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很快,又過了幾年,小鎮上的生活依舊平靜。林伯的身體也越來越不如從前了,他的行動變得遲緩,臉上的皺紋更深了。但他的眼神依然慈祥,尤其是看著秀兒的時候。秀兒承擔起了更多的家務和照顧林伯的責任,她像照顧自己的父親一樣細心地照顧著林伯。
每天清晨,秀兒會先去集市上買菜。集市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秀兒會在各個攤位前挑選新鮮的蔬菜和肉類,她會和攤主們討價還價,她的臉上總是洋溢著笑容。然後她會回來給林伯做飯,她會根據林伯的口味做一些清淡可口的飯菜。她會把飯菜端到林伯的房間,喂林伯吃飯。林伯有時候會像個孩子一樣,不願意吃飯,秀兒就會耐心地哄他。
在一個悶熱的夏夜,空氣仿佛都凝固了。林伯突然病重,他躺在床上,臉色蒼白,呼吸困難。秀兒心急如焚,她的手不停地顫抖。她跑遍了小鎮去找醫生,她的腳步聲在寂靜的夜晚格外清晰。小兒子得到消息後也急忙趕了回來,他為父親診治,但林伯的病情卻越來越嚴重。在他彌留之際,他緊緊地握著秀兒的手,他的眼神中充滿了不舍和感激。他說:“孩子,謝謝你這些年陪在我身邊,你就像我的親生女兒一樣。我把這個四合院留給你,你要好好地生活,不要被困難打倒。”說完,林伯便閉上了眼睛,他的臉上帶著一絲安詳。
秀兒悲痛欲絕,她撲在林伯的身上放聲大哭。她覺得自己的世界再次崩塌了,林伯是她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她和林伯的家人一起為林伯舉辦了葬禮,葬禮上,人們都為林伯的離去而感到悲傷。秀兒穿著素白的衣服,她的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靈魂。葬禮過後,秀兒依舊住在四合院中,她每天都會打掃院子,就像林伯還在身邊一樣。她會坐在院子裏,回憶著和林伯一起的點點滴滴,那些回憶是她活下去的動力。
而那神秘的午夜敲門聲,就發生在林伯去世後的一個月。那天晚上,天空中沒有月亮,隻有幾顆星星閃爍著微弱的光芒。秀兒獨自一人在四合院中睡覺,她的房間裏很安靜,隻有她輕微的呼吸聲。突然,一陣敲門聲打破了寂靜。那敲門聲在寂靜的夜裏顯得格外突兀,秀兒從夢中驚醒,她的心跳陡然加快。她以為是自己聽錯了,揉了揉眼睛,豎起耳朵仔細聽。沒過多久,敲門聲又響了起來,一下又一下,仿佛敲在她的心上。秀兒有些害怕,她的腦海中閃過各種念頭。她拿起一盞油燈,那油燈的光在黑暗中搖曳著,給她帶來一絲微弱的安慰。她慢慢地走向院子門口,每走一步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
當她打開門時,卻發現門口站著一個小男孩。小男孩大約七八歲的樣子,他渾身髒兮兮的,衣服破破爛爛,臉上滿是汙垢。他的眼神中透著驚恐,就像一隻受驚的小鹿。秀兒問道:“孩子,你是誰?你怎麼會在這裏?”小男孩哭著說:“姐姐,我是從鄰村逃出來的,我的家人都被壞人抓走了,我好不容易才逃到這裏。我餓了好幾天了,姐姐,你能幫幫我嗎?”秀兒聽了,心中一陣酸楚,她想起了自己當初逃荒時的情景,那種無助和恐懼她感同身受。
秀兒把小男孩帶進了院子,她先給小男孩倒了一杯水,小男孩接過水,一飲而盡。然後秀兒給小男孩做了吃的,她把飯菜端到小男孩麵前,小男孩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小男孩吃飽後,秀兒又燒了熱水,讓小男孩洗了個澡。小男孩洗幹淨後,露出了清秀的麵容,他對秀兒充滿了感激。秀兒看著小男孩,決定收留這個小男孩。她給小男孩找了幹淨的衣服穿上,讓小男孩睡在自己隔壁的房間。
從那以後,每到午夜,偶爾會有一些無家可歸的人來到四合院敲門。有失去父母的孤兒,有在戰亂中流離失所的老人,還有被災難逼迫離開家園的夫妻。秀兒知道,這些都是和她一樣命運悲慘的人。她都會毫不猶豫地打開門,收留他們。她會為他們提供食物和住所,幫助他們重新振作起來。就這樣,四合院在秀兒的經營下,成為了一個溫暖的庇護所。那些原本絕望的人們在這裏找到了希望,他們互相幫助,共同生活。而那午夜敲門聲,也不再是恐懼的象征,而是希望和善良的敲門聲。
小鎮上的人漸漸知道了秀兒的善舉,他們對秀兒充滿了敬意。曾經那些詆毀過林伯和秀兒的人,也都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他們會主動幫助秀兒,給四合院送一些生活用品和食物。秀兒依舊默默地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她知道,這是林伯教會她的,善良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在這個小小的四合院中,午夜敲門聲將繼續傳遞著愛與希望的故事,永遠地延續下去。每一次敲門聲,都像是命運的呼喚,召喚著秀兒用她的善良去溫暖那些受傷的靈魂,而四合院也將在這些溫暖的故事中,成為小鎮上永恒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