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正確對待心理壓力?(1 / 1)

有一個青年學生,兩次參加高考都落榜了,他的父母大發雷霆,訓斥他若再考不上大學,就要給他一點厲害瞧瞧這位學生背著巨大的思想包袱參加了第三次考試,由於他憂慮過度,緊張過分,結果發生了考試怯場:本來平時能做出來的題目考試時卻做不出,本來記得很熟的答案考試時卻忘的事例,為什麼心理壓力太大對人的身心健康不利呢?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大腦能承受的壓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大腦既是人的生理器官,也是人的心理器官。當外界事物反映到大腦時,除了引起人的心理活動外,還會引起各種生理係統的反應。當大腦受到刺激時,人體就會發生“應激反應”,這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胃液分泌減少,這種緊張的精神狀態,就象繃得緊的琴弦一樣。其積極作用可以使人從思想上、體力上應付著外來的壓力。但是,如果這種緊張狀態持續過久,人體能量大量消耗,這時,就會使正常的心理和生理機能走向反麵。如果這種緊張狀態得不到製止而繼續擴展,就猶如越繃越緊的琴弦一樣,超過了負荷,自然也就繃斷了。

琴弦繃得太緊了會斷,太鬆了也奏不出音樂!心理學家認為:人也一樣,萬事如意,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長期過著死水一潭般的生活,不僅使人意誌和智力衰退,還會使人產生無聊和煩惱等惡劣情緒。相反,有適當的壓力,卻可能使人感到生活充實,精神振奮,努力進取,伴隨你的也是一種樂觀的心情。

但是,人在壓力麵前的反映和效果並不取決於客觀壓力的程度,而在於個人麵對壓力所采取的態度。這是因為,人對心理壓力的承受能力並不和承受物體上的壓力一樣成正比的,身體對物體的壓力隻能被動地承受,而人的大腦卻是具有高度調節能力的。因此,客觀的壓力再大,也並不意味著能將人壓垮,對於外界的重大壓力,隻要善於調節它,正確對待它,還可以使壓力變成動力。美國著名作家傑克·倫敦可謂是在重壓之下獲得成功的一例。小時候他就很有抱負,但貧困的生活阻礙了他的道路,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他隻上二年小學便失學了。為了考取大學,他刻苦自學,把自己鎖在屋子裏每天堅持學習19個小時。後來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加裏福尼亞大學,但還是由於貧困,他在大學隻上了一個學期就被迫退學了。他當過水手、工人、進過監獄,失業並參加過失業組織。個人的不幸經曆和對黑暗社會的耳聞目睹,激發了他的創作願望,於是他又把自己鎖在屋子裏,每天堅持寫作15個鍾頭。在這種自覺的壓力下,他終於成為在世界享有盛名的作家。

人生在世,哪能都一帆風順,“心平如水”呢?有時工作順利,生活美滿,你的心情會猶如碧波漣漣的湖麵,有時碰到困難,受到挫折,或鄰裏不和、或身患疾病,您會焦慮不安,食不甘味,夜不成寐,內心感到壓力重重。其實,壓力是人們生活正常的心理反映,問題是,我們如何正確對待各種心理壓力。

首先,要麵對現實。心理學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存在一個動力體係推動著人們進行各種活動,不過,從事活動的結果並不相同。有的人能夠比較順利地獲得成功,有的人能在困難,挫折和失敗麵前不氣餒,奮發上進,而有的人卻一籌莫展,灰心喪氣,自暴自棄。如果你的動力體係是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那你就會自覺做到既有長遠的目標,又有近期的目標,對一件事情既有成功的努力,又有失敗的準備。這樣,不幸、困難、挫折和失敗等壓力到來時,你就會正確對待,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其次,要心胸開闊。心胸狹小的人容不得蠅頭小事,常為隻言片語而耿耿於杯,不能自拔。隻有心胸開闊,才能最大限度地容納現實,在壓力麵前保持良好的心境。因為一個人在客觀壓力麵前態度如何,效果如何,取決於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正確與否。而正確的生活態度不是一朝一夕就樹立的,他需要經過不斷的學習、修養,從而不斷提高對生活的認識和信念。

再次,把心理壓力變成積極行動的動力。心理壓力感,說到底不過是現實中遇到的矛盾在心理上的反映,隻有解決了矛盾,才能消除心理壓力感,而解決矛盾的惟一途徑就是實踐。所以,當你出現心理矛盾時,不要隻悶在心理顧影自憐,應多想想造成心理壓力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並要以自己的行動去求得解決。當你這樣去做和去想時,你的壓力就為動力了。一個人若善於把心理壓力變成積極行動的動力,那他就會不斷進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