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浪漫主義式的求愛失敗也可能給失敗者造成失戀錯覺。求愛不成,自己的愛被否定了,就可能以為自我被否定了,愛情破滅,因而感到若有所失。這樣,有些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煩惱、苦悶、憂愁和喪失信心。但是一般來說,過一段以後這種心態就可能自行消失。因為浪漫式的求愛一般是由表麵印象,比如身體的吸引力、才華的表現等引起的,這種愛並不牢固和深刻。

浪漫式的求愛多發生於男子中,有一些男士往往為女士的美貌、溫柔、熱情所吸引而冒昧地求愛。男士勇氣足,易衝動,失敗了也容易恢複,不但熱得快,而且冷得也快。相反,女士不易於浪漫地求愛,但善於單相思。在純單相思型的假失戀者中,女士多於男士。因為女士成熟早、懷春早,善於細心觀察,並且考慮婚戀問題時比較嚴肅、認真,而又不易於衝動和激發情感,有比男士更強的壓抑和自控能力,因此,默默地愛著,苦苦地相思著的女士較多。

☆現實性求愛

一般來說,求愛必須有其現實的交往基礎,在一定認知基礎上的求愛就是現實性的求愛。不過,認知既可以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認知,又可能是雙方的相互認知。因此,現實性的求愛又可以分為兩種:單一認知基礎上的求愛和相互認知基礎上的求愛。前者是一方了解和熟悉另一方,而另一方則不了解和熟悉彼一方;後者是相互了解、互相熟悉。這兩種求愛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

單一認知基礎上的求愛有如單相思一樣,多半發生於對“風流人物”的愛。在一個生活區、一個單位、一個群體中,相對來說,總有一個或幾個最出眾的、最引人注目的“尖子人才”。盡管這樣的“名人”不一定了解、熟悉別人,但別人卻對這樣的人有所了解或比較熟悉。在一個班級中,學生幹部、學習成績好的、在各項活動中表現突出的男生,往往會成為女生的追求對象;而那些比較漂亮、溫柔可愛的女子則容易成為男生追求的目標。在其他團(群)體中也一樣,如眾的人總是人們追求的目標。然而,這種追求往往很難成功。首先,一般人對“名人”滿意,但“名人”不一定對一般人有好感。因為有的“名人”認為一般人配不上自己,不能構成“門當戶對”;有的認為對方之所以向自己求愛是因為自己有名氣,對方愛的是名氣,而不是自己本人。假如有別人代替了自己的名氣,對方也許就會去愛別人;或者當自己身敗名裂時,對方便不一定繼續愛自己。鑒於這種看法,“名人”常常會拒絕自己不太了解的人的求愛。另外,有的“名人”或許是因為不了解對方或者是因為自己春風得意而目不斜視,或者是因為另有選擇等原因而拒絕對方的求愛。

其實,盡管有些人向“名人”求愛是因其有名,但也有相當多的人並非如此。他們向“名人”求愛,決非為其名氣所吸引,不是愛其名,而是愛其實。隻是因為他(她)出眾才被了解和認知,而名氣並不是愛的對象和原因。由於人們廣泛地尊重、崇拜、宣傳“名人”,求愛者對其情況可能了如指掌,一旦發現“名人”的思想本質能與自己構成心理平衡,便去求愛。這樣的愛是永存的,不管其名是否長久,因為追求者愛的不是人的名氣,而是有名的人;並且隻要是這個人,有無名氣依然愛戀不變。但是,即便如此,“名人”對此卻不一定能理解。因此,要想求愛成功,必須首先設法讓“名人”了解自己,進而讓名人理解自己的愛。這就是恰當而充分的自我暴露。把自己的基本特性:內在本質、思想情感、價值、信仰體係巧妙地暴露給“名人”,以便他(她)了解、熟悉自己。其次,也是主要的,就是使“名人”確信自己的愛是高尚的而不是庸俗的。這關鍵在於正確地對待“名人”的名氣,不能瞎吹亂捧,而應深入了解、客觀評價;在其得意時,不去捧場沾光;在其困難時,要主動、熱情、真摯地去幫助和支援。隻有這樣,才能贏得“名人”的愛。很多“名人”往往愛上一個在眾人看來不相稱的人,其奧妙就在於此。絕大多數“名人”討厭那種“勢利型”的人,因為每個人都隻愛自己看來值得愛的人,決不想愛一個虛情假意的人。一般來說,關心人、體貼人、賢惠的女子是有“名氣”的男子所喜歡的,而那些庸俗的女子根本。不可能成為其愛人。明理、剛毅而有誌氣、不卑不亢的男子是姑娘所要尋求的,而那些低三下四、投其所好、胸無大誌的男子則會使姑娘們退避三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