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 蕭何曹參傳第九(1 / 3)

卷三十九蕭何曹參傳第九

蕭何,沛縣人。蕭何通曉法律,執法公平,擔任沛縣的主要文吏。在高祖還是布衣時,蕭何以職務上的便利,幫助過高祖。在高祖擔任亭長後,蕭何保護過高祖。劉邦要到鹹陽出差,其他官吏為劉邦送禮,禮錢是劉邦俸祿的十分之三,蕭何送了十分之五。秦廷派出監禦史下來監察郡縣,監禦史與隨從商議後認為,蕭何在泗水郡屬下官吏考核中,政績為第一。監禦史打算推薦蕭何,由朝廷征用,蕭何謝絕,沒有去。

劉邦在沛縣舉義起兵,被沛縣人推舉為沛公,蕭何在義軍中擔任軍丞,協助劉邦處理軍務。劉邦率領義軍攻入鹹陽,眾將領奔走於秦廷宮室、府衙,搶奪金錢財物瓜分,隻有蕭何進入丞相府、禦史大夫府,在府中找到收藏圖書檔案的文庫,將秦廷所有的圖書檔案,收集起來。劉邦後來能夠了解全國的險關要隘,戶籍人口,地域差別,百姓疾苦,均來自於蕭何收集的秦廷檔案。

秦末諸侯起義初,諸侯間約定,先攻入關中,推翻秦廷者,在秦地稱王。沛公首先攻入關中,推翻秦廷,項羽後來進入關中,而後卻要攻打劉邦,劉邦卑辭解釋,化解了這場危機。接下來,項羽在鹹陽,燒殺搶掠,焚燒秦廷宮室,繼而項羽與範增商量:“巴郡、蜀郡路途艱險,秦朝受到貶謫的犯人,全部流放至巴蜀。”項羽主持分封,在分封諸侯王時,項羽說:“蜀郡、漢中也屬於關中。”項羽將劉邦封為漢王,漢國的領地有蜀郡、巴郡、漢中郡。項羽將關中分為三個諸侯國,封予秦軍的三位降將,讓他們擋住漢王劉邦東歸的道路。劉邦很生氣,當時就想與項羽翻臉。周勃、灌嬰、樊噲勸說劉邦暫且忍耐,蕭何也提出諫言,蕭何說:“在漢中稱王,雖然不是我們想要的,不也強過現在去送死嗎?”劉邦問:“怎麼是送死呢?”蕭何說:“我們的兵力不如人家,百戰百敗,不是送死是什麼?《周書》中有‘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俗話中也有‘天漢’的說法,意思是說漢國的美隻有天上才有。能屈於一人之下,而居於萬人之上,這是當年商湯、周武王經曆過的事情。臣希望大王在漢中先稱王。休養生息,招賢納士,安撫巴郡、蜀郡百姓,而後尋找機會,再回過頭來奪取三秦,最終奪取天下。”劉邦想了想說:“也好。”於是率領漢軍來到漢中,劉邦拜蕭何為丞相。蕭何向劉邦推薦韓信,漢王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為漢王平定三秦、奪取天下,製訂謀略(詳情記載在《韓信傳》中)。

蕭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在巴郡、蜀郡,安撫百姓,為出征的漢軍將士提供軍糧,保障後勤供應。漢紀元二年(公元前205年),漢王劉邦與諸侯聯軍聯合進攻楚國,蕭何留守關中,輔佐太子,管理漢國的國都櫟陽縣。製訂法律條令,建立宗廟、社稷、宮室,設置縣邑,有事情則向劉邦奏報,劉邦批準後,按照劉邦的詔令處理漢國一應政務;時間來不及,則按照實際情況先行處理,再將結果奏報漢王。蕭何在關中統計戶籍人口,轉輸軍糧,漢王劉邦多次戰敗,從險境中狼狽竄逃,蕭何每次都能夠及時地在關中征調青壯年,補充進漢軍,保證漢軍始終有足夠的戰鬥力。因此,漢王委托蕭何,在關中掌管漢國的一切事務。

漢紀元三年(公元前204年),漢王劉邦率領漢軍與項羽在魏地的京縣、索邑之間形成對峙局麵,劉邦多次派人回到關中慰問丞相辛苦。鮑生對蕭何說:“現在漢王在野外風餐露宿,卻多次派人回來慰問丞相,這是漢王在懷疑丞相。我為丞相考慮,丞相應該將家族中能夠打仗的子弟,全部送往楚漢對峙的前線,這樣做才能獲得漢王信任,”蕭何采納了鮑生的建議,將家族子弟全部送往前線,漢王為此很高興。

漢紀元五年(公元前202年),霸王項羽兵敗自殺,劉邦正式登上皇帝寶座,論功行賞,群臣爭論功勞大小,一年多沒有結果。高祖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封蕭何為酂(cuo)侯,享受食邑八千戶。功臣們說:“臣等當年披堅執銳,多的打了一百餘仗,少的也打了數十仗,攻城略地,功勞大小不等。蕭何沒有汗馬功勞,隻是舞文弄墨,發發議論,從來沒有在戰場上廝殺過,他的功勞為何能在臣等的上麵,這是為什麼?”高祖問:“諸君打過獵嗎?”回答說:“當然打過。”“知道獵狗嗎?”回答是:“知道。”高祖說:“打獵,追逐野獸的是獵狗,而看到獵物,指揮獵狗追殺的是人。現在諸君即是追殺獵物的獵狗,你們是功狗;至於蕭何,則是看到獵物,指揮獵狗追殺的人,蕭何是功人。還有,諸君跟隨我打天下,都是一個人追隨我,多者一家兩三人;蕭何卻是整個家族數十人追隨我,這個功勞還不夠大嗎!?”此後再也沒有人與蕭何比較功勞大小。

封賞列侯結束,開始排列功臣名次,大家都說:“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餘處戰傷,攻城略地,功勞最大,應該排在第一位。”高祖在封侯時,已經為封賞蕭何說服了諸位功臣,在排列名次時,不想再讓功臣們感到委屈,可內心還是想把蕭何排在第一位。關內侯鄂千秋當時擔任謁者令,向高祖進言:“群臣的意見有片麵性。曹參雖然有攻城略地的功勞,這隻能說明曹參會打仗。皇上與楚國對峙長達五年之久,漢軍的損失難以計數,皇上身陷絕境,隻身逃亡就有幾次,正是蕭何從關中征調援軍,補充漢軍,漢軍才轉危為安,這些可不是皇上要求蕭何去做的,蕭何每次征調,都是幾萬漢軍,都是在皇上瀕臨絕境時,補充進前線漢軍。漢軍與楚軍在滎陽對峙幾年,軍糧供應從未中斷過,是蕭何從關中遠途轉輸軍糧,保證了漢軍的軍糧供應。陛下雖然在崤山以東多次陷入困境,蕭何卻能在關中始終保持漢國後方的穩定,這些都是萬世的功勞。像曹參這樣的將軍,就是少他幾百個,對於大漢江山來說,能有多大損失?大漢有幾百個這樣的將軍,也未必能夠奪取天下。怎麼能用一個方麵的功勞,去否定享有萬世的功勞!蕭何應該派在第一位,曹參排在第二位。”高祖說:“你分析的對。”於是將蕭何排在功臣第一位,特許蕭何帶劍、穿鞋上殿,進入宮殿,不用小步疾走。高祖說:“我聽說能夠推薦賢者的人,應該受到獎賞,蕭何雖然功勞很高,有了鄂君的分析,大家才能看得更清楚。”鄂千秋已經是關內侯(注:此處原文標點有誤,應在關內侯後邊加上逗號),高祖又加封鄂千秋為安平侯,享受食邑二千戶。同一天,高祖還封了蕭何的父母兄弟十幾人,全部享有食邑。加封蕭何食邑二千戶,“作為我當年做亭長時,到鹹陽出公差,蕭何多送我的十分之二差旅費。”高祖說。

陳稀造反,高祖親自率領漢軍平叛,抵達邯鄲。淮陰侯韓信此時也在關中為謀反做準備,呂後采納了蕭何的建議,誘殺韓信(詳情記載在《韓信傳》中)。高祖聽了誅殺韓信的經過後,派人拜丞相蕭何為相國,加封食邑五千戶,又派了五百個漢軍士卒和一名都尉擔任蕭相國的護衛。大家都來向蕭何道賀,隻有召平前來向蕭何問喪,表示哀痛。召平,是原秦朝的東陵侯。秦朝滅亡後,召平成為布衣,家中貧困,靠著在長安城東邊種瓜謀生,因為瓜種得好,世人都稱“東陵瓜”,這種叫法是從召平開始。召平對蕭何說:“大禍就要臨頭了。高祖率領軍隊在外,風餐露宿,君在後方享受安寧,沒有身冒矢石的危險,皇帝卻要為君專門安排護衛,從淮陰侯最近謀反的事情上,可以看出,皇上對君已經有了戒心。所以才會為君安排護衛,這不是在關心君。希望君能夠辭掉護衛,不要接受,還要把家產拿出來資助漢軍。”蕭何恍然大悟,按照召平所說的去做,高祖很高興。

漢紀元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秋天,黥布造反,高祖親自率領漢軍平叛,在平叛中,多次派人詢問蕭相國在幹什麼。有人報告說:“因為皇上在軍中,相國正在為皇上安撫後方百姓,盡其所有,將其家產資助前線漢軍,與平定陳豨叛亂時一樣。”又有客人來勸說蕭何:“君離滅族不遠了。君現在已經位居相國,功勞排在第一,不可能再增加了。剛入關時,君就已經深得關中百姓民心,至今已經十餘年。關中百姓非常擁戴相國,你現在還要這樣做,又是為了什麼。皇上多次詢問相國在做什麼,就是怕相國的威信撼動關中。君現在何不多買些田產,低價買進,與民爭利,以此來敗壞自己的名聲,這樣做才能使得皇上放心。”蕭何按照這種方法去做了,高祖聽到蕭何在購置田產,很高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