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樹立誌向,落實目標(2)(3 / 3)

有句俗話說得好“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這是說l0年的努力就好像1分鍾的努力那樣充滿活力,這對於當你時代的我們,同樣適用,隻要我們勤勞、努力,堅持,每天都活出自己的精彩,用不了十年,就一定會產生非常新穎的創意和進步。

有一名老人,名字叫做愚公,已經年近九十。在他家的門口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兩座相連擋住了他們出行的去路,使得他們的出行非常不方便。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愚公召集全家人開會說:“這兩座大山,擋住了咱們家的門口,使得咱們出門總是要走許多冤枉路。咱們不如全家出力,移走這兩座大山,大家看怎麼樣?”愚公的兒子、孫子們一聽,都說:“您說得對,咱們明天就開始動手吧。!”可是,愚公的妻子覺得搬走兩座大山實在太難了,提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咱們既然已經在這裏生活了許多年,為什麼不能這樣繼續生活下去呢?況且,這麼大的兩座山,即使可以一點點移走,哪裏又放得下這麼多石頭和泥土?”愚公妻子的話立刻引起大家的議論,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最終他們一致決定:把山上的石頭和泥土,運送到海裏去。

第二天,愚公帶著一家人開始搬山了。他的鄰居是一位寡婦,她有一個兒子,才七八歲,聽說要搬山,也高高興興地來幫忙。但愚公一家搬山的工具隻有鋤頭和背簍,而大山與大海之間又相距遙遠,一個人一天往返不了兩趟。一個月幹下來,大山看起來跟原來沒有兩樣。

有一個老頭叫智叟,為人處事很精明。看見愚公一家人搬山的舉動,覺得十分可笑。有一天,他就對愚公說:“你這麼大歲數了,走路都不方便,怎麼可能搬掉兩座大山?”愚公回答說:“你名字叫智叟,可我覺得你還不如一個小孩子聰明。我雖然快要死了,但是我還有兒子,我的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一直傳下去,無窮無盡。山上的石頭卻是搬走一點兒就少一點兒,再也不會長出一粒泥、一塊石頭的。我們這樣天天搬,月月搬,年年搬,為什麼搬不走山呢?”自以為聰明的智叟聽了,再也沒話可話了。

就這樣愚公帶領一家人繼續搬山,不論是酷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日,每天起早貪黑挖山不止。他們的行為終於感動了上帝。於是派遣兩名天使來到人間,幫助他們把這兩座大山搬走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戶曉。影響這一帶又一代的人,每天搬走一點帶你,盡管在一段時間裏看不出多大的變化,但是隻要堅持,在高的山,能夠被一位平地。我們應該學習他的那種執著的精神,每天前進一點點,就一定會看到希望,盼到成功。

接近夢想,步步為營

人生的重要意義之一就是要想夢想不斷靠近,隻有始終堅持,才能又穩又快的將其實現。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不那麼簡單了。很多人能夠為自己的每一步做出目標,卻未必能夠將其按照預期計劃落實。成功沒有捷徑,最好的方法就是踏實的行動精神,者有每日堅持,才能步步為營,否則你就終將一事無成。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最偉大的理想就是能成為和父親一樣的大書法家。一天,王羲之看見兒子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繞到了他的神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讚道:“我兒以後一定會很有成就。”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便開始有些驕傲,認為自己,已經了父親的成就沒有多遠了。

過了一段時間,小獻之問母親郗氏:“娘,我隻要再寫上三年是不是就能成就了?”母親聽了搖搖頭。“那五年總行了吧?”小獻之繼續問,母親還是又搖搖頭。這時候小獻之急了,衝著媽媽大叫道:“那您說究竟要練習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裏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就站在他的背後。小獻之雖然心中不服,卻什麼也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父親一張張掀過之後,一個勁地搖頭。直到掀到一個“大”字的時候,才顯出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提議讓他把字給母親看看。

於是,小獻之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後指著父親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歎了口氣說:“我的孩子你已經磨盡了三缸水,惟有這一點與你爸爸相似。”

獻之聽後馬上就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傲氣已經消盡,就鼓勵他說:“孩子,隻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隻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了母親的話,深受感動,又鍥而不舍地練下去。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他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後世的人們,把他的字和的父親的字並列,稱為“二王”。

看了這個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有有所感慨,盡管小獻之學習書法的條件那麼優越,也難免藥費一番周折,倘若堅持不到最後,也終將無所成就。由此看來,想成為夢想的主人,就首先練就踏踏實實,不驕不躁的執著性格。隻有這樣才能在靠近夢想的道路上,步步為營,堅持到最後。

經驗錦囊:

有些時候我們感覺某些人似乎不到一夜的功夫就功成名就了。但是倘若你真的仔細翻閱到他們過去的曆史,就會知道原來成功從來不源於偶然,他們投入了常人沒有投入的心血,承受住了別人無法承受主的壓力和考驗。這一切都為他們的成功打好堅實的基礎。富麗堂皇的建築物是由一塊塊獨立的石塊砌成的,石塊本身並不美觀。成功的生活也是如此,隻有一步一步地做下去,才能在追中看到整體的效果。

當夢想靠近現實

對花季雨季的少年來說,製定一個適合自己行動的目標,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你必須要這樣去做,甚至要連續製定自己的目標。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切實的保持高效率。理想像一麵鏡子,想讓他的影像城為真實的自己,就一定要腳踏實地,時時檢查、規劃、並將這一節進行完美的執行。用發展的眼光來考慮問題。不管怎樣都要記住,在夢想走進現實的過程中,你一定要不斷的提高和超越自己,隻有這樣,我們的夢想才會更加真實。他並不虛幻,成功近在眼前。

常言道:“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想要讓夢想的一聲現,首先就必須舍得付出。機會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自己找到的。一個有理智的人,決不會將自己的前途與命運寄托在類似天上掉餡餅一樣的偶然性機遇上。任何有效的方法都是建立在辛勤工作的基礎上的,隻有在工作中不斷的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才能使我們的目標更加完善,完成夢想的速度也會不斷加快。我們應該始終相信夢想是價值的源泉,相信眼光決定未來的一切,相信人生有挫折但沒有失敗,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生命的質量來自於絕不妥協的態度。

生活中有很多因素導致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巨大鴻溝,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很多人不願意為夢想的實現付出代價,他們越是想收獲,夢想實現的代價就越是昂貴。中國有句老話說的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想得到豐厚的回報,首先就要鮮先學會付出。上帝總是青睞那些辛勤而誠懇的人。隻要肯努力,很付出,你就一定可以夢想成真。

1970年張海迪隨父母下放至魯西北農村—莘縣十八裏堡公社尚樓大隊。有一天,村西頭一位大嫂抱來一個病得連話都不會說的孩子,就是張海迪認識的那個“小不點”。大嫂說:“你是城裏的閨女,懂得多,給看看孩子是怎麼回事?,張海迪伸過手摸摸孩子身體,孩子身上發燙,憑直覺,體溫大約在攝氏40度以上。一見這情景,張海迪著急了:“這孩子病得不輕.趕快去十八裏堡醫院!”大嫂一時也沒了主意,一陣手忙腳亂,又加上當時條件差,延誤了送孩子上醫院治療的時間,那孩子最終沒有救過來。麵對大嫂一家人失去兒子的痛苦,張海迪終日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要是我能治這個病該有多好!小不點就不可能死去。他是一個多好的孩子啊!”這件事情,使張海迪產生了一種高度責任感,她發誓說:“我一定要學會看病,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病魔再這樣猖狂的對人進行折磨和摧殘!”

張海迪由於多年病魔纏身,多少還懂得一些醫學常識。她忽然想起了在濟南.一位軍區後勤部衛生所由這樣一位曹大夫。他曾經用新針療法連續給她針灸過3個月.這種療法的特點是取穴位少,下針深、刺激強,在病人精力不集中的時候找好穴位,猛一針紮下去也不痛。張海迪受此啟發,就特意買了一本《新針灸法》的書,還曾經在那時候對此進行了專門的研究。現在這本書就在自己的手裏,為什麼不借此一試身手。於是她讓爸爸進城買了盒銀針,又買來一些藥棉和紗布在自己的身上不斷地進行練習.人們常說:“不付出超人的代價,就不可能取得超人的成績。”對於一個殘疾人來說,要學會任何東西,都要付出比正常人更多的辛苦與努力。在無人指點也無實驗條件的情況下,張海迪依靠自己頑強自學一點一清地掌握針灸的要領。為了練習針法、選取穴位.張海迪先在棉花、大腿上作練習,後來她又果敢地在兩臂、麵頰與胸部作實驗,紅腫的胳膊、斑斑的血跡,終於換來了自己從一名病人逐漸成為一位醫生的轉變.

看了這個故事,張海迪頑強的毅力和執著不得不讓我們感動,但同時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成功是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從古代的“頭懸梁”、“錐刺股”再到當今一代又一代讀書人為理想而奮鬥不止的執著品性,盡管現在我們再不太提倡這種近乎殘酷的學習和工作方式,但他們的精神始終值得我們學習,時刻提醒著我們,不要害怕為夢想付出,因為你將得到的更多。

把夢想分段完成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這樣一些人,他們終其一生也沒有什麼建樹,但談起設想與目標來卻頭頭是道,其實他們的一切想法都僅僅隻是表麵文章,紙上談兵。一且隻是說說而已,從未付諸實施過,或者僅僅是淺嚐輒止而已。

人生需要拚搏,更需要計劃。當我們自身的條件不如別人的時候,要想成就一番作為,就更要加倍努力.挖掘其他人不具備的資本,以求找到突破的機會。路要一步步地走,盡管大誌向一時之間看不大成果,但是我們如果將分解成具體的小目標。分階段地將他一一實現.就一定能嚐到成功的喜悅,繼而產生更大力量去實現下一階段的目標。我們一定要懂得由小到大的道理,分階段的成功加起來就是最後的成功。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上,無人注意過的日本小將山田本出人意料地奪得了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勝時,他隻是笑笑說:“憑智慧戰勝對手”僅僅就這麼一句話的簡單回答,讓許多人認為這純屬偶然,山田本一定是在故弄玄虛。然而兩年後,在意大利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上,山田本一再次奪得貴冠。記者又請談經驗,可山田本還是做了同樣的回答:“用智慧戰勝對手。”許多人都對此迷惑不解。

10年過去了,山田本一在自己的自傳中解開了深藏在很多人心中的謎團.大概內容是這樣的:“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看一遍,並畫下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以後,我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裏的賽程,就這樣被我分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而輕鬆的跑完了賽程。最初,我並不懂這到底是什麼道理.我把目標定在40公裏外的終點線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裏就疲憊不堪了,主要原因在於,我被前麵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看了這個故事,我們不僅感慨道,原來目標對於成功者而言是如此的重要。許多人做事之所以會半途而廢,並不足是因為困難難以應付,而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與成功的距離太過遙遠,正是這種心理導致了他們的失敗。其實,如果我們能構象山田本那樣把長距離分解成若幹個短距離.逐一的進行超越,就會比以前輕鬆了許多。

我們常常聽到,有一些孩子這樣對自己啟示:“我將來長大要一定要做個偉人。”這看起來是一篇宏偉藍圖,但事實上它並不是一個具體目標。這就向我們在學校裏,語文老師上的作文課,題目被定為是“我的將來”有的同學就說:“我長大了要做國家主席。”這個目標就會顯得過於籠統。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目標就必須健全和具體起來,比如你很想把英文學好,那麼你就定一個你確實能達到的目標,例如每天要背會l0個單詞,一個星期背會一篇文章。隻要你能夠堅持一段時間,不斷地向自己製定的目標發起衝刺,你就一定能收獲到你想要的東西。

做自己的對手

一個沒有目標的人,注定無法提升自己,更談不“成功”二字了。那麼究竟我們應該怎樣訂立目標呢?這時候有些人將自己的眼睛盯在了別人上麵,他始終認為,倘若我可以超過這個人我就一定可以多的勝利了。實際上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對手並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隻有我們不斷的超越自己,才能是自己的夢想更加真實,才能然我們的目標更加明確。

吳士宏外表溫文爾雅、滿臉帶笑,曾經是北京的一家醫院的普通護士。那時的她很自卑,覺得自己的未來一定會分廠的平凡。抱著最後的一點不甘心,她開始學習自考英語專科。在她還差一年畢業時,看到報紙上IBM公司的招聘啟示。抱著試試看的想法通過外企服務公司準備應聘,在此之前外企服務公司向IBM推薦過好多人都沒有被聘用,吳士宏雖然沒有高學曆,也沒有外企公司的工作經驗,但她始終保佑這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絕不允許別人把我攔在任何門外”,結果她幸運的被公司錄用了。

據吳士宏回憶,1985年,她為了離開原來毫無生氣甚至滿足不了溫飽的護士職業,僅僅憑借著一台收音機,用一年半時間學完了許國璋英語3年的課程。正好那個時候IBM公司招聘員工,於是吳士宏來到了五星級標準的長城飯店,鼓足勇氣。走進了世界最大的信息產業公司IBM公司的北京辦事處。IBM公司的麵非常嚴格,但吳士宏卻都順利通過了篩選。到了麵試即將結束的時候,主考官問她:“你會不會打字?”她條件反射地說:“會!”“那麼你一分鍾能打多少?”考官繼續問。“您的要求是多少?”於是吳士宏試探的說。於是主考官說了一個標準,吳士宏抱著僥幸心理承諾說可以做到。因為當時她環視四周,發覺考場裏沒有一台打字機。果然,主考官說下次錄取時要對她再加試打字。

事實上吳士宏從未摸過打字機。麵試結束,吳士宏飛速的跑回家去,向親友借了170元買了一台打字機,沒日沒夜地敲打了一星期,雙手疲乏得連吃飯拿不筷子的力氣都沒有了。最終她競奇跡般地敲出了專業打字員的水平。之後的好幾個月她才還清了這筆對她來說不小的債務,而IBM公司卻一直沒有考她的打字功夫。吳士宏就這樣成了這家世界著名企業的一名極為普通的員工。然而吳士宏並不甘心隻做一名普通的員工,因此,她每天地別人多花6個小時用於工作和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同一批聘用者中,吳士宏脫穎而出,成為一名業務代表。緊接著,不斷的努力使她成為IBM的第一批本土經理,最後,吳士宏又首當其衝的成為IBM華南區的總經理。

1998年2月18日,吳士宏被任命為微軟(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全權負責包括香港在內的微軟中國區業務。據說為爭取她加盟微軟,國際“獵頭公司”和微軟公司做了長達半年之久的艱苦努力。吳士宏在微軟僅僅用7個月的時間就超額完成了全年銷售額的30%。

在中國信息產業界,吳士宏創下了幾項第一:她是第一個成為跨國信息產業公司中國區總經理的內地人;她是唯一個登上如此高位上的女性;她是唯一一個隻有初中文憑和成人高考英語大專文憑的總經理。在中國經理人中,吳士宏被尊為“打工皇後”。

看了這個故事,我們一定會對吳士宏改變命運的努力而深深感動。吳士宏,在自己的職業上創造了無數個奇跡,關鍵就在他把自己當成了對手,不斷的超越自己,不斷的相信的目標發起衝擊。由此看來,這個世界上沒有做不到的事情,關鍵就在於你願不願意去做,隻要堅持了,努力了,就一定會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收獲。

經驗錦囊:

我們不能僅僅局限於對於別人成就的羨慕和百無聊賴歎息,因為,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事情更值得我們去做去思考。我們應該深刻的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潛質,從而付出努力,去爭取達到自己理想中的那個目標。

“每個人都會有一片明朗的天空”,當夢想走近現實,我們已經從消極走向了積極,從被動走向了主動,我們不再害羞怯場,不再遮掩,也不再隱忍,而是將心中的興奮與激動化作自己行動,將自己的汗水,灑在了自己為成功而勇往直前的道路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