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戀受挫的原因何在?(1 / 2)

親愛的朋友,也許愛神正悄然而至,輕叩你的心扉;也許你正設想著心中的“金字塔”;也許你此時正汲取著愛的花蜜;也許你愛情的小舟,正揚帆航行在暴風雨中……誰都知道,愛情既可能給人帶來幸福,也會給人留下遺憾,但不知你是否思考過,生活中有不少初戀成功的情人為何未能終成眷屬?

(1)反常的外部行為激化

到青春期的中、後期,隨著會出現一些人的初戀。有些人是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兩性相愛的繼續和自然發展。

一般地說,當初戀開始之後,會伴隨出現一種反常的外部行為激化的表現,即在外部行動上比起一般同學、同事似乎關係更緊張了。有時候雙方出現了絕對沉默狀態,偶爾碰到一起,卻像互不相識,一句話也沒有。但是不論外部行為如何激化,雙方都在自己內心焚香禱祝自己的心上人,能努力向上,使自己美好的願望得以實現。這種兩心相印,但又不立即公開表白自己對對方的愛情,作為人生“秘密”的表現形式,一般持續的時間都比較長。

心理學家對少女的調查研究表明,她們在這方麵的表現尤為明顯。因為青春期的女子在性格上變得靦腆、矜持,學會了深藏自己的感情。明明是讚同,也不立即表態,或要故作姿態考驗或刁難對方,然後從對方的窘態和祈求聲中獲得精神上的快感,與此同時,她們還事事總想保持自己“皇後”般的尊嚴。

這種初戀形式,有時會使一些“呆”男“傻”女一時不能領會對方的心意,所以對於對方情感上的表現,無動於衷。而一旦醒悟過來,局麵已無可挽回。有時會使一些人分不清愛情和友誼的關係,出現了“單相思”,給自己帶來無端的痛苦。

(2)理想和現實的差異

人們在童年和少年時代,喜歡通過幻想描繪著自己所崇拜的各種人物形象。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和心理漸趨成熟,這種愛虛構美好形象的習慣被帶進了愛情領域,他們往往按照藝術境界中的理想異性的形象,塑造自己未來的愛人的模式,並以此作為衡量現實中戀人是否合格的標準。這個“模式”往往標準很高,脫離現實。

其實,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其可愛之處,或是誠實正直,或是博學多識,或是熱情大方,善於交際,這些愛的“元素”往往是分散在許許多多異性身上的,絕不可能集中在某一個異性身上。要求在戀人身上發現或實現自己所希望的全部優點,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一種主要來自童話世界,或是藝術家塑造的理想化和典型化人物的模式,在現實生活中是絕對無法對上號的。由於理想與現實的差異,於是,在比較中初戀的甜蜜就會被失望所代替,戀人間裂痕出現,初戀便走向失敗。

(3)把所愛的對象理想化

“情人眼裏出西施”。這是青年男女在戀愛過程中常常出現的心理現象。這時雙方的感情和諧而高漲,由於感情的泛化,感到對方是“完美無缺”的,用美好的眼光看待一切。在一般人看來是缺陷或缺點,但在情人眼中卻視而不見。這類青年的感情一旦被對方所吸引,在戀愛的短時期內便會達到高潮,出現一種隻要與對方在一起,一切都總是那樣快活的樂觀態度,這樣發展的結果,往往把對方偶像化,甚至把對方的缺點當作優點,認為戀愛對象是天底下最完美無缺的人。他們忽視了那些對自己生活產生影響的各種條件,過高地評價彼此的愛情,使自己墜入情網。一旦失戀,往往心灰意懶,再也振作不起來,甚至還可能導致許多意想不到的悲劇發生。另外,這一類型的青年常對自己行為的結果缺乏責任感,他們喜歡急於求成,為了表衷情,怕對方變心,過早地發生輕率行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