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交友不能以好惡為標準(1 / 1)

\/>~��一位老人坐在一個小鎮郊外的馬路邊。有一位陌生人開車來到老人麵前。陌生人下車問老人:

“請問先生,住在這個小鎮上的人怎麼樣?我正打算搬來住呢。”

老人看了一下陌生人,反問道:“你要離開的那個地方的人怎麼樣?”

陌生人回答:“不好,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我住在那裏沒快樂可言,因此我打算到這兒來住。”老人歎口氣,說:“先生,恐怕你要失望了,因為這個鎮上的人,也和你那兒差不多。”

這位陌生人走了,繼續去尋找他理想的居住地。過了一會兒,另一位陌生人來到老人麵前,詢問同樣的問題。老人也同樣反問他。

這位陌生人說:“哦!住在那裏的都是非常好的人。我在那裏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但我正在尋找一個更有利於我的工作發展的小鎮。我舍不得離開那個地方,但是我不得不尋找更好的發展前途。”

老人麵露笑容,說:“你很幸運。居住在這裏的人都是跟你原來住的地方一樣好的人,你將會喜歡他們,他們也會喜歡你的。”

這個小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生動的道理:你想尋找敵人,你就會找到敵人,你想尋找朋友,你就會找到朋友,關鍵是看你的態度。如果你總是“以惡為仇,以厭為敵”,那麼你的交往空間就會越來越小,人緣就會越來越差。

在北宋朋黨紛爭的政局中,王安石一意推行新法,忽略協調舊派以求人和政通,是他遭受舊派全力攻擊的主要原因,也是新法推行的主要阻力。

舊派重臣名流,能否真誠接納王安石,支持合作,本是一大問題,偏偏王安石個性也偏激執拗,自認“天變不足畏懼,祖宗不足取法,議論不足體恤”,不肯委曲求全,不設法溝通以獲諒解,甚至不容忍接納相反的意見,大大喪失人和,增添輿論的壓力。尤其來自諫官的彈劾攻擊,使新法的推行成為黨派爭執的口實,有你無我,一旦舊派抬頭,新法也全麵廢棄了。

推行新法,先要溝通朝野觀念,上求當政要員配合支持,下求社會大眾了解接受,隻靠一個皇帝全力讚成畢竟不夠。

大舉推行新法,要有足夠的配合人手,切實負責,有為有守,並且須使這些推行人員對所執行的新法有充分的認識,還須受過推行方法的訓練。不是一紙通令下去,大量用人執行,就能辦得通辦得好的。

王安石的才智、勇氣與理想,在曆史上是可以大書特書的。他在器識、政治運作技術以及人際交往上所顯示的缺失,卻也是千百年來一大借鑒。

我們都願意和自己喜歡的人交往,而不願意和自己不喜歡的人來往。但現實生活卻不可能滿足我們這一願望,我們的鄰居可能正是我們不喜歡的:我們願意安靜,鄰居則可能成天把音響開得震耳欲聾;我們喜歡清潔,鄰居則總是把破破爛爛的東西堆滿了過道;我們不願被人打擾,但鄰居卻經常喜歡到我們家裏來借根蔥要頭蒜的。在單位,也有我們不喜歡的同事,我們雖然盡量回避他們,但由於工作關係,我們不得不與他們打交道。我們為此而煩惱。

事實上,我們必須明白:世界上的人都是千差萬別的,性格、愛好、觀點、行為不一致的人在同一範圍內生活相處是很自然的。如果純粹以個人的愛惡喜厭來選擇交往的對象,那就隻能生活在一個越來越狹窄的小天地裏。

那麼,該如何跟自己不喜歡的人打交道呢?

(1)忍讓,寧可自己受些委屈或吃點虧。也不要為小事而與對方爭個臉紅脖子粗,甚至打個頭破血流。

(2)主動接近對方。你可以先伸出友好之手,你可以主動和對方打招呼。對方原來可能懷有的對你的戒備心或敵意就可能化解。你很客氣地提出的一些問題,他們就可能會加以注意和改進。

(3)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你就可能體會他們的想法,從而修正自己的一些不正確的做法。

這有助於雙方關係的改善。

(4)接受他人的獨特個性。人人都有其特點,不要試圖改變這個事實。接受他的本來麵目,他也會尊重你的本來麵目。不要強迫別人接受你的觀念。

(5)多想對方好的一麵。對方也不是總是那麼招你煩的,他們也有好的一麵,試著去發現這一點。

以厭為敵,不但你所不喜歡的人與你隙縫愈深,而且周圍其他人也會對你存有戒意,你的人緣會因此越來越差。久而久之,你會無路可走,自身也會成為眾矢之的。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和自己不喜歡的人過不去,這樣隻會損害你自己的利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