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1 / 2)

【原文】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譯文】

孟子說:“即使有離婁那樣的眼力,公輸子那樣的巧技,如果不依靠圓規和曲尺,也無法畫出標準的方形和圓形;即使有師曠那樣的聽力,如果不依靠六律,也無法校正五音;即使有堯帝、舜帝之道德修養,如果不施行仁政,也無法使天下太平。如果有了仁愛之心和仁愛的名聲,百姓卻沒有受到他的恩澤,也不能被後世效法,這是因為他沒有實行先王之道。

【孟子的大智慧】

孟子通過“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這兩個例子入手,分析闡述了一個道理:想要“平治天下”,就必須遵守先王之道,施行仁政。

所謂“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凡事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標準和法則。社會和國家需要有一定的法則和規範來治理。《史記?禮書》裏說:“誘進以仁義,束縛以刑罰”,也就是說,一方麵要用仁義來規範人心,一方麵要用刑罰來懲治出軌的行為。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隻有在一定的製約之下才能擁有秩序和穩定。我們也隻有遵守國家和社會的規定才能擁有我們所需要的自由。

自由是一把雙刃劍,為了讓這把劍不傷人傷己,就需要紀律的約束。尤其是麵對日益緊張激烈的市場競爭,許多新事物新現象冒出來,其是與非,正與邪,往往使人感到困惑,難以評說。這時候,大家對“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的感受就更加真切而深刻了。

【孟子大智慧的解讀】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這是生活中一句廣為流傳的老話,也是人們在生產實踐中積累起來的寶貴經驗。它反映了事物發展的一定規律。

什麼是規矩呢?規,就是圓規;矩,就是直尺。沒有圓規,就不能畫圓;沒有直尺,就不能成方,這是老幼皆知的常識。所謂“規矩”,就是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也應該有“規矩”,否則是行不通的。

周亞夫是漢朝功勳卓著的將軍,以英勇善戰、嚴守軍紀著稱。有一次,漢文帝要親自犒勞軍隊,先到達駐紮在灞上和棘門的軍營,文帝一行直接騎馬進入營寨,將軍和他的部下都騎馬前來迎送。

接著文帝到達細柳的軍營,那裏駐紮著周亞夫的軍隊。隻見細柳營的將士們都身披鎧甲,手執鋒利的武器,拿著張滿的弓弩。文帝的先驅隊伍到了,想直接進去,營門口的衛兵不讓。先驅說:“天子馬上就要到了!”把守營門的軍門都尉說:“將軍有令:‘軍隊裏隻聽將軍的號令,不聽其他指令。’”

過了一會兒,文帝也到了,仍然不能進入軍營。於是文帝便派使者持符節詔告將軍:“我想進入軍營慰勞軍隊。”周亞夫這才傳達命令說:“打開軍營大門!”守衛軍營大門的軍官對文帝一行駕車騎馬的人說:“將軍有規定:在軍營內不許策馬奔馳。”於是文帝等人就拉著韁繩緩緩前行。

一進軍營,周亞夫手執兵器對文帝拱手作揖說:“穿著盔甲的武士不能夠下拜,請允許我以軍禮參見陛下。”文帝被他感動,表情變得莊重,手扶車前的橫木,稱謝說:“皇帝敬勞將軍!”完成儀式後才離去。

出了營門,群臣們都說周亞夫做得有點過分,完全沒有把皇上放在眼裏。文帝卻說:“周亞夫才是真正的將軍!前麵所經過的灞上和棘門的軍隊,就像兒戲一般,那些將軍很容易用偷襲的辦法將他們俘虜;至於周亞夫,誰能夠冒犯他呢?”說罷,文帝仍然不停地稱讚周亞夫,並傳令重賞。

大千世界,紛繁複雜。如果沒有一定的規矩就沒有秩序,我們就無法找到一個可以遵循的標準,就會亂成一團,也就無從談論家國及社會的安定;所以,我們少不了“規矩”,少不了製約和限製我們行為的各種準則。比如學習,沒有了學校的規章,就不可能安心上學;比如工作,沒有了公司製度,就不能規範員工的行為;比如生活,沒有了法律,就無法製約犯罪;比如作戰,沒有了嚴明的軍紀,就不可能所向披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