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信不立(2 / 2)

不要覺得你偶爾的一次失信,孩子不會受到傷害就可以隨意失信;也不要以為孩子麵對失信時的承受力比你想象的要大,更不要忘記孩子有樣學樣,將來他所做的事有可能就是你的翻版。因此,雖然承諾是每個人都常做的事,可是如果麵對孩子,若不能言必信,行必果,就不要輕易做出承諾。

“怎麼會有那麼嚴重?孩子哪會記得這些?”很多父母對此不以為然。那麼,看看心理學家的調查,一定會讓你感到震驚:隻要是孩子喜歡的東西,包括電視節目、書本、玩具以及父母的郊遊承諾,孩子起碼可以牢記半年以上。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過一個調查,就是在北京、上海等六省市進行了一個針對中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現狀與期望的調查,結果顯示,近半數的中小學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滿父母說話不算數。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引導孩子做某件事或者為了安撫孩子一時的情緒,隨口許下諾言但卻沒有做到的父母更是數不勝數。也許父母並沒有在意,可當孩子一次次地失望時,父母在他們心中就會變成“狼來了”,不僅不再信任父母了,父母對他的教育,恐怕他也無法再接受。

有心理學家曾說過,許多父母都不能容忍孩子哪怕很小的錯誤,其實他們不知道孩子的很多錯誤、缺點都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比如言行不一、虛榮心強、目中無人等等,這些看似很小的事,孩子可能都記在了心裏。在某些方麵,身教比言傳更重要。

有些父母在進行家庭教育時,明明要求孩子吃完飯要在房間裏學習半小時,結果卻每隔幾分鍾就對孩子進行突擊檢查;還有的父母要求孩子去買東西,卻總擔心孩子用剩下的錢買玩具或者零食。其實這些在父母看來最平常不過的行為,卻往往容易導致孩子用撒謊來對抗。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在這方麵就非常注意,他堅持認為,對孩子信任可以培養他的誠信。

有一次,馬卡連柯派一個學生去取一筆數額不算小的錢,而這個孩子曾被其他人稱作小偷。現在馬卡連柯卻讓這個學生去幾十裏外取一大筆錢。在學校,幾乎沒人願意與這位學生來往,因此他非常渴望得到信任。

在接到任務後,他簡直不敢相信,他問教育家馬卡連柯:“校長,如果我取了錢不會來了,你會怎麼辦呀?”

教育家馬卡連柯平靜地回答:“我相信你是一個誠信的孩子,你會回來的。”

當這位不被其他學生認同的孩子把錢交給馬卡連柯的時候,他要求校長再數一遍。而馬卡連柯平靜地說:“你數過了就行。”

事後,這位學生是這樣描述當時的心情的:當我帶著錢在路上時,我一直在想,要是有人來襲擊我,哪怕有十個人,或者更多,我都會撲上去,用牙咬他們,撕他們,除非他們把我殺死!

馬卡連柯就是運用信任的方法,培養了這位學生誠信的品質。因為,隻有信任才能換來誠信。因此,父母一定要信任孩子,不要總把孩子當作監視的對象。

教育專家說,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孩子都會去模仿。因此,父母要求孩子不可以做某件事時,自己首先不要做;父母要求孩子對承諾要兌現,那麼自己對孩子許下的承諾首先要兌現。如果父母因為某些原因無法實現承諾,也一定要向孩子解釋清楚。這樣孩子才能對誠信的重要性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