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1 / 1)

br \/>)\u001c\u001bEH?健康的心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關注的重要內容,也是孩子未來成功的基礎。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為孩子的成長掃清心理障礙是所有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身心發展要被看成一個整體,如果一個孩子有健康的體魄,但沒有健康的心理品質,也仍是一個不“健康”的人。心理健康不但能讓孩子身體健康,還能讓孩子對生活和學習充滿熱情和自信,並使孩子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而實際上許多人格特征實質上反映了一個人的思想品德。

阿蘭家曾經與鄰居發生過糾紛,具體原因現在也說不清楚了。隻是到現在兩家關係也很緊張。

一天,正在家裏玩耍的阿蘭,突然發現樓梯裏麵有水不斷地溢出。她趕緊把爸爸叫了過來,父女倆研究起了水的源頭。

原來水是從樓上的鄰居家流出來的。“一定是他們家人沒有扭緊水龍頭。”阿蘭猜測。

“可能吧。”爸爸也認同阿蘭的觀點。

“爸爸,我們回去吧,管它流多少水呢。”阿蘭還記恨著上次和樓上阿姨吵架的事情呢。

爸爸沒有說話,直接敲起了樓上馬阿姨家的門。可是一直沒有人應聲,顯然家裏沒有人。

回到家裏以後,爸爸馬上就拿起了電話:“喂,是小馬嗎,我是老張啊。是這麼個事,你們家裏沒有人,可是不斷有水從你家流出來,是不是忘了關水龍頭了?”

對方接到爸爸的電話,十分感動,並馬上回家處理了漏水事件。

對於爸爸的做法,阿蘭很生氣:“爸爸,你忘了上次她怎麼說我們了嗎?幹嗎要管他們家的事?”

“孩子,上次的事情我們也有錯誤,再說樓上樓下住著,互相照應也是應該的。”

阿蘭不再說話,爸爸接著說:“孩子,我們不能因為一次糾紛,就記恨別人一輩子。心胸狹隘對自己對別人都沒有好處。”

“知道了,爸爸。”一個父親用自己的行動,向女兒詮釋了豁達的定義。我們一定要相信這樣一句話: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的指路明燈,就是孩子最好的楷模。因此,要想孩子有豁達的心胸,父母就一定不能做狹隘的人。

聯合國一位專家預言“從現在到21世紀中葉,沒有任何一種災難能像心理危機那樣帶給人們持續而深刻的痛苦”。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是多麼的重要。父母應從小培養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增強其對心理疾病的“免疫力”。

如何才能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呢?

首先,父母應該從自身的思想意識入手,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從一點一滴做起。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又有多少父母這麼細心地關照過孩子的心理感受呢?有些事情雖然那麼微小,但卻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烙印,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

其次,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家庭要融洽和睦,團結友愛,這對陶冶孩子的心情和情感十分重要。父母要有一定的追求,生活積極樂觀,對人寬容,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孩子在這種環境中會心情愉快,活潑開朗。父母還應注意教育方法,堅持說理,善於引導,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對孩子愛而不嬌,嚴格而民主,自由而不放縱。

最後,要重視孩子生活的獨立性和活潑開朗性格的培養。培養孩子生活的獨立性,不僅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還有利於孩子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為的形成,也是知識技能學習的基礎。因此,父母要該放手時就放手,培養孩子獨立的生活能力。擁有輕鬆、愉快、樂觀的情緒,不僅可以使孩子的記憶力增強、學習興趣提高,而且也能使孩子的思維活躍,尤其是在孩子學習知識的最佳時期,假如孩子長期處於良好的情緒當中,不但能夠精力充沛地去學習,取得良好的成績,他的智力也能夠得到高度的發展。而心理不健康的人所具有的焦慮、抑鬱的情緒,會導致人的認知錯亂、反應遲鈍、思維呆滯、記憶力下降。這不但影響孩子智力的正常發展,而且長期下去,還會阻礙智力的發展。所以消除不良情緒,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是強化智力活動、促進智力發展的重要保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