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社交中的“絆腳石”(2 / 2)

自傲的根源是錯誤的自我評價。當然,與其成長環境也密切相關。克服自傲心理,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以利於對自己做出客觀評價。另外,還要學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逆反心理。有些青少年喜歡標新立異,總愛與別人抬杠。不管什麼事情,不管對與錯,別人說好他偏說壞,別人說一他偏說二。逆反心理容易使人產生反感和厭惡。

固執心理。任何事物都是不斷變化的,因此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思維方式等必須不斷地更新,否則就會失去活力。固執心理就犯了僵化不前的錯誤。固執的青少年抱殘守缺、拒絕變化,隻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內兜圈子,即使道理已經很明了,他也拒絕承認錯誤。這樣會有幾個人願意與之交往呢?

作秀心理。有的青少年朝秦暮楚、見異思遷,把交朋友當作是逢場作戲,而且喜歡吹牛。這樣的青少年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誼和朋友。青少年如何應對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關鍵還是在於如何調節自己的心理。

交往的特點是人與人的相互影響。人在交往中總是拿他的所作所為和周圍人的期待進行核對,從了解他們的意見、情感、要求中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把別人的行為方式、態度、價值觀念等吸收過來納入自己的人格組織,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和個性。人總是在交往中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定向,使自己和他人更加相似一些。正是交往形成了人們進行活動的共同性。一句話,一個人的人格和行為方式隻有在交往中才能產生,沒有人際交往,人隻能永遠是一個生物的人而不能成為社會的人。那麼我們就需要調節一下我們對人際關係的認識了。

(1)要做到知人明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就是認識自己與外界的關係。加強自我修養,完善自己人格,自覺地調整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係。要懂得“欲人之愛己也,必先愛人;欲人之從己也,必先從人”。正確認識自己是搞好人際關係的重要前提,也是保證身心健康的重要條件之一。“明人”,也就是了解人,在交往中多看別人長處,取長補短。對人要禮貌熱情,平等待人,多尊重,少苛求。“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隻有尊重別人,才能受到別人尊重。

(2)適時調整“角色變化”也很重要。當角色改變時,諸如學習變化、家庭變化等,要審時度勢,保持心境輕鬆平穩。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孫真人衛生歌》中說:“世人欲知衛生道,素樂常有嗔怒少;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在角色變化時,能做到順理修身,就能使心境處在平穩、樂觀狀態。氣血調和,精神內守,生命發條就能穩定在最佳狀態,少得病或不得病。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