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正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你想清楚了要不要答應。”李悠然威脅道。
母子倆害了原主的性命,自己以後肯定會找他們的不痛快。既然如此,不如直接撕破臉皮,表明自己的態度。
李秋菊仿佛被人當眾狠狠甩了一耳光,臉色一陣青一陣白。
她原本以為李悠然隻是因為沒給她看信,再加上有旁人的故意挑唆而胡思亂想,她怎麼也沒想到李悠然竟然真的知道信裏的內容,知道華子在部隊有對象的事。
要是真讓她鬧到部隊,那兒子的前途可就完蛋了!
李秋菊氣得幹癟的胸口劇烈地起伏,她也顧不得深思李悠然是如何得知信裏的內容了。
“行,我答應你。我現在身上沒錢,你跟我回去。”李秋菊咬著後槽牙說道。
李悠然也不怕她做什麼,慢條斯理地起身,跟在李秋菊身後,慢悠悠地往家裏走去。
圍觀人群依舊站在河岸邊麵麵相覷。每個人的眼裏都閃著八卦的光芒,欲言又止。
突然有人傻大姐似地打破了僵局,“該不會李悠然那丫頭說的是真的?她真是被李秋菊給推下河的?”
李悠然雖然沒有明說,可大家都聽出了她的言外之意。
不但兩個人的對話和態度不對勁,整件事情處處都透露著詭異之處。
就拿李秋菊來說,她要是真像自己說得那樣重視李悠然這個兒媳婦,就應該趁著沒人發現,趕快把昏迷的李悠然背回家,而不是大叫大嚷地把她們喊出來,把事情鬧開。
“可李秋菊為什麼這麼做?”
“這還不簡單?孫立華當上了連長,她覺得李悠然配不上她兒子了唄。”說的人漫不經心。
這樣的事情,本就司空見慣了。
就說這幾年有多少知青拋棄鄉下妻子\/丈夫和孩子的,還不是因為他們發現自己能回城後,覺得另外一半的條件拿不出手了。
要說李秋菊會有這樣的想法,繼而進一步設計,讓李悠然落水失了清白,她好有充足的理由借此退婚,她們絲毫不覺得奇怪。
這幾人隻以為李秋菊的目的是退婚,根本沒人猜到她是奔著要李悠然的命去的。
王翠花抿了抿嘴角,不服氣地道:“孫立華成了連長了,想要退婚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王翠花,知道你想當孫立華的丈母娘,勸你少白日做夢了。”有人不屑地哼了一聲,大踏步地離去。
李秋菊看不上李悠然,就能看上她王翠花的女兒了?!
其他幾人見沒熱鬧可看了,人群很快散了。
但李秋菊和孫立華這對母子做人不地道,兒子剛在部隊升官就拋棄鄉下未婚妻的事情,很快經由她們在附近幾個村子裏傳了開來。
當年,李秋菊帶著幾歲的孫立華從北京回到老家,和李悠然的母親李草兒成了鄰居。兩個可憐的女人各帶著一個幾歲的幼兒,在饑餓而勞苦的漫長歲月裏互相幫扶。
李草兒去的時候,李秋菊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口口聲聲保證會照顧好李悠然。
那個時候,隻怕誰都不會想到,會發生今天這樣的事。
唉,隻能說人心思變,隻是可惜了李悠然這個苦命的姑娘。沒了這麼好的婚約,身邊還沒有個可依靠的親人,以後的日子可想而知。
散去的人群難免有幾分傷神和感慨,腳步也變得沉重起來。
經過一路上的思考,站在堂屋裏的李秋菊,回過神來。
此時的她顯然也想起了過去幾年兒子不在身邊,是李悠然陪著她、照顧她。
她不但沒有感到心虛,反而打起了感情牌,“然然,過去幾年嬸子對你的照顧不是假的,你華子哥對你也是真心惦記,隻是他把你當成妹妹看,以前年紀小不懂事,他沒能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