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配金錢,而不要被金錢支配(1 / 2)

洛克菲勒從小就是一位熱衷於行善的人。在他有了工作的第一年裏,這個年輕的職員就把6%左右的工資捐給了慈善機構,有時捐的數目還要大得多。他說:“我還保留著最初的賬本。當年我每天隻掙1塊錢時就拿出5分、1毛或者2毛5的硬幣捐給那些機構。”他曾捐錢給設在曼哈頓南部的一個著名貧民窟裏的“五要點傳教會”(FivePointsMission),也施舍過“教堂裏的一個窮人”和“教堂裏的一位窮婦人”。截至1859年他20歲時,他捐獻的比例已經超過了其收入的10%。

洛克菲勒在自己經濟尚處於艱難狀況下,仍熱衷於從經濟上幫助他人。等到後來有錢了,他的慈善事業就更加“變本加厲”。據統計,洛克菲勒一生共捐贈了5.3億美元,其中4.5億美元投向了醫學事業。

錢隻是我們的仆人,它可以幫我們達成許多目標,給我們帶來快樂;

若一個人成了金錢的仆人,身心受到錢的支配,則會變成一個人格低下、毫無尊嚴的可憐蟲。

☆享受賺錢的樂趣

人人都希望有錢,大多數人都表示如果能多掙錢,他們願意多工作;但是麵對金錢、時間和興趣的選擇時,很多人支並沒有將金錢擺在第一位。現在有些年輕人寧可少掙點兒錢,也要做一份更有意思的工作。一位超市的收銀員每月收入不菲,但是她說:“我不喜歡這項工作。我現在每月存錢,希望終有一天能自己開書店,那才是我的生活,即使賠錢我也願意幹。”一位銀行的職員每月都有相當高的收入,可他並不滿意這樣的生活。他說:“我其實很厭倦每天穿西裝打領帶跟錢打交道,我更喜歡從事廣告設計,那才是我心目中創造性的生活,收入低一點兒又有什麼關係?”

消費時代人們離不開錢,但有些人卻願意為了享受樂趣而舍棄部分收入,這是幾個世紀以來金錢觀念不斷變革的結果。專家們通過調查發現:過去金錢是罪惡,直到20世紀70年代人們還以金錢為恥;最近幾十年,金錢卻成了主宰,人們被金錢奴役,想錢掙錢,終日為錢所累;現在,金錢終於找到了最合適的角色。它們不再役人,而將為人所役,人們不再被金錢選擇,怎樣掙錢、掙多少錢,人們可以自己去判斷。

好了,現在請你放鬆頭腦裏繃緊的弦,停下忙碌的左手和右手,坐下來好好想想你賺錢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如果是為了享受到更高質量的生活的話,你現在的所作所為是否違背了初衷?

人們追求金錢,是為了使生活過得更舒適;但奇怪的是,人們一旦有了錢反而更忙碌,更無法舒舒服服地過日子。

猶太商人是世界上最瀟灑的商人,他們既最會賺錢,又最會享受生活。

有一次,美國商人約翰。巴布森乘專機到以色列參加一項商務談判,到達的那天恰好是周六。巴布森在美國備受交通堵塞之苦,因而對這裏街上汽車稀少、交通暢通無阻的情況感到很奇怪。他問猶太商人謝文利:“你們首都的車輛這麼少嗎?”

“你有所不知,”謝文利解釋道,“我們猶太人從每周的星期五晚上開始,一直到星期六的傍晚為止,是禁煙、禁酒、禁欲的時間,一切雜念皆暫時摒除至九霄雲外,一心一意地休息和向神祈禱,人們大都呆在家裏,所以街上來往的汽車比平日起碼減少一半。從周六的晚上起,才是我們真正的周末,是我們盡情享受的時候。”

“你們猶太人真懂得休息與享受。”巴布森羨慕地說。

“因為我們知道唯有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享受快樂的人生,”謝文利不無得意地說,“健康是猶太商人最大的本錢。要想擁有健康的身體必須吃好、睡好、玩好。我們猶太人雖然長時間浪跡天涯,遭人歧視和迫害,但並沒有因此而絕種,這與我們注重養身之道是分不開的。”

☆重視賺錢的過程

金錢代表了外在的豐富,而內心則代表了內在的豐富。如果我們把掙錢看作是努力的目標,那麼我們就看不清金錢被發明的原因,也看不清金錢究竟在為什麼服務。

專家們經過多次研究發現,一個人內心的滿足和快樂似乎在人們欣賞實際工作步驟的中而顯得起伏不定。換言之,傑出的人士並非為擁有財富或身居要職而快樂,實際上,他們的快樂反而在享受著工作過程裏每一步驟中的每一細節部分,正是:工作中自有樂趣,自有天地。

在這方麵,有位科學家頗有同感地告訴人們:“我能充分享受工作所帶來的樂趣,我從事業中所獲得的最大滿足,全部來自工作時的樂趣,其中包括在工作中好奇心的滿足及閱讀其他人所寫的研究報告。”

在美國,社會學家針對富人們做過一個調查。被調查者之中有83%的人年薪超過50萬美元,並擁有各種物質財富,如好幾幢房子、轎車、藝術品及其他豪華奢侈的設施;此外,他們的成就也贏得社會大眾及專業人士的褒獎。因此,他們比一般大眾獲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但大部分的被調查者並不重視物質上的報酬,他們擁有金錢,但並不為金錢而奮鬥,對他們來講,理想、精神的滿足才是最重要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