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品德敗壞導致的嗎(1 / 2)

失勢總是有原因的,但品德的敗壞卻是首要的一環。古語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可見失德與失勢的因果關係和內在聯係。失勢者往往看不到“德”的力量和作用,他們有勢時不講操守,不養其德,失勢時怨天尤人,不深刻反省自己,這真是很可悲的。重勢不重德,是小人的行為;重德不重勢,是君子的行為。德在勢先,勢在德後,如果在此本末倒置,定會慘敗收場。

有這麼一個故事。

一個商人地一個男孩說:“你想找活幹嗎?”

“當然!”男孩回答。

“但是你必須向我證明你有良好的品德!”

“當然可以!”男孩回答:“我馬上就去找曾經雇用過的老板。”

“那好,你去把他找來吧,我需要和他好好談談你的事情。”

但是男孩去了之後,再也沒有露麵。幾天後,商人又遇見了那個男孩,就問男孩怎麼沒有來找自己。

男孩回答說:“因為我以前的老板同我談了您的品德。”

人之所以成為人,與動物的很大區別就在於自己的社會性。社會性越強,對人的品德要求就越高。每個人都需要具有良好的品德,因為社會對我們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沒有品德的社會是不可想角的社會。品德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無形的約束,有時甚至比法律的約束還有意義。

通常情況下,一個社會如果道德敗壞,那麼這個社會就麵臨著危機。法國在大革命以前是一個教會製的國家,就是因為社會的上層階級——教士階層道德淪喪,結果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革命的發展。在法國著名劇作家莫裏哀的戲劇中就描述了許多道德淪喪的偽君子,其中最著名的偽君子——答爾丟夫,已經成為偽君子的代名詞。

商人出於自己經商的目的,自然要對自己的雇員提出品德上的要求,可是在別人提出品德要求的時候往往忽略了對自己的要求。難怪前麵故事中德男孩說:“我以前的老板說起了你的品德。”他沒有繼續說下去,但是我們可以感覺到他的潛台詞是:有些商人的品德不好!最後的結局肯定是男孩不會去為商人工作。

品德是一個人立世的根基。這個根基深厚而紮實的人,就能在社會上站得更穩、走得更健、吃得更開。一個品德敗壞的人,即使權勢熾盛,也如同秋後的螞蚱,蹦不了多久。古人雲:德失而後勢無存也。麵臨失勢,人首先應該反省得是:是否是因為自己的品德出現了問題而導致的惡果?如果原因出現在品德上,要想挽回局勢絕非一日之功。你唯有洗新革麵,痛改前非,方有東山再起之機會。然而麵臨失勢,幾乎沒有人會懷疑自己的品德有什麼問題,就像我們前麵提到的那個商人一樣,他喜歡用品德的標尺去度量別人,缺不願意度量自己。然而,社會對他們品德認同度卻不像他們想象的那樣白璧無瑕和無可挑剔,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可能有兩個:一是他們對自己的品德要求也許並不很高,距離人們普遍認同的道德標準可能還差得較遠;二是他們可能缺乏個人品德的塑造和表現技巧。隻有讓自己優秀的品德內化為一種原本的動力,然後再通過自己的言行表現出來,這樣的品德才會產生積極的社會意義,才會對自己的形象加分升值,添光添彩。

美國加州的“克帕爾飲料開發有限公司”需要招聘員工,有一個叫莫布裏的年輕人到這個公司去麵試,他在一間空曠的會議室裏忐忑不安地等待著。不一會兒,有個相貌平平、衣著樸素的老者進來了。莫布裏站了起來。那位老者盯著莫布裏看了半天,眼睛一眨也不眨。正在莫布裏不知所措的時候,這時老人一把抓住莫布裏的手:“我可找到你了,太感謝你了!上次要不是你,我女兒可能早就沒命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