一絲不易察覺的慌亂。他站起身來,熱情地迎接張哲和他的助手,試圖表現出自己的鎮定和無辜。

在詢問過程中,王強努力保持鎮定,聲稱自己當晚在家睡覺。他的聲音聽起來很平靜,但張哲還是從他細微的表情變化中察覺到了一絲不自然。當張哲問他有沒有人可以證明時,他卻支支吾吾說不清楚。他先是說自己一個人在家,妻子回娘家了,後來又說自己晚上睡得很沉,沒聽到什麼動靜,也沒有人來打擾。他的回答漏洞百出,這讓張哲更加懷疑他就是凶手。

張哲不動聲色地繼續詢問王強關於他對此次競標項目的看法和他與李華之間的關係。王強開始講述他對項目的規劃和他對李華的印象,他試圖把自己描繪成一個正直的商人,隻是在公平競爭項目。但張哲從他的話語中聽出了一些虛偽和掩飾。他心中已經對王強有了更深的懷疑,但目前還沒有確鑿的證據,他需要進一步調查。

離開王強的公司後,張哲和助手討論了一下對王強的印象。助手也覺得王強有很大的嫌疑,他們決定從王強身邊的人入手,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關於他在案發時間的不在場證明或者其他與案件相關的線索。他們開始調查王強的司機、秘書和其他可能知道他行蹤的人,希望能從這些人身上打開突破口,揭開這起凶案的真相。

就在張哲準備對王強進一步深入調查,試圖找到更多證據來證實自己的懷疑時,案件卻突然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新轉機。在距離廢棄工廠幾公裏外的一個垃圾回收站,這裏平日裏堆滿了城市的廢棄物,各種垃圾堆積如山,散發著陣陣令人作嘔的惡臭。回收站的工作人員每天都在這惡劣的環境中辛勤勞作,對垃圾進行分類和處理。

這天,一位年輕的工作人員像往常一樣在清理垃圾。他戴著厚厚的口罩,但那刺鼻的氣味還是能穿透口罩,刺激著他的鼻腔。他熟練地將垃圾桶裏的垃圾傾倒在分揀台上,用工具撥弄著,眼睛快速地掃視,尋找著可回收的物品。當他的目光落在一個垃圾桶的底部時,他發現了一件被大量垃圾掩蓋著的衣服。這件衣服原本的顏色已經難以分辨,因為它被血跡染得斑斑駁駁,呈現出一種暗紅色與黑色交織的恐怖色彩。

如果不是這位工作人員仔細檢查,這件衣服很可能就會被當作普通垃圾處理掉。衣服被發現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張哲耳中,他立刻放下手中正在梳理的關於王強的資料,帶領團隊馬不停蹄地趕到垃圾回收站。當他看到那件血跡斑斑的衣服時,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既有對新線索的期待,又擔心這會讓案件變得更加複雜。

張哲戴上幹淨的手套,小心翼翼地拿起那件衣服,就像捧著一件易碎的珍寶,盡管這件“珍寶”充滿了血腥與罪惡。他仔細觀察起來,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衣服的尺碼比較大,從尺寸來看,應該是適合身材較為魁梧的人穿著,這讓他聯想到凶手可能是一個體格強壯的家夥。衣服的材質比較粗糙,摸起來有一種廉價的質感,這種材質不像是王強這種身份地位的人會穿的。王強一向注重形象,穿著多是高檔麵料製成的服裝,而這件衣服更像是從事體力勞動或者經濟條件較差的人所有。

衣服上的血跡已經幹涸,呈現出暗紅色,有些地方的血跡因為長時間的積壓和摩擦,已經形成了硬痂。這些血跡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案發時的慘烈。經過檢驗,這些血跡與受害者李華的血型一致,這一結果讓張哲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如果王強不是凶手,那麼真正的凶手到底是誰呢?這件衣服的出現就像是在原本已經逐漸清晰的案情上蒙上了一層厚厚的迷霧。

他重新梳理了一遍案件的線索,發現之前在廢棄工廠發現的腳印大小和這件衣服的尺碼比較吻合,難道凶手另有其人?還是說這是凶手故意留下的誤導線索?如果是誤導線索,那凶手可真是狡猾至極,企圖把警方的調查方向引入歧途。但張哲不會輕易被迷惑,他決定重新調整調查方向,擴大調查範圍。

他不再僅僅局限於王強這條線索,而是開始全麵調查李華身邊的其他人,包括他的員工、合作夥伴以及他的家人。每一個與李華有過接觸的人都成為了他們調查的對象,他們如同大海撈針般在眾多的人際關係中尋找著那一絲可能的線索。

在對李華員工的調查中,一個名叫趙剛的人引起了張哲的注意。趙剛在公司裏一直負責一些重要項目的實施,他是李華的得力助手之一。他身材中等,但體格健壯,平時工作認真負責,深受李華的信任。然而,最近他卻因為一些工作上的失誤被李華嚴厲批評,這一係列失誤給公司帶來了不小的損失。公司內部有傳言說,李華在一次高層會議上大發雷霆,對趙剛的表現極為不滿,甚至有當場辭退他的意思。

這讓趙剛在公司裏的處境變得十分尷尬,他從一個備受矚目的核心員工一下子淪為了可能被掃地出門的對象。同事們對他的態度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有些人開始在背後對他指指點點,這讓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趙剛原本是一個性格有些內向但自尊心很強的人,這些變化讓他內心充滿了怨恨。

張哲對趙剛進行了暗中調查,他發現趙剛在案發時間的行蹤有些模糊不清。公司的考勤記錄顯示他當晚請假,但請假原因卻含糊其辭。當詢問他的同事時,有的同事說他聲稱身體不舒服,但也有同事表示懷疑,因為趙剛看起來並沒有生病的跡象。而且,有同事看到他在案發當晚神色匆匆地離開了公司,之後的行蹤就無人知曉了。

張哲決定對趙剛進行跟蹤,看看他是否與案件有更深層次的關聯。他帶領著一名經驗豐富的警員,開始了對趙剛的秘密跟蹤行動。他們保持著一定的距離,避免被趙剛發現。第一天,趙剛像往常一樣上班、下班,沒有什麼異常的舉動。但張哲沒有放鬆警惕,他知道,很多線索往往隱藏在看似平常的表象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